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    .变化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反应基本类型为:    (“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4)对照图I、图Ⅱ实验,图Ⅱ实验的装置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    
            • 2. (2011•东台市校级模拟)生活中用到各种漂白剂.化学课上,老师带来一种常用作氧系漂白剂的物质,可能是双氧水(H2O2)、过碳酸钠(2Na2CO3•3H2O2)和过氧化钙(CaO2)中的一种.同学们观察发现,该漂白剂为白色粉末(右图).
              【提出猜想】该漂白剂肯定不是    
              【查阅资料】①过碳酸钠是一种白色结晶颗粒,溶于水时,迅速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
              ②过氧化氢常温下不稳定,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过氧化钙,白色固体,难溶于水.与水反应缓慢释放氧气,同时生成一种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验证】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验证,请将方案的空格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步骤1 取2g白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20mL水,充分振荡. 液体浑浊,
              有持续的细小气泡冒出.
              步骤2 静置,取步骤1的试管上层清液少许,滴加无色酚酞. 无色酚酞变红.
              步骤3           该消毒剂的成分不是过碳酸钠.
              【交流反思】小组讨论时,小欢认为根据步骤1、3即可确定白色固体的成分,不需要进行步骤2,你认为她的意见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3. 常温下,氯气(Cl2)是一种黄绿色气体,有毒,能溶于水.氯气的水溶液叫“氯水”.溶解的氯气部分能与水起反应,生成盐酸与次氯酸(HClO).次氯酸能杀死水里的病菌,所以自来水常用氯气来杀菌消毒.次氯酸还能使某些染料和有机色素褪色,可用作棉、麻和纸张的漂白剂.请回答:
              (1)氯气的物理性质(写一点)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自来水(密度为1g/cm3)配制1%的下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受影响的是    
              A.稀盐酸      B.纯碱溶液       C.烧碱溶液        D.硝酸钾溶液
              (3)紫色石蕊试液(含有机色素)遇到氯水后,首先变红,但很快又褪色,这是因为    
              (4)在实验中发现:Br2、I2、Cl2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如下反应:Br2+2NaI=I2+2NaBr;Cl2+2NaBr=Br2+2NaCl.你是否发现这些反应与金属和盐反应相似,即活泼非金属单质可以把较不活泼的非金属从盐溶液中    出来.由此可知,非金属Br2、I2、Cl2的化学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2与Na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 200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刘谦的魔术表演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好奇心,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魔术表演的热潮.在学校科技节活动中,一位九年级同学给低年级同学表演了一组化学小魔术,请你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揭开其中之谜.

              魔术一“奇花变色”:道具如图1所示,该魔术中可观察到“铁树”上浸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棉团由白色变为    色.该魔术中没有涉及的性质是    (填字母序号).
              A.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氨分子有一定质量
              C.浓氨水具有挥发性D.氨气的水溶液显碱性
              魔术二“瓶吞鸡蛋”:道具如图2所示,将注射器中NaOH浓溶液注入瓶中,片刻后会看到鸡蛋被“吞”入瓶中.该魔术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魔术三“水中生火”:道具如图3所示,当通过导管向热水中通入氧气时,白磷在水下燃烧.该魔术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为:①    ;②    ;③    
              魔术四“‘清水’变‘牛奶’”:道具如图4所示,当A溶液加到烧杯中,无色溶液变成白色浊液.则A、B的可能组合(写一组):A为    ;B为    .当A为酸溶液时,则A、B的可能组合(写一组):A为    ;B为    
            • 5. 酸碱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改良酸性土壤,治疗胃酸过多等.小明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盐酸一会,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在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2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到酚酞试剂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如图是小明同学绘制出的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试从微观粒子的变化角度分析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4)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反应后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 6.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猜想A
              正确
              B
               
              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猜想B
              错误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7. (2008•聊城)小华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反应后为确定硫酸和氢氧化钠是否刚好完全反应,他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亮认为小华的结论不准确,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    
              (3)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恰好中和
              第二种可能性
            • 8. 下面左图是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下面右图是课本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2)用玻璃三通管将左图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吹出的肥皂泡时的实验现象是:    
              (3)左图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4)与右图装置相比,用左图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 9. 某化学探究活动小组的小峰同学为了测定某不纯氧化铁试样(其中的杂质不参与反应)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峰同学通过称量反应前、后D部分的质量,来计算试样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若按这一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则计算出的结果和实际值相比将    (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3)对于小峰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方案,谈谈你的评价意见和建议.
            • 10. 某班学生在野炊时用石灰石堆成简易灶台做饭.野炊后有同学从灶台内侧敲下几小块石片,带回实验室研究其在灼烧过程中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请你参与此项研究.
              (1)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反应中可能有    生成,支持这个假设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步骤和方法现象分析及有关化学方程式
                 
              (3)如果要研究某块石片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写出简要实验步骤,不要求具体计算);
              步骤一:    
              步骤二:    
              步骤三:    
              步骤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