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观察甲、乙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甲、乙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2)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A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填序号,下同)环节,还需要    来进行验证.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设计并进行实验D.获得结论 E.反思与评价F.表达与交流
              (3)要验证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现象是    说明a气体具有的    (填“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是    .若试管a内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    mL.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表示,则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4)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这一反应是将    能转化成    能.
              (5)水通电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因为燃烧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    .这一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2.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也可用符号表达式表示)及其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
              (1)一种红色的金属在空气中加热:      (属于    反应)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      (属于    反应)
              (3)一种暗红色粉末在氧气中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    
              (4)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5)一种黑色固体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色气体    
              (6)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是按一下步骤进行的:
            • 3. 分类、类比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为了便于研究我们可以把化学实验从“实验装置、物质的性质、探究的方法”等角度进行分类.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①    (填“A”或“B”或“C”)归为一类,依据是②    
              ABCD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氯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3、+2.汞元素的化合价有+2、+1两种,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价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名称为①    ,化学式为②    
            • 4. (2015春•威海期末)用科学方法认识物质
              掌握了物质的组成、性质才能合理地应用物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等.
              (1)用观察法认识空气
              观察法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眼、鼻、耳、手)考察研究对象的方法.
              用观察法研究空气的性质,请你写出一种观察方法,该方法得出的空气的一条性质:观察方法是    ,得出的性质是    
              (2)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及其成分的性质
              实验法是指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的组成、未知性质的方法.
              ①用实验法认识空气的组成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据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已知图中玻璃管的容积为50mL,实验前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100mL:实验后当气球回复实验前状态时,注射器活塞对应的示数是70mL,则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②用实验法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
              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在实验一中,将一瓶二氧化碳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小烧杯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可以得出二氧化碳的两条性质分别是        
              实验二中,向集满CO2的试管内倒入约占试管容积三分之一的澄清石灰水,旋紧胶塞,持续振荡一定时间,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充分振荡后,试管内压强(填“>”或“=”或“<”)    试管外大气压强;
              实验三中,先分别向两支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如实验(Ⅰ),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实验(Ⅱ).在实验(Ⅱ)中溶液变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 (2014秋•巴中校级期中)观察A、B 两幅图回答以下问题:
              (1)用分子原子的知识分析比较甲、乙装置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情况    
              (2)在图乙电解水的装置中,导线A连接的是电源的    极,小明推测“a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b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填序号,下同)环节,还需要     来进行验证.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设计并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E.反思与评价       F.表达与交流
              (3)要验证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可用    ,现象是    说明a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若试管a内集到的气体为5mL,则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为    mL.若氢原子模型用表示,氧原子模型用表示,则构成a试管中气体微粒的模型可表示为    
              (4)写出乙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是    ,这一反应是将    能转化成    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该实验中生成的氢气和氧气含有的化学能之和比反应前水所含的化学能    (高、低).因为    
              (5)水通电生成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氢气,因为燃烧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前必须    ,这一过程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是    
            • 6.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组实验.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的紫色的干燥纸花,分别按如图进行实验,向花分别喷洒稀盐酸或水.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纸花的颜色变化是:
              I:纸花变红;II:    ;Ⅲ:纸花不变色;IV:    
              (2)该同学进行的I、Ⅱ两项实验,说明什么?    
              (3)该同学进行四组对比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用文字叙述)    
              (4)写出实验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分别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3)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4)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 8.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不断研制出各种不同的用具,制造用具的材料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金属制品因其美观、耐用、轻便易成型而被人们广泛利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及生活知识参与有关金属制品探究.
              (1)以下工具的制作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原始人制作石刀;B.冶炼青铜;C.炼铁
              (2)请将以下金属材料的冶炼按年代的先后顺序排序    (填序号).
              A.铁;B.青铜;C.铝
              从以上顺序可以看出,金属制品的出现顺序与    有关,那么金属钾的制得应排在
                  之后.
              (3)金属区别于非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是,金属具有    ,金属区别于非金属的主要化学特征是在化学变化中金属原子通常表现为    
              (4)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经加热会发生反应:Cu2(OH)2CO3
                △  
              .
               
              2CuO+H2O+CO2↑,古代人们发现翠绿的孔雀石在森林大火中会变成红色的铜,请写出转化为铜的另一个反应方程式:    
              (5)古代术士将炉甘石(主要成分为ZnCO3)与赤铜矿(Cu2O)、木炭放在炼炉中高温灼烧,炼出金光灿灿的“黄金”,被称为“炼石成金”.
              ①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回答,真的可以“炼石成金”吗?
                  

              ②那么你认为这金光灿灿的金属是什么?它是怎么炼出来的?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该金属可能是    ,炼出它的化学方程式为            
              (6)到西汉时期我国的劳动人民又发明了“湿法炼铜”,在西汉刘安所著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曾青”是指铜的化合物),请用反应方程式表示其冶炼原理:    
              (7)磁悬浮的核心技术得制备超导材料.有一种超导材料的化学式为Y2BaCu6O10,它是以YmOn、BaCO3和CuO为原料经研磨烧结而成.假设此过程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试填写以下空白:
              a.超导材料Y2BaCu6O10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YmOn的化学式是:    
              b.在合成该超导材料的同时还生成-种产物,该物质是    (写化学式).
              金属的使用及冶炼历史也引起同学们极大兴趣,初三同学组织化学兴趣小组继续进行(8)(9)探究:
              (8)首先他们收集大量有关钢铁的成语与民间谚语.其中有说明钢的性能比铁好的有    ,知道“百炼成钢”是指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复敲打发生的反应是:    ,从而了解钢与铁的机械性能不同是因为两者    
              (9)钛(Ti)因为具有许多神奇的性能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化学兴趣小组对Mg、Ti、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
              [提出假设]a. Ti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
              b.Ti的金属活动性介于Mg和Ag之间.
              [查阅资料]在相同条件下,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率越快,则该金属活动性越强.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观察现象.
              请回答:三种金属加入盐酸前都先用砂纸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    
              [实验现象]
              金属TiMgAg
              反应现象反应缓慢反应强烈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原假设中    不正确,理由是    
              [结论]用不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反应,是否也能得出同样结论?    ,请说明理由    
              (10)小刚与小红分别做相同质量的不同金属与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H2SO4反应的实验,实验
              结束后,分别交上的实验报告,并绘制出金属Zn、Fe分别与稀H2SO4反应放出H2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两个图象中存在有错误的是    的图象,判断错误的理由是    
              图象不同的原因是    
              由该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
              ①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与    有关.
              ②金属与酸反应中若生成盐中金属价态相同,则生成的氢气量与    有关.
              (11)将铁粉加到一定量的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盐酸,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渣中一定有    ,肯定滤液中有    
              (12)现一块铜合金,可能是黄铜(铜锌合金)、青铜(铜、锡合金)、白铜[铜、镍(Ni)合金]中的一
              种,现欲测定其组成.
              [查阅资料]Ⅰ.锌、锡、镍皆能与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2价的金属离子;
              Ⅱ.相对原子质量Zn-65,Sn一119,Ni一59.
              [实验步骤及数据]取5g合金粉碎后放入烧杯中,将20g15%稀H2SO4分四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定剩余固体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1234
              加入酸质量/g5.05.05.05.0
              剩余固态质量/g4.543.53.2
              试求:①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②合金中另一金属为何种金属.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待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看到    ,该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    
              (2)甲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乙同学 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    .乙同学用图1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种即可):    
              (3)丙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 的
              1
              5
              .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 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    
              (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图2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点燃酒精灯.
              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
              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 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
              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刻度处才停止.
              (6)由图1实验还可推知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两点性质是: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