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光学元件在常规使用过程中能成等大虚像的是(  )
              A.平面镜
              B.近视镜
              C.远视镜
              D.放大镜
            • 2. 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m,当该同学走近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如果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一位同学的眼睛,那么这位同学    通过这面镜子看到你的眼睛(填“会”或“不会”),这是因为    
            • 3. 一只小鸟在深度为8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该“倒影”距小鸟    m,若小鸟往高处飞,则“倒影”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 (2016•庐江县模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一只翠鸟落在池边的树枝上(如图),它看到水中有小鱼在游动,当小鸟距水面5m,池中水深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距小鸟    m.
            • 5. (2016•山西模拟)小亮给小明提出一个思考题:桌面有一个密闭的长方体木箱,其中一个侧面MN是透明玻璃,箱内有一只蜡烛A(如图所示).如何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测出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小明思考后利用-支完个相同的蜡烛B、刻度尺、火柴测出了箱内蜡烛A到侧面MN的距离,方法如下:
              (1)把蜡烛B放到箱子侧面MN的右侧桌面上并点燃;
              (2)移动蜡烛B,直到    
              (3)用刻度尺测出    的距离,就等于A到MN的距离.在实验过程中.点燃蜡烛B是为了    
            • 6. (2016•阳谷县二模)张蒙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小心地移动蜡烛B,知道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选用此测量工具是为了比较    ,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生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A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他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蜡烛所成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7. (2016春•宁夏校级月考)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芳她们小组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中她发现当沿桌面移动未点燃的蜡烛B时,始终不能使蜡烛B与已点燃的蜡烛A的像重合,他在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    
              (3)实验中,仔细观察像的位置,会看到平面镜中有两个像,请分析产生两个像的原因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受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填“实”或“虚”)像.
            • 8. (2016•寿光市校级模拟)如图,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镜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    
              (2)如果当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后,再移去蜡烛B,在蜡烛B的原来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
              (3)细心的小芳通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 9. (2016•马山县一模)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示意图:
              (1)小红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玻璃板透光,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便于确定    
              (2)小红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是发现像与物的大小    ;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在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 10. 如图,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李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步骤:
              a.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b.拿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方,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现该蜡烛与被点燃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
              c.改变玻璃板前蜡烛A的位置,重复以上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
              d.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在纸上记录蜡烛A的位置.
              (1)以上实验步骤,合理的顺序是    (填写实验步骤前的字母);
              (2)步骤c的实验目的是    
              (3)小李用半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自的是    
              (4)小李将点燃的蜡烛A平行于玻璃板向左移动时,蜡烛所成的像    (选填“平行于玻璃板向左”“平行玻璃板向右”“垂直于玻璃板向外”)移动.
              (5)B与A的像恰好重合,这说明像和物的大小    
              (6)用光屏替换蜡烛B,光屏上接收不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