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rm{(1)}\)如图\(\rm{1}\)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
              \(\rm{(2)}\)改进后的装置\(\rm{(}\)如图\(\rm{2)}\)与图\(\rm{1}\)相比,其优点是______,实验过程中可以看到装有白磷的试管顶部的气球的体积变化情况为______。欲使图\(\rm{2}\)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后对试管加热。
              \(\rm{(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rm{(}\)如图\(\rm{3}\)所示\(\rm{)}\),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
            • 2.
              某同学利用以下几个实验来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实验一:用镊子分别夹取蘸有水和酒精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上片刻,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实验二: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只用一玻璃杯盖严实,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实验三: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黑煤,在酒精灯上加热,则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分析上面三个实验可得物质燃烧的条件是 ______ .
            • 3.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白色蜡状固体,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rm{40℃}\);红磷的着火点为\(\rm{240℃.}\)然后按如图所示\(\rm{A}\)装置进行实验.

              \(\rm{(1)}\)观察到的现象为:\(\rm{①}\)铜片上的红磷 ______ ;\(\rm{②}\)水下的白磷 ______ .
              \(\rm{(2)}\)在使用组装好的\(\rm{B}\)装置前,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然后加入药品,并将\(\rm{B}\)和\(\rm{C}\)装置连接,滴入双氧水,则\(\rm{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C}\)中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时观察到\(\rm{C}\)装置中的白磷燃烧.
              \(\rm{(3)}\)从以上实验分析可得出结论: ______ .
            • 4.
              如图所示史小明同学设计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rm{.}\)操作步骤如下:\(\rm{①}\)按图示将铜片、小烧杯、白磷\(\rm{(}\)铜圈固定\(\rm{)}\)放在玻璃水槽中,并加入约\(\rm{ \dfrac {1}{3}}\)体积的热水\(\rm{.②}\)向小烧杯中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和\(\rm{5\%}\)的\(\rm{H_{2}O_{2}}\)溶液\(\rm{.③}\)立即用大烧杯将小烧杯和白磷罩住,观察到大烧杯中液面下降,白磷露出并燃烧,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该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______ .
              \(\rm{(3)}\)步骤\(\rm{③}\)中,一段时间后大烧杯中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______ .
            • 5.
              图\(\rm{1}\)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装置\(\rm{.}\)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rm{①}\)通过氧气时,白磷易被冲散而较难与氧气接触;\(\rm{②}\)逸散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rm{.}\)图\(\rm{2}\)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改进实验装置,由\(\rm{A}\)、\(\rm{B}\)、\(\rm{C}\)三部分组成\(\rm{.}\)请认真阅读下列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卡:凡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称为酸性氧化物\(\rm{.}\)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rm{CO_{2}}\)、\(\rm{SO_{2}}\)、\(\rm{SiO_{2}}\)、\(\rm{P_{2}O_{5}}\)等\(\rm{.}\)

              \(\rm{(1)}\)在仪器\(\rm{①}\)中加入\(\rm{1}\)药匙二氧化锰,用注射器吸入约\(\rm{4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塞中\(\rm{.}\)仪器\(\rm{①}\)的名称为 ______ .
              \(\rm{(2)}\)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旋紧双孔塞\(\rm{.}\)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______ .
              \(\rm{(3)}\)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rm{80℃}\)热水\(\rm{(}\)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rm{ \dfrac {1}{2}}\)为宜\(\rm{)}\);将大试管稍作倾斜,让小试管沿大试管内壁滑入大试管中;将双孔塞的长导管伸到小试管中接近白磷正上方的位置,旋紧双孔塞;最后将大试管放入烧杯中\(\rm{.}\)放白磷的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 ______ .
              \(\rm{(4)}\)按图\(\rm{2}\)接好装置\(\rm{.}\)在烧杯中加入\(\rm{200mL}\)约\(\rm{80℃}\)热水,若观察到 ______ ,则气密性良好\(\rm{.}\)烧杯中加约\(\rm{80℃}\)热水的目的是 ______ .
              \(\rm{(5)}\)缓慢推动注射器\(\rm{.}\)仪器\(\rm{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装置\(\rm{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rm{①}\)有气泡产生;\(\rm{②}\) ______ .
            • 6.
              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rm{40℃}\).
               实验装置 实验\(\rm{1}\)  实验\(\rm{2}\) 
                Ⅰ\(\rm{.}\)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Ⅱ\(\rm{.}\)打开\(\rm{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盐酸,至浸没锌粒
              Ⅲ\(\rm{.}\)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rm{K}\)
              Ⅰ\(\rm{.}\)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
              Ⅱ\(\rm{.}\)打开\(\rm{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rm{80℃}\)的热水,至浸没白磷
              Ⅲ\(\rm{.}\)从\(\rm{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烧匙底部,关闭\(\rm{K}\)
              \(\rm{(1)}\)连接仪器后,关闭\(\rm{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______ .
              \(\rm{(2)}\)实验Ⅰ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步骤Ⅲ中,关闭\(\rm{K}\)后的现象是 ______ .
              \(\rm{(3)}\)实验\(\rm{2}\)中,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______ .
            • 7.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燃烧条件之一
              B.探究燃烧条件之一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蒸发食盐水
            • 8. 常温下,用如图所示装置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rm{.}\)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rm{40℃.CO_{2}}\)能与\(\rm{NaOH}\)溶液反应.
              内容步骤 实验\(\rm{1}\):研究燃烧条件 实验\(\rm{2}\):研究氧气性质
              \(\rm{I}\) 烧杯中盛有\(\rm{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 块白磷,塞紧瓶塞 烧杯中盛有\(\rm{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
              推入适量\(\rm{H_{2}O_{2}}\)溶液 推入适量\(\rm{H_{2}O_{2}}\)溶液
              \(\rm{(1}\) \(\rm{)}\) \(\rm{H_{2}O_{2}}\)稀溶液与\(\rm{MnO_{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实验\(\rm{1}\)中,推入\(\rm{H_{2}O_{2}}\)溶液前,燃烧匙和烧杯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其原因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打开止水夹,推入\(\rm{H_{2}O_{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 ______ ;
              \(\rm{(3)}\)实验\(\rm{2}\)中,推入\(\rm{H_{2}O_{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 ______ ;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部分溶液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流入集气瓶中.
            • 9. 请根据下图\(\rm{A}\)、\(\rm{B}\)所示的化学实验\(\rm{(}\)装置\(\rm{B}\)铁架台已略去\(\rm{)}\),回答以下问题.

              \(\rm{(1)}\)装置\(\rm{A}\) 中,对比现象\(\rm{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______;对比现象\(\rm{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______不同;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rm{(2)}\)装置\(\rm{B}\)是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rm{.}\)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rm{(3)}\)装置\(\rm{B}\)的干燥管中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化为______;请你设计实验证明小花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写出主要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
            • 10. 课外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注射器的摩擦力忽略不计,装置气密性良好,白磷始终在注射器\(\rm{1}\)中。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rm{①}\)按右图所示组装仪器,白磷不燃烧。
              \(\rm{②}\)向上推动注射器\(\rm{1}\)的活塞至底部。
              \(\rm{③}\)向下推动注射器\(\rm{2}\)的活塞至底部,白磷不燃烧。
              \(\rm{④}\)将装置倒置\(\rm{…}\),白磷燃烧。
              回答下列问题:
              \(\rm{(1)}\)步骤\(\rm{④}\)中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rm{(2)}\)步骤\(\rm{④}\)的操作是______。
              \(\rm{(3)}\)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