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金属钴\(\rm{(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某矿石中含钻的氧化物\(\rm{(CoO}\)、\(\rm{Co_{2}O_{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rm{(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rm{Co}\)元素的化合价:\(\rm{CoO}\) ______ ,\(\rm{Co_{2}O_{3}}\) ______ 。
              \(\rm{(2)}\)酸浸时钻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
              反应\(\rm{I}\)   \(\rm{CoO+H_{2}SO_{4}═CoSO_{4}+H_{2}O}\)
              反应Ⅱ\(\rm{2Co_{2}O_{3}+4H_{2}SO═4CoSO_{4}+O_{2}↑+4H_{2}O}\)
              反应Ⅲ\(\rm{Co_{2}O_{3}+2H_{2}SO_{4}+Na_{2}SO_{3}═2CoSO_{4}+2H_{2}O+Na_{2}SO_{4}}\)
              \(\rm{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钻元素的微粒是 ______ \(\rm{(}\)填化学符号\(\rm{)}\)
              \(\rm{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rm{CoO}\)的质量为\(\rm{ag}\),\(\rm{Co_{2}O_{3}}\)的质量为\(\rm{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rm{CoSO_{4}}\) ______ \(\rm{g(}\)用含\(\rm{a}\)、\(\rm{b}\)的式子表示\(\rm{)}\)
              \(\rm{(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rm{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编号 矿石用量\(\rm{(g)}\) 硫酸用量\(\rm{(g)}\) \(\rm{Na_{2}SO_{3}}\)用量\(\rm{(g)}\) 温度\(\rm{(℃)}\) 钴元素浸出率\(\rm{(\%)}\)
              \(\rm{1}\) \(\rm{85.71}\) \(\rm{12.62}\) \(\rm{0}\) \(\rm{85}\) \(\rm{56.39}\)
              \(\rm{2}\) \(\rm{85.71}\) \(\rm{6.31}\) \(\rm{0}\) \(\rm{85}\) \(\rm{49.98}\)
              \(\rm{3}\) \(\rm{85.71}\) \(\rm{6.31}\) \(\rm{0}\) \(\rm{65}\) \(\rm{43.33}\)
              \(\rm{4}\) \(\rm{85.71}\) \(\rm{6.31}\) \(\rm{0.43}\) \(\rm{65}\) \(\rm{79.95}\)
              \(\rm{5}\) \(\rm{85.71}\) \(\rm{6.31}\) \(\rm{0.86}\) \(\rm{65}\) \(\rm{74.77}\)
              \(\rm{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 ______ ;
              \(\rm{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钻元素的浸出率 ______ ;
              \(\rm{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 ______ \(\rm{(}\)填编号\(\rm{)}\)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 2.
              等质量的铁粉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相同时间\(\rm{t}\)产生气体体积\(\rm{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图\(\rm{1}\)。
              组别 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温度\(\rm{(℃)}\)
              \(\rm{1}\) \(\rm{7}\) \(\rm{30}\)
              \(\rm{2}\) \(\rm{10}\) \(\rm{50}\)
              \(\rm{3}\) \(\rm{7}\) \(\rm{20}\)
              \(\rm{4}\) \(\rm{10}\) \(\rm{30}\)

              \(\rm{(1)}\)请写出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由实验 ______ \(\rm{(}\)填组别\(\rm{)}\)可知,温度对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是 ______ 。
              \(\rm{(3)}\)图中表示第\(\rm{3}\)组实验的曲线是 ______ 。
              【进一步探究】图甲、图乙为利用数字化仪器测得的室温下足量的三种金属片分别与\(\rm{20ml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rm{(}\)产生氢气的量由气体压强表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氢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rm{)}\)。
              \(\rm{①}\)实验中你认为,还有控制的变量是 ______ 。
              \(\rm{②}\)由图乙,你得出的反应物的量与生成的气体体积的关系是 ______ 。
              【拓展提高】如图\(\rm{3}\)为测得的室温条件下足量的镁片与\(\rm{20ml10\%}\)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发现实验测得的实际值比通过计算得到的理论值偏大,请分析可能的原因\(\rm{(}\)至少答两点\(\rm{)}\)。
              \(\rm{①}\) ______ 。
              \(\rm{②}\) ______ 。
            •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rm{CO_{2}}\),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新制的饱和澄清石灰水时,发现有气泡冒出,但一段时间后仍不变浑浊。对此展开了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I.制得气体中无\(\rm{CO_{2}}\)
              Ⅱ\(\rm{.}\)与盐酸的浓度有关
              【进行实验】Ⅰ\(\rm{.}\)初步实验\(\rm{-}\)实验\(\rm{1}\)
              小组同学取等量原试剂瓶中澄清石灰水于试管内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现象 初步结论
              试管\(\rm{1}\)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
              试管\(\rm{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rm{(1)}\)可知猜想\(\rm{I}\) ______ \(\rm{(}\)填“成立”或“不成立”\(\rm{)}\)。
              \(\rm{(2)}\)写出试管\(\rm{②}\)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I.依据初步结论。深入探究
              实验\(\rm{2}\)
              实验序号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rm{⑤}\)
              大理石质量\(\rm{(g)}\) \(\rm{10}\) \(\rm{10}\) \(\rm{10}\) \(\rm{10}\) \(\rm{10}\)
              盐酸质量分数\(\rm{(\%)}\) \(\rm{37.5}\) \(\rm{20.3}\) \(\rm{13.9}\) \(\rm{10.6}\) \(\rm{8.5}\)
              盐酸体积\(\rm{(mL)}\) \(\rm{10}\) \(\rm{10}\) \(\rm{10}\) \(\rm{10}\) \(\rm{10}\)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rm{5mL}\)新制饱和澄清石灰水中的现象 出现浑浊 出现浑浊 出现浑浊
              实验\(\rm{3}\):\(\rm{125}\) \(\rm{mL}\)集气瓶中充入不同体积\(\rm{CO_{2}}\)进行实验
              实验序号 \(\rm{①}\) \(\rm{②}\) \(\rm{③}\) \(\rm{④}\) \(\rm{⑤}\) \(\rm{⑥}\)
              \(\rm{CO_{2}}\)体积\(\rm{(mL)}\) \(\rm{5}\) \(\rm{25}\) \(\rm{50}\) \(\rm{75}\) \(\rm{100}\) \(\rm{125}\)
              加入\(\rm{5mL}\)饱和澄清石灰水振荡\(\rm{5}\)次现象 澄清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变浑浊
              振荡\(\rm{30}\)次后现象 澄清 浑浊 浑浊 浑浊 澄清 澄清
              【解释与结论】
              \(\rm{(3)}\)实验\(\rm{2}\)的目的是 ______ 。
              \(\rm{(4)}\)有一定量\(\rm{HCl}\)气体存在时,请解释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______ 。
              \(\rm{(5)}\)由实验\(\rm{2}\),可推测质量分数为\(\rm{9.5\%}\)的盐酸参加反应,其可能的现象是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rm{(6)}\)由实验\(\rm{3}\)可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时,为了得到准确的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碳的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得出此结论所依据的现象是 ______ 。
            • 4.
              对比归纳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请你参与下列探究活动并回答:\(\rm{(}\)每组实验中固体质 量均相同\(\rm{)}\)
              探究活动 实验内容 现象、分析与结论
              实验一:探究影响硫 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______ ,该实验说明影响硫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 有 ______
              实验二:探究影响物质 溶解性的因素 \(\rm{B}\) 中固体溶解,\(\rm{A}\)、\(\rm{C}\) 中固体几乎不溶。 该实验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______ ;
              实验三:探究影响过氧 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
              有同学提出该实验设计不符合对比实验 的基本原则,他的理由是 ______ 。
            • 5.
              小峰和小刚阅读试剂标签后发现,市场销售的高锰酸钾晶体纯度高达\(\rm{99.5\%}\),含水量可以忽略不计,为探究“试管放置方式对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速度和体积的影响”,他俩设计了制取氧气的直立型装置\(\rm{(}\)如图\(\rm{)}\),并与斜卧型装置比较,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中分别加入\(\rm{5.0}\)克高锰酸钾晶体,用同一酒精灯 分别加热,用同一型号的集气瓶收集气体,每组实验进行五次,实验数据取平均值后记录如下表:
              装置类型 直立型 斜卧型
              收集\(\rm{1}\)瓶氧气所需时间\(\rm{/}\)秒 \(\rm{59}\) \(\rm{68}\)
              收集\(\rm{2}\)瓶氧气所需时间\(\rm{/}\)秒 \(\rm{95}\) \(\rm{108}\)
              收集氧气的总体积\(\rm{/}\)毫升 \(\rm{525}\) \(\rm{476}\)
              \(\rm{(1)}\)收集\(\rm{2}\)瓶氧气,所需时间较短的装置类型是 ______ ;
              \(\rm{(2)}\)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斜卧型装置收集到氧气的总体积比直立型少的原因是 ______ ;
              \(\rm{(3)}\)根据\(\rm{2KMnO_{4} \dfrac { \overset{\;\;\triangle \;\;}{}}{\;}K_{2}MnO_{4}+MnO_{2}+O_{2}↑}\),算出\(\rm{5.0}\)克高锰酸钾生成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rm{.}\)实验中发现,斜卧型发生装置收集到的氧气体积明显大于理论值,他们对其原因进行了探究:
              【提出假设】
              小峰假设:反应生成的二氧化锰在较高温度下受热分解出氧气;
              你的假设: ______ .
              【设计实验】要验证小峰的假设能否成立,请设计简明的实验方案 ______ .
            • 6.
              某同学在实验室中用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于是该同学对不变浑浊的原因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rm{CO_{2}}\)既不与\(\rm{AgNO_{3}}\)溶液反应,也不与饱和\(\rm{NaHCO_{3}}\)溶液反应.
              【提出猜想】\(\rm{①}\)澄清石灰水已经变质.
              \(\rm{②}\)制得的气体中除\(\rm{CO_{2}}\)外还含有其他成分.
              【实验探究】
              活动一:为了验证猜想\(\rm{①}\),该同学做了一个对照实验:把稀硫酸滴入盛有碳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rm{.}\)则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rm{.}\)由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猜想\(\rm{①}\)______\(\rm{(}\)填“成立”或“不成立”\(\rm{)}\).
              活动二:将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得的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到有______产生,说明制得的气体中含有\(\rm{HCl}\)气体.
              【实验反思】制得的气体中混有\(\rm{HCl}\)的原因是______;澄清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又是因为______\(\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拓展应用】若要除去\(\rm{CO_{2}}\)中混有的\(\rm{HCl}\)和水蒸气,下列装置可以满足要求的是______.
            • 7.
              学习酸碱盐知识后,同学们知道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能发生反应,可观察到溶液变浑浊。甲组同学进行如图\(\rm{1}\)所示的实验,却未观察到预期现象。
              【提出问题】未观察到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猜想和假设】
              \(\rm{①}\)与氢氧化钙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氢氧化钙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rm{②}\)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若使用更大浓度的碳酸钠溶液,会迅速产生浑浊。
              经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rm{①}\)不合理,其理由是 ______ 。
              【进行实验】乙组同学针对猜想\(\rm{②}\)进行实验。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探究猜想\(\rm{②}\) 取\(\rm{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______ 碳酸钠溶液浓度\(\rm{/\%}\) 是否浑浊
              \(\rm{10}\) 不浑浊
              \(\rm{5}\) 不浑浊
              \(\rm{1}\) 浑浊
              \(\rm{0.5}\) 浑浊
              【解释与结论】
              \(\rm{(1)}\)补全上述实验操作:取\(\rm{4}\)支试管,向其中分别加入 ______ 。
              \(\rm{(2)}\)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出现浑浊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3)}\)乙组实验证明:猜想\(\rm{②}\)不成立,碳酸钠溶液浓度在\(\rm{0.5~10\%}\)的范围内,能否出现浑浊与碳酸钠溶液的浓度有关,其关系是 ______ 。
              【实验反思】
              \(\rm{(1)}\)丙组同学对乙组所做实验中未出现浑浊的原因进行探究。设计了多组实验,其中部分同学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rm{2}\):

              丙组同学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
              \(\rm{(2)}\)依据乙、丙两组的实验探究,丁组同学仍使用甲组的仪器和药品对甲组实验进行了改进,当滴入几滴某溶液后,溶液迅速变浑浊。其实验操作是 ______ 。
            • 8.
              \(\rm{(7}\)分\(\rm{)}\)“蓝瓶子”实验是一个有趣的化学振荡实验:盛有氢氧化钠、亚甲蓝\(\rm{(C_{16}H_{18}N_{3}SCl)}\)、葡萄糖混合液的试管,经振荡、静置后溶液颜色会出现反复变化\(\rm{(}\)如图\(\rm{1)}\)。某兴趣小组开展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rm{(1)}\)混合液中属于人类基本营养物质的有水和 ______ 。
              \(\rm{(2)}\)小明对振荡后溶液变蓝的原因进行如下猜想:\(\rm{①}\)溶液中溶入\(\rm{CO_{2}}\);\(\rm{②}\)溶液中溶入\(\rm{O_{2}}\);\(\rm{③}\)溶液中溶入 ______ \(\rm{(}\)填化学式\(\rm{)}\)。
              \(\rm{(3)}\)小红利用图\(\rm{2}\)装置,从\(\rm{A}\)端吹入呼出的气体,混合液由无色变蓝色,由此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得出猜想\(\rm{①}\)正确,原因是 ______ 。
              \(\rm{(4)}\)为探究猜想\(\rm{②}\),利用图\(\rm{2}\)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______ 。
            • 9.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rm{(}\)  \(\rm{)}\)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rm{A}\)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 反应物浓度
              \(\rm{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rm{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rm{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rm{A}\)
              B.\(\rm{B}\)
              C.\(\rm{C}\)
              D.\(\rm{D}\)
            • 10.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温度对\(\rm{CO}\)还原\(\rm{Fe_{2}O_{3}}\)的影响\(\rm{(}\)固定装置略\(\rm{)}\)。
              查阅资料:\(\rm{CO_{2}+Zn \dfrac { \overset{\;\;\triangle \;\;}{ -}}{\;}CO+ZnO}\);\(\rm{FeCl_{3}}\)溶液遇\(\rm{KSCN}\)溶液变红。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将研究小组分为两组,按如图装置进行对比实验,甲组用酒精灯、乙组用酒精喷灯对装置\(\rm{D}\)进行加热,其产物均为黑色粉末\(\rm{(}\)纯净物\(\rm{)}\)。两组分别用产物进行以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甲组现象 乙组现象
              \(\rm{1}\) 取黑色粉末加入盐酸 溶解,无气泡,溶液呈浅黄绿色\(\rm{(}\)含两种金属离子\(\rm{)}\) 溶解,有气泡,溶液呈浅绿色
              \(\rm{2}\) 取步骤\(\rm{1}\)所得溶液,滴加\(\rm{KSCN}\)溶液 变红 无现象
              则乙组装置\(\rm{D}\)玻璃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甲组得到的黑色粉末是 ______ 。
              \(\rm{(2)}\)从安全考虑,本实验应在装置 ______ 和 ______ 之间再添加装置\(\rm{E}\)防止倒吸。\(\rm{(}\)填字母编号\(\rm{)}\)
              \(\rm{(3)}\)该对比实验结果表明\(\rm{CO}\)的还原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 ______ \(\rm{(}\)填“增强”或“减弱”\(\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