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小平同学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
              (1)小平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两端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平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平将小卡片剪成两半,会发现    ,这是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    的两个力才能平衡.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平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 2. (2016春•淮阴区期中)如图所示,AB两个托盘中放有相同的砝码,利用细绳跨过滑轮系于小车两侧,小车静止于水平的桌面中间.
              (1)水平方向上,小车受到两个拉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    
              (2)将小车转过一个角度,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再同一条直线上,松手时小车    保持平衡状态.
              (3)要使小车沿桌面运动起来,可采取的措施有    
              (4)竖直方向上,小车受到重力和    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是    
            • 3.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

              (1)甲、乙两组同学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改变力的方向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如图丙所示,方形卡片的两对角线分别用线系住,并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线的另一端挂钩码,两边钩码相同时,可以认为对小卡片的拉力大小相同,否则拉力的大小不同.现象:两个力大小相等时,卡片将    ;两个力大小不相等时,卡片将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大小必须    
              (4)方形小卡片在铁架台中间,两对角线分别用线系住并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下端分别挂同样多的钩码.比较线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和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的运动情况.现象: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时,卡片将    .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如图所示,使卡片旋转一个角度,用手捏住,此时卡片所受的两个力不在一条直线上,卡片将    .结论:两个力要平衡,必须    
            • 4. (2016春•宜兴市期中)如图甲所示是小芬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芬将系于小卡片两端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钩码数量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用很轻的卡片,可以避免    实验的影响.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芬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的二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芬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芬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使用小卡片做实验可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 5.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按如图1进行操作时,应观察放手    (选填“前”或“后”),硬纸板A是否能保持    状态,如图2所示为“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操作和测量结果,为达到实验目的,需由(a)、(c)两图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F=    ;需由(b)、(c)两图得出    (V2-V1)g.
            • 6. (2016春•盐都区期中)如图是小华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2)实验中,在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在此位置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相互平衡的力是否    
              (3)小明实验时出现了如图乙所示的情景,于是他认为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也能平衡.他的说法是    (正确/错误)的,造成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    
            • 7. (2015秋•浦东新区期末)某同学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时,除弹簧测力计、细线等,可供选择的器材有:A、较光滑的地板;B、较粗糙的底板;C、厚重的硬纸板;D、轻质的硬纸板.
              (1)本实验目的为探究物体受两个力作用并保持    状态时,两个力有怎样的关系.
              (2)上述提供的器材中,宜选用    硬纸板作为研究对象,并放置在    底边上进行实验.
              (3)如图所示情景,该同学是在探究相互平衡的两个力是否必须作用在    
            • 8. 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    ,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    (能/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    
              (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减少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      D.小卡片容易扭转
              (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    (水平方向/竖直方向/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    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9. (2015春•乐平市期中)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关于物体的平衡条件时,得到了二力平衡条件是    
              好问的他提出了下列疑问:只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能保持平衡状态吗?只受两个力作用的物体一定保持平衡状态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吗?为此他做了如图所示实验,研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1)他将一小球用一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a)所示,剪断细线后小球落下,如图(b)所示.
              (2)他又将一小球用两根细线悬挂起来,如图(c)所示,剪断其中一根细线,小球发生摆动,如图(d)所示.通过实验他的疑问得到解决.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小明同学归纳得出的初步结论:
              (1)由图(a)和(b)可知:    
              (2)由图(a)和(d)可知:    
              (3)由图(a)和(c)可知:    
            • 10.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改变力的方向,并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当F1大于F2时,小车将    (加速、匀速、减速)向左运动.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丙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