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______ 。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 ______ 的特点,并通过调整 ______ 来改变\(F_{1}\)和\(F_{2}\)的大小。
              \((3)\)保持\(F_{1}\)与\(F_{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2\)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______ 。
            • 2.
              某小组同学研究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竖直向上的拉力\(F\)的大小的变化情况。他们按图\(23\)所示方式用三个重力不同的滑轮进行实验,并将相应的滑轮重\(G_{滑}\)、物体重\(G_{物}\)和拉力\(F\)的大小分别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表一:动滑轮\(G_{甲}=5N\)                   表二:动滑轮\(G_{乙}=4N\)                 表三:动滑轮\(G_{丙}=\) ______ \(N\)
              实验
              序号
              \(G_{物}(\)牛\()\) \(F\)
              \((\)牛\()\)
              实验
              序号
              \(G_{物}(\)牛\()\) \(F\)
              \((\)牛\()\)
              实验
              序号
              \(G_{物}(\)牛\()\) \(F\)
              \((\)牛\()\)
              \(1\) \(4\) \(4.5\) \(6\) \(2\) \(3.0\) \(11\) \(1\) \(1.5\)
              \(2\) \(6\) \(5.5\) \(7\) \(4\) \(4.0\) \(12\) \(2\) \(2.0\)
              \(3\) \(8\) \(6.5\) \(8\) \(6\) \(5.0\) \(13\) \(4\) \(3.0\)
              \(4\) \(10\) \(7.5\) \(9\) \(8\) \(14\) \(6\) \(4.0\)
              \(5\) \(12\) \(8.5\) \(10\) \(10\) \(7.0\) \(15\) \(8\) \(5.0\)
              \((1)\)分析比较表一中\(F\)与\(G_{物}\)的大小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时, ______ 。
              \((2)\)完成表格中数据的填写:序号\(9\)中\(F=\) ______ \(N\),表三中\(G_{丙}=\) ______ \(N\)。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______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匀速提起物体,当\(G_{物}\)相等时,\(G_{滑}\)越大,\(F\)越大。
              \((4)\)综合分析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的 ______ 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当 ______ 时,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力。
            • 3.
              小科、小明和小红进行探究定滑轮的特点的实验。
              \((1)\)这个探究活动中弹簧测力计需要测量的量是 ______ 。
              \((2)\)小科、小明和小红分别利用如图甲、乙和丙所示方法对弹簧测力计进行调零。然后他们进行图丁的实验操作,则正确的实验操作是 ______
              A.甲\(B.\)乙\(C.\)丙\(D.\)都可以
              \((3)\)本实验始终利用图丁的方式拉弹簧测力计,对下列实验探究方案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______ 。
              \(A\)方案一:拉相同数量钩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方案二:拉不同数量钩码,各测一组数据。
            • 4. 物理实验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小明同学在“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
              实验次数 物重G/N 使用定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 F1/N 使用动滑轮时测力计的示数F2/N
              1 1.00 0.70 0.65
              2 1.50 1.20 0.90
              3 2.00 1.70 1.15
              回答下列问题: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使用定滑轮时(乙图)F1______ (等于/不等于)G,这是由于 ______ ;使用动滑轮时(丙图) F2______ (等于/不等于)G/2,是由于没有考虑 ______
              (2)请你对小明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就定滑轮、动滑轮分别提一条.
              ______
              ______
            • 5. 某同学研究定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 ______
              比较(b)、(c)、(d)三图可知: ______
            • 6. 某同学用定滑轮和弹簧秤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1)如图A所示,甲物体重3N,乙物体重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 ______ 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B);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 ______ ,不改变力的 ______ (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b.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D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 ______ 乙对b绳的拉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 ______ N.
            • 7. 如图是小海同学“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装置.他按图示提起钩码时注意保持测力计匀速移动,分别测得一组数据如表所示
              钩码重G/N 钩码升高高度h/m 测力计示数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1 0.2 1 0.2
              1 0.2 1 0.2
              1 0.2 0.55 0.4
              请你分析:
              (1)比较甲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定滑轮 ______
              (2)比较甲丙两图及实验数据,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3)把钩码升高相同的高度,比较乙和丙实验测力计移动的距离,可得到的初步结论是:使用动滑轮可以 ______ ;但必须费 ______
              (4)如果要得到正确的结论,还必须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 ______
              A.从三次实验中选取最准确的数据       B.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从特殊现象中得到普遍规律         D.利用控制变量法.
            • 8.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匀速提升物体\(C.\)请你利用所学知识回答:
              \((1)\)若物体\(C\)的质量为\(200g\),则物体\(C\)的重力\(G=\) ______ \(N\);\((g\)取\(10N/kg)\)
              \((2)\)滑轮\(B\)为 ______ \((\)选填“定”或“动”\()\)滑轮;
              \((3)\)若不计绳重和轴摩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______ \(G(\)选填“\( > \)”、“\(=\)”或“\( < \)”\()\),这是因为 ______ .
            • 9.
              小明用图示装置探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细线体积、重力及滑轮摩擦不计\(.\)实验步骤如下:
              A.用测力计测出长方体空心塑料块的重力为\(0.5N\).
              B.在底部固定有滑轮的容器中装适量的水.
              C.用一根细线穿过滑轮将塑料块与测力计连接起来.
              D.往容器中注水,待水面平静时记录塑料块底部所处的深度及测力计的示数.
              E.多次重复步骤\(D\)的实验操作.
              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塑料块底部所处深度\((cm)\)  \(2\) \(3\)  \(4\)  \(5\)  \(6\)  \(7\)  \(8\) 
               测力计示数\((N)\)  \(0\) \(0.25\)  \(0.5\)  \(0.5\)  \(0.5\)  \(0.5\)  \(0.5\) 
               浮力\((N)\)  \(0.5\) \(0.75\)  \(1\)  \(1\)  \(1\)  \(1\)  \(1\) 
              \((1)\)实验中滑轮的作用是 ______ .
              \((2)\)本实验是通过测量拉力间接测出浮力,以下测量方法与之不同的是 ______ .
              \(a.\)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b.\)用测力计测量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c.\)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与所处深度 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 10.
              某同学用定滑轮和弹簧秤完成了以下几个实验:
              \((1)\)如图\(A\)所示,甲物体重\(3N\),乙物体重\(10N\),用绳绕过定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摩擦\().\)乙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则\(a\)绳对甲的拉力为 ______ \(N.\)

              \((2)\)在分析\(b\)绳对乙的拉力时,小明认为是\(3N\),小慧认为是\(7N\).
              \(a.\)小明做了以下实验: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体的重力\((\)如图\(B)\);然后将绳子靠着定滑轮\((\)不计绳重与摩擦\()\),如图\(C\)所示,弹簧测力计依次放在\(A\)、\(B\)、\(C\)、\(D\)位置时,其示数保持不变\(.\)由此可见,定滑轮只改变了力的 ______ ,不改变力的 ______ \((\)均选填“大小”或“方向”\().\)所以,小明认为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3N\).
              \(b.\)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和乙对\(b\)绳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为了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再做如图\(D\)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丙与丁相互对拉,它们的示数相等\(.\)于是可以得出,\(b\)绳对乙的拉力 ______ 乙对\(b\)绳的拉力\((\)选填“等于”或“不等于”\().\)由此可知,图\(A\)中\(b\)绳对乙的拉力为 ______ \(N.\)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