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过程属    (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    等气体污染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②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填序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    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 2. 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1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
               A   a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B   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b试b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因是①    ;②    
              【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12装置与图11装置比较,优点是    
              (2)小林同学指出图1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1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    
              【拓展与迁移】
              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
              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
              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    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
              1
              5

              你赞同的预测是    (填“甲”或“乙”),理由是    
            • 3. 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在一次科技活动中,同学们将包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了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发现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同时也惊奇地发现棉花燃烧了起来.

              (1)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往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质.
              (2)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同学们认为棉花要燃烧,除了满足棉花是可燃物之外,还需满足的条件    
              提出问题:上述实验中是如何给棉花提供燃烧条件的?
              查阅资料:
              (1)在常温下Na2O2与CO2、H2O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无水硫酸铜为白色固体,吸水后变为蓝色.
              实验设计:
              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①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②把相关的试剂放入对应的仪器内;
              ③用力推动针筒的活塞,把稀盐酸注入试管内;,并固定活塞位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一段时间后,在P处放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观察现象.
              实验分析:
              为什么要有B、C两装置    
              交流与表达:
              小明通过观察,认为是Na2O2与CO2的反应使棉花满足了燃烧的条件.他观察到的现象应是干燥管中没有出现蓝色.D处    ,P处    
              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可用(C6H10O5)来表示,试写出纤维素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 学习了CO2的有关知识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2Mg+CO2
               点燃 
              .
               
              2MgO+C,所以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但没有找到有关Na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于是同学们展开了钠着火能否用CO2来灭火的探究.
              【提出猜想】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为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进一步
              【查阅资料】得知:
              ①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②Na2CO3的存在会干扰NaOH的检测.
              基于以上资料,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①Na2O、C;②    、C;③NaOH、C;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    (填序号)肯定错误的,理由是    
              【验证猜想】
              步骤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燃烧产物判断)
              (1)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 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 燃烧产物中肯定有C
              (2)取少量(1)所得上层溶液,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产生现象为    ,则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CO3
              (3)取少量(2)所得上层清液,加入    ,溶液变红,则燃烧产物中肯定有    
              【交流讨论】在步骤(2)中CaCl2溶液为什么要加入至过量?其原是:    
              【结论】猜想    (填序号)是正确的.
            • 5. 某化学小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要想探究可燃物燃烧的其他条件,还需要补做的实验是什么?
            • 6. (2015春•大洼县校级月考)请根据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验证燃烧需要的条件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一: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观察现象,发现蘸酒精的棉花燃烧,而蘸水的棉花不燃烧.
              实验二:①取一小块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分别用坩埚钳夹住,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加热,观察到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均能燃烧.
              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同样大小的一小片,如图所示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中部,观察现象,发现铜片上的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先燃烧.
              实验三:取两只小蜡烛和一只烧杯,将两只蜡烛分别点燃后平放在实验台上,将其中一只蜡烛用烧杯罩住,观察到(1)    
              实验结论:实验一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2)    ;实验二中第②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乒乓球碎片比滤纸片的着火点(3)    ;此实验验证的燃烧的条件是(4)    
              实验三验证的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7. 某同学拟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请协助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图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①用棉花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图1所示).
              酒精燃烧,水没有燃烧

              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②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分别剪下同样大小的一小片,分别放在放在薄铜片的中部(图2所示).
              乒乓球片先燃烧,滤纸片后燃烧


              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实验③(1)将白磷放入8℃0热水中(图3所示).
              (2)将白磷放入80℃0热水中并通入氧气(图4所示).

              图3中的白磷    

              图4中的白磷    
                  


              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问题讨论: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进行实验①时,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蘸水的棉花球也会燃烧起来,其原因是    
              (3)实验②中利用了铜片    
              (4)实验③中做两次实验的目的是    
            • 8. 某兴趣小组按图甲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P2O5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P2O5还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
              【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
              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
              现象解释
              ①a试管中白磷燃烧;
              ②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烧杯中的白磷、b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原因分别是
              (1)①    
                  
              (2)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A装置比较,优点是    
              (3)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同学们设计了图3装置,优势是    
            • 9. (2015秋•兰州期末)小明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熔化成白色的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以上反映出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        (答两点即可).
              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他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 10. 小吴同学用一个较深的玻璃杯将两支长短不一、点燃着的蜡烛罩住(如图),会发生什么现象呢?

              【猜想与假设】
              小周认为,短的蜡烛先熄灭;小施认为,长的蜡烛先熄灭;
              从逻辑分析的角度看,还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分析与判断】
              (1)从蜡烛燃烧生成物CO2的性质看,小周猜想成立的理由是:    
              (2)从空气的组成及燃烧的实质来看,小施猜想成立的理由是:    
              【实验与验证】
              经过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为长的蜡烛先熄灭.
              【解释与结论】
              实验现象支持了小施的猜想.如果以CxHy表示蜡烛的成分,则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但我认为长的蜡烛先熄灭的原因,除了小施猜想分析的原因外,还与本反应是放热反应,使生成的CO2受热膨胀,导致CO2    有关.
              【运用与拓展】
              从本实验得到启示,从火场逃离时,应该采取匍匐的姿势,并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其中湿毛巾的作用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