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松北区二模)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形玻璃管,将U形玻璃管内的物质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滤液不变色.同学们对滤液所含的阴离子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含有什么阴离子?
              【猜想与假设】A同学:含有SO42-
              B同学:含有Cl-
              C同学:含有(1)    (填离子符号)
              请你评价A同学的猜想:(2)    
              【实验探究】B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B同学得出结论:自己的猜想成立.
              【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B同学的结论:(3)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B同学在验证自己的猜想时,若将所加试剂调换成适量的另一种试剂(4)    (填化学式),过滤后,再向所得滤液中滴加(5)    ,既能验证自己的猜想,也能确定滤液中的离子成分.
              同学们利用该方案进行实验,最终确定了滤渡中的离子成分.
              【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知道:在确定该实验后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成分时,一般应加入(6)    ,再验证(7)    ,这样就可以确定溶液中的阴离子成分.
            • 2. 振衡中学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钠溶液加入稀盐酸一会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清想一:溶质是CaCl2和Ca(OH)2 
              猜想二:溶质是CaCl2
              猜想三:溶质是CaCl2    
              【査阅资料】氧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
              (1)小明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里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其理由是    
              (2)小芳同学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可以确定    (选填“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成立.请你另外再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该猜想成立:    
              【反思与拓展】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3. 实验室有一瓶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观察发现,样品表面有白色粉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该样品的成分及含量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该样品中含有那些物质?
              【提出猜想】通过分析,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已完全变质,该样品中只含Na2CO3;猜想Ⅱ:部分变质,该样品中含有NaOH和Na2CO3
              则NaOH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Na2CO3溶液可以与中性的CaCl2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
              ②CO2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几乎不溶解.
              【实验探究】为确定该样品的成分,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    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        证明猜想Ⅱ正确
              【实验反思】
              通过本题,你学会了定性检验氢氧化钠的变质.为了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探究过程中你需要思考的问题有    (填数字序号):①选择试剂种类   ②确定试剂用量  ③试剂产地  ④实验装置与步骤的设计  ⑤实验安全环保  ⑥测量中减少误差.
            • 4. 华在自家厨房中发现一袋未开封的白色粉末状食用物,包装袋上的字迹不太清楚,于是他带到化学实验室和小组同学一起探究其成分.
              【提出问题】包装袋内的白色粉末到底是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猜想1:可能是食盐;
              猜想2:可能是淀粉;
              猜想3:可能是纯碱(化学式为    );
              猜想4:可能是小苏打.
              【资料查阅】(1)有关物质的信息如下:
              物质氯化钠纯碱小苏打
              常温下的溶解度/g3621.59.6
              常温下的稀溶液的pH7119
              (2)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等,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
              (1)小彤取样品放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形成了无色溶液,于是她排除了猜想    
              (2)小青取上述少量溶液,向其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他推断出该白色粉末一定不是猜想    .小华由此现象认为猜想3正确,但小组成员都认为小华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交流提升】
              小组成员认为可以通过加热或定量实验来确定粉末的组成.于是该小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加热法 取一定量的样品于试管中,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猜想4正确
               2.定量法 取15g样品,加入100mL常温下的水,搅拌 
                  
              【反思拓展】
              小苏打也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反应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5. 一次实验课上,细心的楚楚发现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都是无色的溶液,为了区分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分别选用了①稀盐酸②氢氧化钙溶液③酚酞溶液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将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烧杯中,发现废液变浑浊,同学们对废液进行了过滤,得到了白色固体和红色的滤液,为了确定滤液的成分,他们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他们要探究的问题是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碳酸钠溶液呈碱性
              【作出猜想】滤液中的成分除水和指示剂外,还含有的溶质是
              楚楚:氯化钠、氢氧化钠
              婷婷:氯化钠、碳酸钠
              冰冰:氯化钠、氯化钙
              多多:氯化钠、氯化钙和氢氧化钠
              你认为还可能是    (写出一种猜想).
              【交流讨论】楚楚认为    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设计】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然后        猜想正确
              写出该实验中所涉及到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思与评价】
              (1)楚楚他们通过实验发现,选用酚酞溶液是无法将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区分开的,原因是    
              (2)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 6. 防止金属腐蚀,特别是钢铁的锈蚀是世界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中的重大问题.铁生锈的条件为与    同时接触.铁锈成分复杂,主要成分为氧化铁(Fe2O3),    物质可加速铁的锈蚀.
              用盐酸除去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    ,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应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
              【查阅资料】小明同学发现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后在在空气中被氧化为氢氧化铁[Fe(OH)3],Fe(OH)3不稳定,在日光照射下发生缓慢的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铁Fe2O3,铁锈的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Fe2O3•nH2O.
              【提出问题】铁锈(Fe2O3•nH2O)中n的值等于多少呢?
              【问题探究】小明发现实验室中有一保管不善的铁粉,大部分已经结块成红褐色,为了探究铁锈(Fe2O3•nH2O)的组成,称取27.0g这种铁粉样品,按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为了保证实验安全,实验开始时应先    ,防止    
              (2)A中的现象是    ,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D中碱石灰作用是    
              (3)请指出该装置中有一处明显不足    
              【数据处理】如图2是加热时间和A中固体质量关系图象,下表是B、C中质量不再变化时B中浓硫酸、C中碱石灰装置质量变化情况
              反应前(g)反应后(g)
              B100105.4
              C150163.2
              (1)n的值是    
              (2)写出T3-T4时间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计算原样品中单质铁的质量分数.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学习了纯碱的知识后,对著名的侯氏制碱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决定对侯氏制碱法进行深入的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探究.
              【查阅资料】
              Ⅰ.侯氏制碱法的原理:
              第一步: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过量氨气(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即可析出NaHCO3固体,反应方程式是: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第二步:将第一步反应后所得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后,将滤渣加热,可生成纯碱、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一种常见的氧化物.
              Ⅱ.已知20℃时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如下(气体指1体积水中能溶解得气体体积)
              物质NaClNaHCO3NH4ClNH3CO2
              溶解度36.0g9.6g37.2g7100.9
              Ⅲ.已知NH4Cl加热条件下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H4Cl
                △  
              .
               
              NH3↑+HCl↑
              【资料回顾】
              (1)第一步中析出NaHCO3固体的原因是    ,实验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过量氨气,再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其原因是    (填序号).
              ①使CO2更易被吸收      ②NH3比CO2更易制取      ③CO2的密度比NH3
              (2)写出第二步中将滤渣加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该工业同时可得副产物NH4Cl,它在农业上可作    肥,写出NH4Cl与熟石灰固体加热的化学方程式    
              【定性探究】
              第一步反应所得混合物在第二步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Ⅰ:NH4Cl
              猜想Ⅱ:NH4Cl和NaHCO3
              猜想Ⅲ:NH4Cl和NaCl
              猜想Ⅳ:NH4Cl、NaCl和    
              【设计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 证明滤液中含有的物质是     
               ②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滤液中含有NaCl 
              【交流讨论】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②结论不正确,他的理由是    
              小张为证明滤液中是否含NaCl,设计了以下方案:另取少量滤液蒸干后充分灼烧,取灼烧后的残余固体溶于水,往其中滴加足量稀HNO3后,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得出结论】猜想    成立.
              【定量探究】
              实际生产中得到的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国际上规定纯碱的纯度(即纯碱的质量分数)≥98.0%为合格品,同学们想判断某纯碱样品是否合格,分成四个小组,各取25克该样品全部溶解于水中,向其中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四组加入的CaCl2溶液的质量与产生的沉淀的质量关系如表.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CaCl2溶液的质量(克)100200300400
              产生沉淀的质量(克)8162020
              (1)通过计算判断该纯碱样品是否是合格品?
              (2)若要计算C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以选择第    组数据计算.
            • 8. 小文同学在学习“生活中常见盐”时,对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后所得滤液成分产生探究的兴趣,请你和他一起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    
              猜想四:Ca(OH)2、Na2CO3
              其中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Ⅰ中,向其中滴入适量Na2CO3溶液 无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不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Ⅱ中,向其中滴入适量Ca(OH)2溶液 
                  
               猜想三成立
              【实验反思】小文认为该实验方案并未证明猜想一是否成立,应补充相关实验予以证明,你是否赞同?    (填“是”或“否”),针对猜想三,还可以设计新方案: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稀盐酸,实验现象为    
              【实验结论】猜想三正确.
            • 9. 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氮化镁(Mg3N2),氮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氨气.
              (1)写出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氮化镁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12克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固体的最大值为    g、最小值为    g.
              (3)某学生对该混合物中氮化镁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设计如下实验装置

              【查阅资料】
              ⅰ.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作干燥剂,不与NH3 反应.
              ⅱ.2NH3+H2SO4=(NH42SO4
              ⅲ.NH3 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
              【实验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精确称量镁在空气中燃烧后的固体5.00g 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C→连接好装置→关闭活塞K→打开A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加入水,至样品恰好完全反应→打开活塞K→鼓入空气→再次称量装置C,装置C 增重0.34g.
              请回答:
              ①装置B的作用是    
              ②装置D的作用是    
              ③实验步骤④中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④固体混合物中Mg3N2 的质量分数为    
              ⑤实验证明此方法测定的结果偏低,可能原因是    (写一条即可)
            • 10.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        有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