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6}\)分\(\rm{)}\)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氯化镁。为测定其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称量\(\rm{5.00g}\)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rm{0.58g}\)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______ 色。
              \(\rm{(2)}\)计算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 2.
              小鹏与小明做完酸、碱、盐相关性质实验后,很感兴趣地把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混合一起,看到有大量气泡生成\(\rm{.}\)他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很好奇,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为是什么?
              【猜想假设】
              猜想\(\rm{①Na_{2}SO_{4}}\)、\(\rm{Na_{2}CO_{3}}\) 猜想      \(\rm{②Na_{2}SO_{4}}\)、\(\rm{Na_{2}CO_{3}}\)、\(\rm{NaOH}\)
              猜想\(\rm{③Na_{2}SO_{4}}\)、\(\rm{H_{2}SO_{4}}\)、\(\rm{Na_{2}CO_{3}}\)猜想 \(\rm{④Na_{2}SO_{4}}\)、\(\rm{H_{2}SO_{4}}\)
              猜想\(\rm{⑤Na_{2}SO_{4}}\)
              上述猜想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猜想______\(\rm{(}\)填序号\(\rm{)}\).
              【实验探究】\(\rm{(1)}\)小鹏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发现溶液颜色无变化,据此,他认为猜想\(\rm{⑤}\)是正确的\(\rm{.}\)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_____\(\rm{(}\)填“合理”或“不合理”\(\rm{)}\)的,理由是______.
              \(\rm{(2)}\)小明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该溶液,振荡,溶液变蓝\(\rm{.}\)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探究,你认为猜想______\(\rm{(}\)填序号\(\rm{)}\)是正确的.
              【拓展应用】工厂与实验室的酸性废水必须处理至中性再排放,这样做的意义是______.
            • 3.
              金属镁可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密度最小的气体\(\rm{.}\)所得溶液呈碱性,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rm{.}\)小丁同学将镁条放在水中煮沸,趁热取出部分溶液,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红色,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的红色褪去了\(\rm{.}\)请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镁条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溶液的红色褪去说明溶液的碱性 ______ .
              \(\rm{(3)}\)请你推测,导致溶液碱性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 .
              \(\rm{(4)}\)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一种推测\(\rm{.}\)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及结论.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 4.
              小亮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装有无色溶液的试剂瓶,其标签破损,从残余部分只能看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rm{10\%}\),具体是什么物质无法辨认\(\rm{.}\)老师告诉他,这瓶溶液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氢氧化钙或是碳酸钠溶液中的一种.
              \(\rm{(1)}\)小亮根据信息立即确定该溶液不可能是氢氧化钙,理由是 ______ ;
              \(\rm{(2)}\)小亮另取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该溶液不可能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rm{(3)}\)小亮另取样品,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该溶液不可能是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
              \(\rm{(4)}\)根据以上判断,小亮确定该溶液是 ______ .
            • 5. 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同学开展如图1所示相关的实验.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
              记录与分析.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10%的盐酸(室温下),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V)/mL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溶液温度上升
              (△t)/℃
              5.6 9.8 12.1 16.3 18.5 17.1 15.2 14.6 13.5 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 ______ mL时,表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此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②当加入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 ______
              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图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 ______ ______
              (2)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 ______
              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pH ______ 7(填“<”、“=”或“>”)
            • 6.
              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某班级同学开展如图\(\rm{1}\)所示相关的实验\(\rm{.}\)下面是两个小组的实验
              记录与分析\(\rm{.}\)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rm{(1)}\)甲组同学往一定体积\(\rm{10\%}\)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滴加\(\rm{10\%}\)的盐酸\(\rm{(}\)室温下\(\rm{)}\),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记录如下:
              加入盐酸的体积\(\rm{(V)/mL}\) \(\rm{2}\) \(\rm{4}\) \(\rm{6}\) \(\rm{8}\) \(\rm{10}\) \(\rm{12}\) \(\rm{14}\) \(\rm{16}\) \(\rm{18}\) \(\rm{20}\)
              溶液温度上升
              \(\rm{(\triangle t)/℃}\)
              \(\rm{5.6}\) \(\rm{9.8}\) \(\rm{12.1}\) \(\rm{16.3}\) \(\rm{18.5}\) \(\rm{17.1}\) \(\rm{15.2}\) \(\rm{14.6}\) \(\rm{13.5}\) \(\rm{12.6}\)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
              \(\rm{①}\)当加入盐酸体积为 ______ \(\rm{mL}\)时,表明\(\rm{NaOH}\)与\(\rm{HCl}\)恰好完全反应\(\rm{.}\)此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rm{②}\)当加入\(\rm{6mL}\)盐酸时,烧杯中溶液仍然呈红色,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酚酞和 ______ .
              \(\rm{③}\)教材指出:酸与碱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rm{.}\)图\(\rm{2}\)描述的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应填入的化学符号依次是 ______ 、 ______ .
              \(\rm{(2)}\)请你参与完成乙组同学的实验记录与分析.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步骤一: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样品的试管中先滴加\(\rm{2~3}\)滴的 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 ______
              \(\rm{1.}\)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已变质
               \(\rm{2.}\)溶液碱性消失
              步骤二:取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然后逐滴加入该氢氧化钠溶液样品 
               
              现象一:有气泡产生
              现象二:溶液开始不变色,后逐渐变成红色
              \(\rm{1.}\)产生“气泡”这一现象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2.}\)所取的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rm{pH}\) ______ \(\rm{7(}\)填“\(\rm{ < }\)”、“\(\rm{=}\)”或“\(\rm{ > }\)”\(\rm{)}\)
            • 7.
              某研究小组发现,维\(\rm{C}\)泡腾片\(\rm{(}\)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rm{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rm{(}\)如图\(\rm{2)}\),该小组同学进行如下研究.
              探究一: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小王说:该气体可能是\(\rm{CO_{2}}\)、\(\rm{O_{2}}\)、\(\rm{CO}\)、\(\rm{H_{2}}\)、\(\rm{N_{2}}\).
              小李说:不可能含有\(\rm{N_{2}}\),因为 ______ .
              小张说:不可能含有\(\rm{CO}\)和\(\rm{H_{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rm{CO}\)有毒,\(\rm{H_{2}}\) ______ .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rm{CO_{2}}\)、\(\rm{O_{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rm{①}\)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rm{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得出结论】
              \(\rm{(1)}\)由实验\(\rm{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 ______ \(\rm{.}\)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由实验\(\rm{②}\)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rm{.}\)理由是 ______ \(\rm{.}\)若要证明含有氧气请你帮助设计方法 ______ .
              探究二:维\(\rm{C}\)泡腾片溶液的酸碱性.
              \(\rm{(3)}\)向维\(\rm{C}\)泡腾片溶液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 ______ 性\(\rm{.}\)
            • 8.
              某市发生了一起盐酸泄漏事件\(\rm{.}\)盐酸泄漏的瞬间,酸雾弥漫,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酸味,泄漏的酸液顺势流入低洼的村庄,酸雾导致十余人住院观察.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应邀参与这一事故的处理,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rm{(1)}\)小明提出用可溶性碱来处理,例如 ______ \(\rm{(}\)填写一种具体物质\(\rm{)}\).
              \(\rm{(2)}\)小丽提出不同意见,她认为在污染面积较大且不能使用酸碱指示剂的情况下,无法确定酸碱是否完全反应,因为 ______ .
              \(\rm{(3)}\)通过以上讨论,大家决定用盐类物质处理酸液,例如 ______ \(\rm{(}\)填写一种具体物质\(\rm{)}\).
            • 9. 某化工场排放的污水中,常溶有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rm{.}\)通过目测,初步认为可能含有\(\rm{Fe^{3+}}\)、\(\rm{Ba^{2+}}\)、\(\rm{Na^{+}}\)、\(\rm{OH^{-}}\)、\(\rm{Cl^{-}}\)、\(\rm{CO_{3}^{2-}}\)、\(\rm{SO_{4}^{2-}}\);为了进一步确认,进行实验检测:
              \(\rm{(1)}\)取污水仔细观察,呈无色、透明、均一状态.
              \(\rm{(2)}\)向取样的污水中,滴入稀硫酸,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硝酸,白色沉淀不消失.
              \(\rm{(3)}\)用\(\rm{pH}\)试纸测定污水的\(\rm{pH}\)值,试纸显深蓝色\(\rm{.}\)由此可知,该污水中,肯定含有离子是 ______ \(\rm{.}\)肯定没有的离子是 ______ ,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______ .
              \(\rm{(4)}\)某学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将一些可溶性化合物溶于水,配制成的甲、乙两种溶液中共含有\(\rm{H+}\)、\(\rm{Ag^{+}}\)、\(\rm{K^{+}}\)、\(\rm{Ba^{2+}}\)、\(\rm{OH^{-}}\)、\(\rm{Cl^{-}}\)、\(\rm{NO_{3}^{-}}\)、\(\rm{CO_{3}^{2-}8}\)种离子,两种溶液里所含离子各不相同,已知向甲溶液里滴入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则乙溶液里含有的\(\rm{4}\)种离子应该是\(\rm{(}\)填离子符号\(\rm{)}\) ______ .
            • 10.

              某化学学习小组对草木灰中\(\rm{K_{2}CO_{3}}\)含量进行测定\(\rm{(}\)假设样品中其他物质不与石灰水发生反应\(\rm{)}\),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取草木灰样品\(\rm{100g}\),先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rm{10g}\)。

              \(\rm{(1)}\)取草木灰样品加水溶解,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酚酞试液,变成红色,说明草木灰的水溶液呈    性,所以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使用。

              \(\rm{(2)K_{2}CO_{3}}\)中钾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rm{(3)}\)实验室用\(\rm{36.5\%}\)的浓盐酸配制\(\rm{250g}\)、\(\rm{7.3\%}\)的稀盐酸,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        \(\rm{g}\)。

              \(\rm{(4)}\)根据以上方案,计算草木灰样品中\(\rm{K_{2}CO_{3}}\)的质量分数。\(\rm{(}\)写出计算过程\(\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