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某科学探究小组为探究影响大气“温室效应”的因素,进行太阳光照射下N2、O2、CO2及空气温室效应强度的比较实验.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填写有关空格.
              (1)用500mL集气瓶装满一瓶空气.
              (2)另取一个500mL的集气瓶,采用采用排水法收集从液氮瓶和液氧瓶中放出的N2、氧气.
              (3)现欲制取并收集一瓶500mL二氧化碳气体,有下列仪器供选用:

              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的名称是    
              ②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所需的仪器是(填仪器序号)    
              ③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④写出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4)将制得的N2、O2、CO2及空气4瓶气体放在室外的太阳光下,在互相不遮太阳光的条件下尽量使集气瓶靠近,以保证地表和光照条件相同.将温度传感器插入4个集气瓶中,连接好装置(如图l所示).打开数据采集器,实验时间从北京时间12:00到14:00,测得此期间4种气体在太阳光照射下的温度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由图2分析,在实验的大部分时间内4瓶气体的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 
              (5)我们安徽省是最早实行乙醇汽油(是用90%的普通汽油与10%的燃料乙醇调和而成)的试点之一,能否从根本上避免温室效应的发生?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6)秋收季节,一些农民将收割水稻后的千杆就地焚烧,这种做法的危害主要有:        (至少说出两点).
              (7)为了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    
            • 2. 某学校的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暖手宝”的自动发热原理展开了探究.经查阅说明书得知,该品牌“暖手宝”里发热剂的成分主要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
              【提出问题】发热剂中各种成分对“暖手宝”的发热有什么作用?
              【猜想与假设】
              A.各种成分物质都参与反应;
              B.只有部分物质参与反应.
              【实验与结论】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并记录数据如表:
              组别时间/min铁粉/g氯化钠/g活性炭/g空气湿度/%水/mL上升温度/℃
              130100.670010.5
              23010.507000
              33000.50.67000
              430100.64004.5
              530100.640211.5
              62010.50.640211.5
              (1)第1、3组的探究实验结果说明,没有    (填物质名称),“暖手宝”不能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宝”的发热还利用了活性炭能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
              (3)通过第5、6组数据分析可知,氯化钠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    
              (4)为了进一步测定发热剂中活性炭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称取了少量发热剂,准备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发热剂+足量CuCl2溶液
              充分反应
              过滤
              滤渣→洗涤→干燥→称量
              滤液
              ,但老师指出该方案设计不够科学,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请你分析不足之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交流与讨论】哪种因素可能影响“暖手宝”放热的速率?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影响因素:    .实验方案及结论:    
            • 3.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一: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验二: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理论分析】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请写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①: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1.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先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再滴加    ,若观察到    的现象,说明猜想①错误.
              猜想②:    
              实验现象结论
                          
            • 4. (2016•安庆二模)在实验室里同学们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装置如图).某小组甲、乙、丙三名同学用该装置进行实验过程中,橡皮塞突然被弹飞,并有少量的液体溅到实验台和衣服上.就此异常现象这三名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问题】橡皮塞为什么会突然弹飞?
              【查阅资料】
              ①容器内瞬间产生气体过多,压强过大,可能导致橡皮塞弹飞.
              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用量、接触面积、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
              【猜想】甲同学:导气管堵塞造成.
              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用量过多造成.
              丙同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过大造成.

              【分析验证】针对以上三种猜想,通过检查实验装置发现导气管没有堵塞的情况;在与其他实验成功的小组交流时,得知各小组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均相同.于是他们否定了其中    两位同学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另一名同学的猜想是导致本次实验橡皮塞弹飞的可能原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交流反思】(1)老师提示他们引起此实验过程中橡皮塞被突然弹飞的原因可能还有其他因素,老师建议还可进一步探究.而就目前的原因,可以通过改进气体发生装置和操作的方法,避免橡皮塞被弹飞.你对气体发生装置有何改进设想?请你从两个不同角度提出改进方法,
              【改进方法一】    
              【改进方法二】    
              【问题拓展】;实验结束后,有的同学发现衣服和手上出现白色的斑点.由此推出过氧化氢溶液具有    性.
            • 5. 氯气(Cl2)是黄绿色气体,氯气溶于水部分以Cl2分子存在于溶液中,部分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产物中,次氯酸HClO是一种弱酸.氯气溶于水所得溶液称为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颜料的滤纸)放入氯水中,品红试纸褪色.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成套装置图,请填空:
              (1)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看,装置甲属于    型气体发生装置.
              (2)氯气在装置丁中被收集,其收集方法为    ,装置戊中可得到氯水
              (3)晓红对“氯水使品红试纸褪色”产生兴趣,她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
              一起来完成:
              【提出问题】氯水中的什么成分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
              猜想1: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2:氯水中的Cl2使品红试纸褪色;
              猜想3: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试纸褪色;猜想4: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试纸褪色.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①把品红试纸放入水中     猜想1不成立
              ②把品红试纸放入干燥的氯气中 试纸不褪色 猜想2不成立
                   试纸不褪色 猜想3不成立
              【结论】学习小组通过讨论,找到了氯水中使品红试纸褪色的物质.
              【反思】向氯水中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会观察到的现象是    
            • 6. 研究学习小组选择“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研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提出假设:活性炭的吸附效果和活性炭的量有关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取容积相同的集气瓶(125mL),收集满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并进行编号,记录颜色消失的时间.
              实验编号活性炭纯度活性炭的用量(克)消失时间(秒)
              180%1.060
              29.045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要完成本实验,实验标号2中活性炭的纯度应该为    
              (1)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    
              反思:
              (2)某品牌冰箱的除味剂主要成分是活性炭,其说明书中写到“切勿靠近高温”,原因是活性炭具
              有:    写出能反映该性质的化学方程式:    
              (3)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还和那些因素有关?请你帮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    
              实验方案:    
              (4)人们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还可以    
            • 7. 资料表明:在不同温度下,CO可将Fe2O3还原Fe、Fe3O4中的一种或两种.
              为探究温度对该反应产物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
              【查阅资料】
              Ⅰ.Fe3O4与盐酸反应,得到FeCl2和FeCl3的混合溶液
              Ⅱ.用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FeCl2和FeCl3溶液进行如下实验,为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FeCl2溶液FeCl3溶液
              加入Fe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浅绿色
              加试剂A无明显变化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甲、乙两组同学分别用酒精灯和酒精喷灯作为热源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检验得到的黑色固体的成分,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解释
              ①取少量的黑色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
              稀盐酸

              ②向步骤①所得的溶液中,滴加试剂A
              甲组:
              固体溶解,无气泡冒出
              加试剂A后,溶液变成红色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    
              甲组用CO还原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乙组:
              固体溶解,    
              加试剂A后,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黑色固体的成分是Fe
              【实验反思】
              (1)结合此次探究活动,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温度会影响反应的产物
              b.试剂A用于检验FeCl3溶液
              c.进行CO还原Fe2O3的实验时,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
              d.得到的黑色固体的质量一定小于参加反应的Fe2O3的质量
              (2)有人认为乙组的实验结论有欠缺,你是否认同此观点,其理由是    
            • 8. (2015秋•上城区期中)在一次实验中,小张不小心把硫酸铜溶液滴加到了盛有H2O2的溶液的试管中,立即有大量的气泡产生.硫酸铜溶液中含有三种粒子(H2O、SO42-、Cu2+),小张想知道硫酸铜溶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双氧水分解的速率加快.请你和小明一起通过下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完成这次探究活动,并填空.
              (1)你认为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粒子,理由是    ; 
              (2)要证明另外两种粒子能否加快双氧水分解的速率,还需要进行实验②和③:在实验
              ②中加入稀硫酸后,无明显变化.在实验③中加入    后,会观察到大量的气泡,证明该离子起到了催化作用.
              (3)小聪认为还不能确定硫酸铜是催化剂.首先是实验②和③存在设计上的错误是    ;另外从催化剂定义上来讲还需通过实验确认它在化学反应前后    
            • 9. (2013秋•成都期末)某化学小组在学习了制取O2后,它们发现在实验室里用5%H2O2溶液加热制O2,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很难复燃,同学们经过认真观察,进行了猜想其可能的原因.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兴趣小组的同学经过热烈讨论,制定了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第一组同学采取增大H2O2溶液浓度的方法,用10%的H2O2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二组的同学在5%的H2O2溶液中加入2滴新制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第三组同学从实验装置上进行了改进,效果很好(见图).
              在实验基础上,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得出了一些结论:
              ①由第二组同学的实验可分析得出氢氧化钠所起的作用可能是    
              ②第三组同学的实验验证了实验前同学们猜想的正确性,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10.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果肉上也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果肉“生锈”的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查阅资料】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实验探究】针对以上猜想,活动组对所有猜想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验证,并观察到实验现象.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填字母编号)试管中的苹果生锈.
              【得出结论】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原因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