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农村中学的化学兴趣小组在开展实验活动时,利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几次配制所得的溶液都出现浑浊的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底部还出现白色沉淀物.该兴趣小组的同学针对此奇异的现象展开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用山泉水配制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会出现浑浊?白色沉淀物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Ⅰ.氢氧化钠样品不纯,含不溶性杂质;
              Ⅱ.氢氧化钠与溶解在山泉水中的某物质发生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物质.
              (1)小明通过实验很快就排除了猜想Ⅰ,他的实验是    
              查阅资料:本地山泉水是硬水,含较多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会分解,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且都有碳酸钙生成.
              (2)小红取来少量的山泉水于烧杯中,往其中加入适量的肥皂水,搅拌,观察到    
              的现象,确认所取的山泉水是硬水.
              (3)小明和小红取含有碳酸钙的沉淀物进行实验:取少量的沉淀物,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该山泉水经过    (填操作名称),就可用于配制氢氧化钠溶液.
            • 2. (2016•南皮县模拟)化学复习课上,某实验小组同学用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时,发现产生的气体经反复实验也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做出猜想】
              甲:澄清石灰水可能保存不当已完全变质.
              乙:用浓盐酸进行实验,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    气体,写出二氧化碳中的气体杂质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进行实验】
              1.通过实验证明原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没有变质,猜想甲是错误的,请你写出实验方法:    
              2.取原瓶中的盐酸少量,加适量水稀释后再与大理石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从原瓶取出的少量澄清石灰水中,结果石灰水边浑浊,由此证明猜想乙是正确的.
              【拓展与交流】
              为了除去上述实验中二氧化碳气体内的杂质,得到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a瓶内的液体是    (填编号,下同),b瓶内的液体是    
              A.浓NaOH溶液  B.浓H2SO4  C.NaHCO3溶液
              老师说:“化学实验中难免失败或者有意外现象发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请教他人、再进行实验后认真分析,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
              例如:稀硫酸和块状大理石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因为稀硫酸与块状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较多时不再溶解,会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止硫酸和碳酸钙进一步反应,而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可以持续剧烈反应,有时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持续剧烈反应的原因是:    
              再如:足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石灰水先变浑浊,然后逐渐澄清,这是因为还发生了反应:CaCO3+H2O+CO2=Ca(HCO3x,Ca(HCO3x易溶于水,x=    
            • 3. (2015秋•玉林校级期末)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如图1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1)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3NaHCO3+C6H8O7═C6H5O7Na3+3H2O+3    
              (2)为了检验该气体,小明选择的试剂是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序号加入水的体积加入水的温度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200mL15℃a(待记录)
              2    50℃b(待记录)
              A     B     C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2)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64mL,b=132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    
            • 4. 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不同.请举出实例.
              (2)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请举出实例.
            • 5. 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KMnO4于试管中,将温度控制在250℃加热制取O2.实验结束时,该同学发现用排水法收集到的O2大于理论产量.针对这一现象,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Ⅰ:反应生成的MnO2分解放出O2
              猜想Ⅱ:反应生成的K2MnO4分解放出O2
              猜想Ⅲ:反应生成的K2MnO4和MnO2分解都放出O2
              【实验验证】
              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进行下列实验:
              第一组同学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在250℃条件下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测得MnO2的质量不变,则认为猜想I是错误的,其依据是    .第二组同学取K2MnO4在250℃条件下加热,没有用测定质量的方法,也得出了猜想Ⅱ正确的结论.该组同学选择的实验方法是    
              【拓展延伸】
              实验发现,KClO3固体加热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很慢,但如果将KMnO4固体与KClO3固体混合加热,则KClO3的分解速率大大加快.请说明原因.    
            • 6. 中国饮食文化讲究“色香味”,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易溶于水,对人体无毒无害,可以作为食用色素添加到食品中以改善食品色泽.小柯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某植物绿色叶片磨碎、捣拦,加入X试剂以提取叶绿素;
              (2)将提取液过滤并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3)在室温下进行4组实验,以探究PH值对叶绿素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记录如下:
              组号叶绿素溶液(毫升)PH值处理时间(分)溶液颜色
              13810绿色
              23710绿色
              33 Y10黄绿色
              43510黄褐色
              备注:叶绿素被破坏后变成黄褐色.
              (1)X试剂可选择下列哪一种    
              A.水            B.酒精            C.氯化钠溶液            D.稀硫酸
              (2)Y值最合适的应为    
              (3)若用作食品色素,天然叶绿素不适用于    (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食品.
            • 7. 经过学习我们可以初步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快慢、现象、生成物等与反应物量的多少、反应条件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2)和(3)利用化学方程式加以说明:
              (1)反应物的含量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如: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比空气中    
              (2)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3)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4)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如:常温下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可以生成    (填化学式);而在阳光下,二氧化碳和水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6CO2+6H2O
              光照
              叶绿素
              X+6O2,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8. 某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网上看到:茶叶是碱性食品,喝茶可以溶解脂肪而减肥.他们设计了探究的课题: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从市场上购买了三种不同产地的茶叶,编号为A.B.C.
              ②取A、B、C三种茶叶分别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开水冲泡.
              ③用pH试纸分别到杯中蘸取A.B.C三种茶叶的泡出液,和标准比色卡比对,测得它们的 pH分别为5.4、6.3、6.0.
              ④将质量相同的脂肪小块,分别放入三种茶叶泡出液中,在适宜的温度下保温5小时后,分别滤出脂肪块,吸干表面水分并称量.根据脂肪块在茶水中浸泡前后的质量变化(不考虑脂肪块吸水),判定茶水能否溶解脂肪.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实验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2)在第②步实验操作中“相同的条件”主要是指:水的温度、茶叶的质量、冲泡的时间及    应相同.
              (3)组内有的同学认为,第④步实验设计不严密,需要改进的是    
              (4)有人将茶水倒入有水垢的热水瓶中浸泡一下时间后振荡,发现水垢大部分消失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化学原理最可能是    
            • 9.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切开的苹果放置不久,果肉上也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果肉“生锈”的呢?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查阅资料】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接触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实验探究】针对以上猜想,活动组对所有猜想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验证,并观察到实验现象.

              实验较长时间后,发现    (填字母编号)试管中的苹果生锈.
              【得出结论】苹果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原因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10. 小李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探究“MnO2的用量对 H2O2分解反应的影响”,实验中H2O2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可以用压强传感器测出(在等温条件下,产生氧气体积与装置内压强成正比.反应放热忽略不计.)

              (1)图乙是“0.1克MnO2与不同体积的3%H2O2溶液混合”的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2)当用“3%H2O2溶液8毫升与不同质量的MnO2混合”时,得到如图丙所示的曲线.曲线的斜率显示,当MnO2的用量增加到0.08克时,分解速度达到实验要求.在此实验条件下,若MnO2的质量有4克(一药匙),就能使如图    (选填字母)烧杯中所装的3%H2O2溶液,其分解速度最接近实验要求.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