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rm{CS_{2}}\)为\(\rm{V}\)形极性分子

              B.\(\rm{SiF_{4}}\)与\(\rm{SO\rlap{_{3}}{^{2-}}}\)的中心原子均为\(\rm{sp^{3}}\)杂化

              C.\(\rm{C_{2}H_{2}}\)分子中\(\rm{σ}\)键与\(\rm{π}\)键的数目比为\(\rm{1∶1}\)

              D.水加热到很高温度都难分解是因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

              A.沸点大小:\(\rm{{HI}{ > }HBr{ > }HCl{ > }HF}\)
              B.\(\rm{HF}\)很稳定性很强,是因为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C.冰、水和水蒸气中都含有氢键
              D.构成单质分子的微粒之间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 3.

              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共价键          \(\rm{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C.\(\rm{I_{2}}\)的挥发破坏了共价键            \(\rm{D.}\)非极性键只能存在双原子单质中

            • 4.

              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rm{NH_{4}I}\)的电子式:
              B.\(\rm{NH_{4}I}\)的电子式:
              C.水分子的球棍模型:
              D. 的沸点比
            • 5.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rm{(}\)   \(\rm{)}\)

              A.第\(\rm{V}\)Ⅱ\(\rm{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rm{HI}\)
              B.水分子很稳定性是因为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C.二氧化碳电子式
              D.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rm{Al^{3{+}}}\)
            • 6.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根据对角线规则,铍和铝的性质具有相似性

              B.\(\rm{P_{4}}\)和\(\rm{CH_{4}}\)都是正四面体分子且键角都为\(\rm{109^{o}28ˊ}\)

              C.\(\rm{H_{2}O}\)分子间存在氢键,所以其沸点较\(\rm{H_{2}S}\)高    

              D.在\(\rm{H_{3}O^{+}}\)、\(\rm{NH_{4}^{+}}\) 和\(\rm{[Cu(NH_{3})_{4}]^{2+}}\)中都存在配位键
            • 7.

              甲基呋喃与氨在高温下反应得到甲基吡咯:

              \(\rm{(1) Z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rm{(2)}\) 配合物\(\rm{[Zn(NH_{3})_{3}(H_{2}O)]^{2+}}\)中,与\(\rm{Zn^{2+}}\)形成配位键的原子是____\(\rm{(}\)填元素符号\(\rm{)}\)。 

              \(\rm{(3) 1 mol}\)甲基呋喃分子中含有\(\rm{σ}\)键的数目为____\(\rm{mol}\)。 

              \(\rm{(4)}\) 甲基吡咯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__。与\(\rm{NH_{3}}\)分子互为等电子体的阳离子为____。 

              \(\rm{(5)}\) 甲基吡咯的熔、沸点高于甲基呋喃的原因是\(\rm{\_}\)。 

              \(\rm{(6)}\) 锌的某种化合物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构成该化合物的两种粒子个数比为____。 

            • 8.

              已知\(\rm{H}\)和\(\rm{O}\)可以形成\(\rm{H_{2}O}\)和\(\rm{H_{2}O_{2}}\)两种化合物,试根据有关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rm{(1)}\)水是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一种物质。

              \(\rm{①1 mol}\)冰中最多含有________\(\rm{mol}\)氢键。

              \(\rm{②}\)用球棍模型表示的水分子结构是____________。

              \(\rm{(2)}\)已知\(\rm{H_{2}O_{2}}\)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rm{H_{2}O_{2}}\)分子不是直线形的,两个氢原子犹如在半展开的书的两面上,两个氧原子在书脊位置上,书页夹角为\(\rm{93^{\circ}52′}\),而两个\(\rm{O—H}\)键与\(\rm{O—O}\)键的夹角均为\(\rm{96^{\circ}52′}\)。

              试回答:

              \(\rm{①H_{2}O_{2}}\)分子的电子式是______________,结构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H_{2}O_{2}}\)分子是含有________键和________键的__________\(\rm{(}\)填“极性”或“非极性”\(\rm{)}\)分子。

              \(\rm{③H_{2}O_{2}}\)难溶于\(\rm{CS_{2}}\),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④H_{2}O_{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其中氧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________。

            • 9.
              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rm{(}\)  \(\rm{)}\)
              A.第\(\rm{V}\)Ⅱ\(\rm{A}\)族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rm{HI}\)
              B.水分子很稳定性是因为水分子间易形成氢键
              C.二氧化碳电子式
              D.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rm{Al^{3+}}\)
            • 10.

              \(\rm{Cu}\)、\(\rm{Ni}\)、\(\rm{V}\)为制造合金及合成催化剂的重要元素。请回答:

                  \(\rm{(1)Cu}\)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区,其基态原子有____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rm{(2)[Cu(NH_{3})_{4}]SO_{4}}\)是一种重要的配合物。与\(\rm{{SO}_{4}^{2-}}\)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rm{(}\)任写一种\(\rm{)}\);\(\rm{NH_{3}}\)分子的\(\rm{VSEPR}\)模型为_________。

                  \(\rm{(3)Ni(CO)_{4}}\)的熔点为\(\rm{-25℃}\),沸点为\(\rm{43℃}\)。其晶体类型为________。晶体中\(\rm{σ}\)键和\(\rm{π}\)键的数目之比为________。

                  \(\rm{(4)Ni}\)可作为与\(\rm{H_{2}}\)加成的催化剂。在相同压强下,的沸点比低,原因为________。

                  \(\rm{(5)}\)有增强胰岛素和降糖作用,其中所含非金属元素的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rm{(}\)用元素符号表示\(\rm{)}\);氧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rm{(6)}\)已知:钇钡铜氧晶体的晶胞是一个长方体\(\rm{(}\)如图所示\(\rm{)}\),其晶胞参数分别为\(\rm{a nm}\)、\(\rm{b n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rm{N_{A}}\)。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_______\(\rm{g/cm^{3}(}\)列出计算式即可\(\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