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rm{(1)}\)工业上用黄铁矿\(\rm{(FeS_{2}}\),其中\(\rm{s}\)元素为\(\rm{-1}\)价\(\rm{)}\)在高温下和氧气反应制备\(\rm{SO_{2}}\):\(\rm{4Fe{S}_{2}+11{O}_{2} \overset{高温}{=}8S{O}_{2}+2F{e}_{2}{O}_{3}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________\(\rm{(}\)填元素符号\(\rm{)}\)。当该反应转移\(\rm{2.75mol}\)电子时,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rm{L}\)。

              \(\rm{(2)}\)实验室中用下列装置测定\(\rm{SO_{2}}\)催化氧化为\(\rm{SO_{3}}\)的转化率。\(\rm{(}\)已知\(\rm{SO_{3}}\)熔点为\(\rm{16.8℃}\),假设气体进入装置时分别被完全吸收,且忽略空气中\(\rm{CO_{2}}\)的影响。\(\rm{)}\)

              \(\rm{①}\)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实验过程中,需要通入氧气。试写出一个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当停止通入\(\rm{SO_{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一段时间的氧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rm{④}\)实验结束后,若装置\(\rm{D}\)增加的质量为\(\rm{mg}\),装置\(\rm{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rm{n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________\(\rm{(}\)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rm{)}\)。

              \(\rm{(3)}\)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能说明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为验证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rm{b}\)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rm{I}\):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rm{AgNO_{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rm{BaCl_{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rm{(}\)填“\(\rm{I}\)”、“Ⅱ”或“Ⅲ”\(\rm{)}\);试管\(\rm{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当通入二氧化硫至试管\(\rm{c}\)中溶液显中性时,该溶液中\(\rm{c(Na^{+})=}\)________\(\rm{(}\)用含硫微粒浓度的代数式表示\(\rm{)}\)。

            • 2.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rm{SO_{2}}\)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证明\(\rm{I^{-}}\)的还原性弱于\(\rm{SO_{2}}\)的现象是\(\rm{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rm{C}\)的作用是吸收\(\rm{SO_{2}}\),防止空气污染
              C.验证\(\rm{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酸性\(\rm{KMnO_{4}}\)溶液,酸性\(\rm{KMnO_{4}}\)溶液褪色
              D.验证\(\rm{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向所得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 3.

              以下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

              A.\(\rm{CuO\xrightarrow[{}]{}Cu(OH)_{2}}\)
              B.\(\rm{SO}\)2\(\rm{\xrightarrow[{}]{}}\)\(\rm{Na_{2}SO_{3}}\)
              C.\(\rm{Fe\xrightarrow[{}]{}FeCl_{2}}\)
              D.\(\rm{CaCO}\)3\(\rm{\xrightarrow[{}]{}}\)\(\rm{Ca(NO_{3})_{2}}\)
            • 4. 为探究\(\rm{SO_{2}}\)气体还原\(\rm{Fe^{3+}}\)、\(\rm{I_{2}}\),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图所示:

              \(\rm{(1)SO_{2}}\)与\(\rm{FeCl_{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装置\(\rm{C}\)的作用是 ______ .
              \(\rm{(2)}\)若要从\(\rm{A}\)中所得溶液提取晶体,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步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______ 、洗涤、自然干燥,在这一系列操作中没有用到的仪器有 ______ \(\rm{(}\)填序号\(\rm{)}\).
              A.蒸发皿  \(\rm{B.}\)石棉网  \(\rm{C.}\)漏斗  \(\rm{D.}\)烧杯   \(\rm{E.}\)玻璃棒  \(\rm{F.}\)坩埚
              \(\rm{(3)}\)在上述装置中通入过量的\(\rm{SO_{2}}\),为了验证\(\rm{A}\)中\(\rm{SO_{2}}\)与\(\rm{Fe^{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他们取\(\rm{A}\)中的溶液,分成三份,并设计了如下实验:
              方案\(\rm{①}\):往第一份试液中加入\(\rm{KMnO_{4}}\)溶液,紫红色褪去
              方案\(\rm{②}\):往第二份试液加入\(\rm{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
              方案\(\rm{③}\):往第三份试液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rm{BaCl_{2}}\),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不合理的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rm{(4)}\)能表明\(\rm{I^{-}}\)的还原性弱于\(\rm{SO_{2}}\)的现象是 ______ .
            •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rm{)}\)
              A.\(\rm{Na_{2}SO_{3}}\)与\(\rm{BaCl_{2}}\)溶液作用,有白色沉淀生成,加稀\(\rm{HNO_{3}}\)后沉淀消失
              B.将\(\rm{SO_{2}}\)气体分别通入\(\rm{Ba(OH)_{2}}\)溶液、\(\rm{FeCl_{3}}\)与\(\rm{BaCl_{2}}\)的混合溶液、\(\rm{HNO_{3}}\)酸化的\(\rm{BaCl_{2}}\)溶液中,均可有白色沉淀生成
              C.将\(\rm{SO_{2}}\)气体通入\(\rm{BaCl_{2}}\)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将\(\rm{SO_{2}}\)气体通入\(\rm{Ba(NO_{3})_{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D.将\(\rm{SO_{2}}\)气体、\(\rm{Cl_{2}}\)一起通入\(\rm{BaCl_{2}}\)溶液中,或将\(\rm{SO_{2}}\)气体、\(\rm{NO_{2}}\)气体一起通入\(\rm{BaCl_{2}}\)  溶液中,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干燥氯气

              B.\(\rm{NO_{2}}\)、、\(\rm{SO_{2}}\)二种气体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它们都是酸性氧化物

              C.\(\rm{SO_{2}}\)、\(\rm{NO_{x}}\)的大量排放会导致酸雨的发生

              D.高温下,二氧化硅与碳酸钠反应放出\(\rm{CO_{2}}\),可说明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 7.

              有关物质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

              A.\(\rm{SO_{2}}\)通入\(\rm{Na_{2}SO_{3}}\)或\(\rm{NaHCO_{3}}\)溶液能发生反应
              B.\(\rm{SO_{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褪色
              C.\(\rm{SO_{2}}\)的水溶液能导电、故\(\rm{SO_{2}}\)是电解质
              D.浓硝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 8.

              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rm{SO_{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rm{(1)}\)根据反应\(\rm{Na_{2}SO_{3}(}\)固\(\rm{)+H_{2}SO_{4}(}\)浓\(\rm{)=Na_{2}SO_{4}+SO_{2}↑++H_{2}O}\),制备\(\rm{SO_{2}}\)气体。

              \(\rm{①}\)用下列简图,在答题卡的方框中画出制备并收集\(\rm{SO_{2}}\)的实验装置\(\rm{(}\)含试剂\(\rm{)}\)示意图。

              \(\rm{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

              \(\rm{(2)}\)将\(\rm{SO_{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rm{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

              \(\rm{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_;

              \(\rm{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

              \(\rm{(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rm{SO_{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rm{(}\)可以不填满\(\rm{)}\)。

              \(\rm{①}\)原因________,

              验证方法________。

              \(\rm{②}\)原因________,

              验证方法________。

              \(\rm{③}\)原因________,

              验证方法________。

            • 9.

              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大量用作棉、麻、纸张和食品的增白
              B.用明矾和\(\rm{FeCl_{3}}\)溶液净水,二者原理相同
              C.汽车尾气污染物中含有氮的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D.\(\rm{PM2.5}\)含有铅、镉、铬、钒、砷等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均是金属元素
            • 10.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与现象

              结论

              \(\rm{A}\)

              向煤炉中灼热的煤炭上洒少量水,产生淡蓝色火焰,煤炭燃烧更旺

              加少量水后,可使煤炭燃烧放出更多的热量

              \(\rm{B}\)

              从煤油中取出一小块钠,用滤纸擦净表面的煤油,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

              \(\rm{Na}\)能置换出醇烃基中的氢

              \(\rm{C}\)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

              气体一定是\(\rm{SO_{2}}\)

              \(\rm{D}\)

              向\(\rm{NaAlO_{2}}\)溶液中滴入\(\rm{NaHCO_{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rm{AlO_{2}^{-}}\) 与\(\rm{HCO_{3}^{-}}\) 发生了彻底的双水解


              A.\(\rm{A}\)
              B.\(\rm{B}\)
              C.\(\rm{C}\)
              D.\(\rm{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