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卤族元素包括F、Cl、Br等元素。
              (1)下列曲线表示卤族元素某种性质随核电荷数的变化趋势,正确的是______。

              (2)在测定HF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实验测定值一般高于理论值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3)BCl3和NCl3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是否相同______(填 是 或 否)。第一电离能介于B、N之间的第二周期元素有______种。
              (4)铑(Rh)与碘属于同周期元素。铑的某配合物的化学式为CsRh(SO42,该物质易溶于水,向其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该盐溶于水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
            • 2.

              随着卤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

              C.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 3. 下列关于\(\rm{F}\),\(\rm{Cl}\),\(\rm{Br}\),\(\rm{I}\)的叙述均正确的一组是(    )
              \(\rm{①}\)非金属性最强的是氟
              \(\rm{②}\)形成的阴离子中,还原性最强的是碘离子 
              \(\rm{③}\)在自然界中均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rm{④F}\)\(\rm{{\,\!}_{2}}\)的密度最小
              \(\rm{⑤}\)均可与水反应,产物均为\(\rm{HX}\)和\(\rm{HXO}\)
              \(\rm{⑥}\)它们在\(\rm{H}\)\(\rm{{\,\!}_{2}}\)中燃烧的产物都是稳定的\(\rm{HX}\)

              \(\rm{⑦}\)卤素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加深

              A.\(\rm{①②⑤⑥}\)      
              B.\(\rm{③④⑤⑦}\)   
              C.\(\rm{③④⑤⑦}\)    
              D.\(\rm{①②④⑦}\)
            • 4.

              卤族元素的单质\(\rm{(F_{2}}\)、\(\rm{Cl_{2}}\)、\(\rm{Br_{2}}\)、\(\rm{I_{2})}\)与\(\rm{H_{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其中\(\rm{a}\)、\(\rm{b}\)、\(\rm{c}\)、\(\rm{d}\)分别表示卤族中某一元素的单质,\(\rm{\triangle E}\)为相同物质的量的单质与\(\rm{H_{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rm{(\triangle E}\)越大,表明反应越容易发生\(\rm{)}\)。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a}\)为________\(\rm{(}\)填化学式,下同\(\rm{)}\),\(\rm{b}\)为________,\(\rm{C}\)为________,\(\rm{d}\)为________。\(\rm{a}\)、\(\rm{b}\)、\(\rm{c}\)、\(\rm{d}\)的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________。

              \(\rm{(2)b}\)与\(\rm{H_{2}}\)反应的条件为________。红热的铜丝与\(\rm{b}\)单质反应的现象为________。

              \(\rm{(3)}\)常温下,\(\rm{c}\)与\(\rm{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rm{(4)}\)从\(\rm{d}\)的水溶液中提取\(\rm{d}\)的方法为________。

              \(\rm{(5)}\)由该能量变化示意图可得出的结论是: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________。

            • 5.

              关于碱金属和卤族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碱金属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B.\(\rm{HCl}\)、\(\rm{HBr}\)、\(\rm{HI}\)的还原性由弱到强
              C.\(\rm{X}\)、\(\rm{Y}\)是两种卤族元素,\(\rm{X}\)的非金属性比\(\rm{Y}\)的强,则\(\rm{X}\)的单质比\(\rm{Y}\)的单质更容易与氢气反应
              D.碱金属所形成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 6. 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rm{(}\)     \(\rm{)}\)
              A.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      
              B.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
              C.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 7.

              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rm{Cl_{2}}\)与水反应生成\(\rm{HCl}\)和\(\rm{HClO}\),推测\(\rm{F_{2}}\)与水反应生成\(\rm{HF}\)和\(\rm{HFO}\)

              B.\(\rm{SiH_{4}}\)的沸点高于\(\rm{CH_{4}}\),推测\(\rm{H_{2}S}\)的沸点高于\(\rm{H_{2}O}\)

              C.\(\rm{NH_{3}}\)分子为三角锥型,推测\(\rm{PH_{3}}\)分子三角锥型

              D.共价键的极性 \(\rm{HF > HCl}\) 推测共价键的极性\(\rm{{\,\!}CCl_{4} > SiCl_{4}}\)
            • 8.

              下列关于\(\rm{F}\)、\(\rm{Cl}\)、\(\rm{Br}\)、\(\rm{I}\)的性质的比较,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B.单质的熔点、沸点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大
              C.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小
              D.单质的颜色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加深
            • 9.

              在温度\(\rm{t_{1}}\)和\(\rm{t_{2}}\)下,卤素单质\(\rm{X_{2}(g)}\)和\(\rm{H_{2}}\)反应生成\(\rm{HX}\)的化学平衡常数如下表,仅根据下表数据不能判断的是  \(\rm{(}\)    \(\rm{)}\)

              化学方程式

              \(\rm{K}\)\(\rm{(t_{1})}\)

              \(\rm{K}\)\(\rm{(t_{2})}\)

              \(\rm{F_{2}+H}\)2 \(\rm{⇌ }\) \(\rm{2HF}\)

              \(\rm{1.8×10^{36}}\)

              \(\rm{1.9×10^{32}}\)

              \(\rm{Cl_{2}+H}\)2 \(\rm{⇌ }\) \(\rm{2HCl}\)

              \(\rm{9.7×10^{12}}\)

              \(\rm{4.2×10^{11}}\)

              \(\rm{Br_{2}+H}\)2 \(\rm{⇌ }\) \(\rm{2HBr}\)

              \(\rm{5.6×10^{7}}\)

              \(\rm{9.3×10^{6}}\)

              \(\rm{I_{2}+H}\)2 \(\rm{⇌ }\) \(\rm{2HI}\)

              \(\rm{43}\)

              \(\rm{34}\)

              A.已知\(\rm{t_{2} > t_{1}}\),\(\rm{HX}\)的生成反应为放热反应
              B.在相同条件下,\(\rm{X_{2}}\)平衡转化率\(\rm{α}\):\(\rm{F_{2} > Cl_{2}}\)
              C.\(\rm{X_{2}}\)与\(\rm{H_{2}}\)反应的剧烈程度随着原子序数递增逐渐减弱
              D.\(\rm{HX}\)的稳定性:\(\rm{HBr > HI}\)
            • 10.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rm{A}\)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中的葡萄糖

              取\(\rm{1 mL 20\%}\)蔗糖溶液,加入少量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取少量溶液,加入几滴新制的\(\rm{Cu(OH)_{2}}\)悬浊液,加热

              \(\rm{B}\)

              除去乙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

              将混合气体通入足量酸性\(\rm{KMnO_{4}}\)溶液中

              \(\rm{C}\)

              除去溴苯中混有的少量溴

              往溴苯中加入足量的苯,然后萃取分液

              \(\rm{D}\)

              验证\(\rm{Br_{2}}\)的氧化性强于\(\rm{I_{2}}\)

              将少量溴水加入\(\rm{KI}\)溶液中,再加入\(\rm{CCl_{4}}\),振荡,静置,可观察到下层液体呈紫色

              A.\(\rm{A}\)
              B.\(\rm{B}\)
              C.\(\rm{C}\)
              D.\(\rm{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