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仪器名称为“分液漏斗”的是


              A.
              B.
              C.
              D.
            • 2.

              有关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灼烧胆矾,制备无水硫酸铜
              B.乙装置可用于分离溴单质与四氯化碳
              C.丙装置可用于蒸馏,分离乙醇和水
              D.丁装置可用于过滤,分离汽油和水的混合物
            • 3.

              下列实验中,仪器下端不必插入液面以下的是 (    )

              \(\rm{①}\) 制备乙炔装置中的分液漏斗  \(\rm{②}\) 乙醇和浓硫酸混合加热制取乙烯时的温度计 

              \(\rm{③}\) 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加入稀硫酸的长颈漏斗  \(\rm{④}\) 蒸馏石油时的温度计

              A.只有\(\rm{④}\)    
              B.\(\rm{①④}\)    
              C.\(\rm{①②④}\)    
              D.\(\rm{②④}\)
            • 4.

              下列实验操作:\(\rm{①}\)过滤 \(\rm{②}\)溶解 \(\rm{③}\)蒸馏 \(\rm{④}\)取用药品 \(\rm{⑤}\)萃取 \(\rm{⑥}\)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定要用到玻璃棒的是

              A.\(\rm{①②⑥}\)           
              B.\(\rm{②③⑥}\)         
              C.\(\rm{③④⑥}\)         
              D.\(\rm{④⑤⑥}\)
            • 5.

              实验室从含碘废液\(\rm{(}\)除\(\rm{H_{2}O}\)外,含有\(\rm{CCl_{4}}\)、\(\rm{I_{2}}\)、\(\rm{I^{一}}\)等\(\rm{)}\)中回收碘,其操作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原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rm{SO_{3}^{2-}+I_{2}+H_{2}O=SO_{4}^{2-}+2I^{一}+2H^{+}}\)
              B.加入\(\rm{Na_{2}SO_{3}}\)溶液的目的是使碘元素进入水层
              C.操作\(\rm{X}\)的名称为萃取,应在分液漏斗中操作
              D.氧化时,应控制在较低温度\(\rm{(40℃}\)左右\(\rm{)}\),可增大\(\rm{Cl_{2}}\)的溶解度并减少\(\rm{I_{2}}\)的损失
            • 6.

              下列选项中,为完成相应实验,所用仪器或相关操作合理的是(    )

              \(\rm{A}\)

              \(\rm{B}\)

              \(\rm{C}\)

              \(\rm{D}\)

              海水蒸馏得到淡水

              测量\(\rm{Cl_{2}}\)的体积

              过滤

              用\(\rm{NaOH}\)标准溶液滴定锥形瓶中的盐酸

              A.\(\rm{A}\)  
              B.\(\rm{B}\)  
              C.\(\rm{C}\)  
              D.\(\rm{D}\)
            • 7. \(\rm{《}\)神农本草经\(\rm{》}\)中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各步骤中选用的实验用品 不能都用到的是(    )


              A.将茶叶灼烧灰化,选用\(\rm{①②⑨}\)
              B.用浓盐酸溶解茶叶灰并加蒸馏水稀释,选用\(\rm{④⑥⑦}\)
              C.过滤得到滤液,选用\(\rm{④⑤⑦}\)
              D.检验滤液中的\(\rm{Fe^{3+}}\),选用\(\rm{③⑧⑩}\)
            • 8. 观察下列实验装置图,按要求作答:

              \(\rm{(1)}\)装置中\(\rm{c}\)、\(\rm{d}\)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rm{(2)}\)分离下列物质,需要在哪套装置中进行\(\rm{?}\)

              I.干燥\(\rm{H_{2}}\),可采用______\(\rm{(}\)填装置序号\(\rm{)}\) 装置。

              \(\rm{II.}\)除去食盐溶液中的水,可采用____ \(\rm{(}\)填装置序号\(\rm{)}\)装置。

              \(\rm{III.}\) 淡化食盐水,可采用_____ \(\rm{(}\)填装置序号\(\rm{)}\) 装置。

              \(\rm{IV.}\)实验室中的石灰水久置,液面上常悬浮有\(\rm{CaCO_{3}}\)微粒。可采用____ \(\rm{(}\)填装置序号\(\rm{)}\) 装置除去\(\rm{Ca(OH)_{2}}\)溶液中悬浮的\(\rm{CaCO_{3}}\)微粒。

              \(\rm{V.}\)分离碘水中的碘应先选择装置____\(\rm{(}\)填装置序号\(\rm{)}\), 进行______和____操作后,再用装置____\(\rm{(}\)填装置序号\(\rm{)}\) 进行______操作。

            • 9.

              下列仪器中,构成材质与其它三种明显不同的是(    )

              A.
              B.
              C.
              D.
            • 10.

              Ⅰ:科学家在围绕土星公转的最大卫星\(\rm{——}\)“土卫六”上发现了纯度极高的液态甲烷海。科学家发现,其表面有液态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海洋,其中一个海洋之中甚至全是甲烷液体,海底覆盖着富氧物质,海边可能还有湿地。回答下列有关甲烷的问题:

              \(\rm{(1)}\)以下各图均能表示甲烷的分子结构,_______________更能反映其真实的存在状况。\(\rm{(}\)填选项字母\(\rm{)}\)

              \(\rm{(2)}\)在光照条件下,甲烷与氯气发生反应生成氯仿\(\rm{(}\)三氯甲烷\(\rm{)}\),写出该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

              Ⅱ、以下是某化学兴趣小组制备晶体\(\rm{CuSO_{4}·5H_{2}O}\)的主要流程。


              已知:\(\rm{Cu_{2}O}\)在酸性条件易生成金属\(\rm{Cu}\)和\(\rm{Cu^{2+}}\)。

              \(\rm{(3)}\)操作\(\rm{①}\)的名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进行操作\(\rm{①}\)时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a.}\)烧杯; \(\rm{b.}\)蒸馏烧瓶;\(\rm{c.}\)容量瓶;\(\rm{d.}\)普通漏斗;\(\rm{e.}\)分液漏斗;\(\rm{f.}\)蒸发皿;\(\rm{g.}\)玻璃棒;\(\rm{h.}\)铁架台\(\rm{(}\)带铁圈、铁夹\(\rm{)}\);\(\rm{i.}\)酒精灯; \(\rm{j.}\)温度计。

              \(\rm{(5)}\)若固体\(\rm{①}\)的成分为混合物,则其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将\(\rm{H_{2}O_{2}}\)加入滤液\(\rm{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