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物质,往往会在其包装上贴危险警告标签。下面所列物质中,贴错了标签的是(    )

               

              \(\rm{A}\)

              \(\rm{B}\)

              \(\rm{C}\)

              \(\rm{D}\)

              物质的

              化学式

              \(\rm{NaOH}\)

              \(\rm{C_{2}H_{5}OH(}\)酒精\(\rm{)}\)

              \(\rm{Hg(}\)汞\(\rm{)}\)

              \(\rm{NaCl}\)

              危险警告标签

              A.\(\rm{A}\)
              B.\(\rm{B}\)
              C.\(\rm{C}\)
              D.\(\rm{D}\)
            • 2.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不慎将浓碱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D.金属钠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 3.

              下列试剂中,标签上应标注的是

              A.\(\rm{HNO_{3\;\;\;\;\;\;\;\;\;\;\;\;\;\;\;\;\;}}\)
              B.\(\rm{C_{2}H_{5}OH}\)     \(\rm{{\,\!}_{\;\;\;\;\;\;\;}}\)
              C.\(\rm{NaOH}\)
              D.\(\rm{HCl}\)
            • 4.

              某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设计了如下系列实验。

              \(\rm{(1)}\)将钠、钾、镁、铝各\(\rm{1 mol}\)分别投入到足量的同浓度的盐酸中,试预测实验结果:

              ___与盐酸反应最剧烈,   ___与盐酸反应的速度最慢,   ___与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最多。

               \(\rm{(2)}\)向\(\rm{Na_{2}S}\)溶液中通入氯气出现黄色浑浊,可证明\(\rm{Cl}\)的非金属性比\(\rm{S}\)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利用如图装置可验证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rm{(3)}\)仪器\(\rm{A}\)的名称为_____,干燥管\(\rm{D}\)的作用为防止________。 

              \(\rm{(4)}\)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l > I}\),则\(\rm{A}\)中加浓盐酸,\(\rm{B}\)中加\(\rm{KMnO_{4}(KMnO_{4}}\)与浓盐  酸常温下反应生成氯气\(\rm{)}\),\(\rm{C}\)中加淀粉\(\rm{—}\)碘化钾混合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  \(\rm{(}\)填现象\(\rm{)}\),即可证明。从环境保护的观点考虑,此装置缺少尾气处理装置,可用_______溶液吸收尾气。 

              \(\rm{(5)}\)若要证明非金属性:\(\rm{C > Si}\),则在\(\rm{A}\)中加盐酸、\(\rm{B}\)中加\(\rm{CaCO_{3}}\)、\(\rm{C}\)中加\(\rm{Na_{2}SiO_{3}}\)溶液。观察到\(\rm{C}\)中溶液__________________\(\rm{(}\)填现象\(\rm{)}\),即可证明。但有的同学认为盐酸具有挥发性,可进入\(\rm{C}\)中干扰实验,应在两装置间添加装有          \(\rm{(}\)填化学式\(\rm{)}\)溶液的洗气瓶除去。

            • 5.

              对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金属钠起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涂上浓\(\rm{NaOH}\)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洒在桌面上,用浓硫酸处理
              D.贮氯罐意外泄漏,组织附近人员沿逆风向疏散,并喷洒石灰水
            • 6.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rm{(}\)注意事项\(\rm{)}\)中,是基于实验安全考虑的是(    )

              \(\rm{①}\)加热盛有液体的烧瓶时,需加碎瓷片或沸石

              \(\rm{②}\)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小于酒精灯容积的\(\rm{1/3}\)

              \(\rm{③}\)实验前,要对气体实验装置进行气密性检查

              \(\rm{④}\)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沿烧杯内壁注入水中

              \(\rm{⑤}\)实验结束后,清洗后的洁净试管,要倒放在试管架上


              A.\(\rm{①③④}\)
              B.\(\rm{①②④}\)
              C.\(\rm{②③④}\)



              D.\(\rm{②③⑤}\)
            • 7.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rm{(}\)  \(\rm{)}\)
              A.
              点燃酒精灯
              B.
              向容量瓶转移液体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加热液体
            • 8.

              在实验室和生产生活中,安全都是避免伤害和事故的保障\(\rm{{.}}\)下列安全问题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金属钠着火时立即用沙子盖灭
              B.将过期的化学药品直接倒入下水道
              C.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D.用肥皂液涂在天然气管道接口处检验是否漏气
            • 9.

              对下列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金属钠起火时,用水灭火
              B.少量的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涂上浓\(\rm{NaOH}\)溶液
              C.液氨不慎泄漏,用蘸有浓硫酸的毛巾捂住口鼻向高处撤离
              D.贮氯罐意外泄漏,组织附近人员沿逆风向疏散,并向空中喷洒稀\(\rm{NaOH}\)溶液
            • 10.

              中学化学教材中,常借助于图示这一表现手段清晰地突出实验装置的要点、形象地阐述化学过程的原理。下列有关化学图示表现的内容正确的是

              A.
              B.
              C.
              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