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实验Ⅰ\(\rm{:}\)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的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Ⅱ\(\rm{:}\)酸性\(\rm{KMn{{O}_{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实验Ⅲ\(\rm{:}\)微热\(\rm{HN{{O}_{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Ⅳ\(\rm{:}\)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不产生丁达尔效应
            • 2. 下列各图中能较长时间看到\(\rm{Fe(OH)_{2\;}}\)白色沉淀的是\(\rm{(}\)   \(\rm{)}\)

              A.\(\rm{①②④}\)   
              B.\(\rm{①②③}\)   
              C.\(\rm{①③④}\)   
              D.\(\rm{②③④}\)
            • 3. 氢氧化亚铁易被氧化,制取过程要隔绝空气。现用铁屑、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改进装置如下:

              (1)稀硫酸应放在______(填写仪器名称)中。
              (2)本实验通过关闭开关______、打开开关______,将仪器中的空气排尽后,后续实验就可观察到氢氧化亚铁的颜色。
              (3)在FeSO4溶液中加入(NH42SO4固体可制备莫尔盐晶体[(NH42SO4•FeSO4•6H2O](相对分子质量392)为了测定产品的纯度,称取ag产品溶于水,配制成500mL溶液。每次取待测液20.00mL,用浓度为bmol/L的酸性KMnO4溶液滴定,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20.02 19.98 20.52
              滴定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的该产品纯度为______(用字母a、b表示)。
            • 4.

              \(\rm{(1)}\)取少量粉末\(\rm{Fe_{2}O_{3}(}\)红棕色\(\rm{)}\)加入适量盐酸,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后得到的\(\rm{FeCl_{3}}\)溶液呈棕黄色。

              \(\rm{(2)}\)在小烧杯甲中加入\(\rm{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后,向沸水中加入\(\rm{2 mLFeCl_{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

              呈 ___________色,即可制得\(\rm{Fe(OH)_{3}}\)胶体。取\(\rm{Fe(OH)_{3}}\)胶体于烧杯中,用红色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线_____的角度,可以看到烧杯中会产生________________现象。用这个实验可以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

              \(\rm{(3)}\)所得分散系与原\(\rm{FeCl_{3}}\)溶液是不同的分散系,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要证明它们是不同的分散系,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______________。

              \(\rm{(4)}\)在制得的红褐色液体中逐滴加入少量稀硫酸,有什么现象: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_,写出与现象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rm{(5)}\)将\(\rm{Fe(OH)_{3}}\)胶体装入\(\rm{U}\)形管内,用石墨做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加深,这表明\(\rm{Fe(OH)_{3}}\)胶体微粒带____\(\rm{(}\)填“正”或“负”\(\rm{)}\)电荷。

              \(\rm{(6)}\)如果\(\rm{FeCl_{3}}\)溶液中含有少量的\(\rm{NaCl}\),要除去\(\rm{NaCl}\)得到纯净的\(\rm{FeCl_{3}}\)溶液,有下列方案:

              试剂\(\rm{②}\)是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操作Ⅰ”为________________\(\rm{(}\)填操作名称\(\rm{)}\)。

            • 5.

              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1)}\)开始实验时夹子\(\rm{e}\)是打开的,数分钟后夹上夹子\(\rm{e}\),则试剂瓶\(\rm{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rm{(2)}\)如果开启活塞\(\rm{f}\)放掉约一半的液体,此时试剂瓶\(\rm{B}\)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rm{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6.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图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rm{NH}\)\(\rm{3}\)
              B. 用图装置实验室制备\(\rm{Fe(OH)}\)\(\rm{2}\)
              C.用图装置可以完成“喷泉”实验
              D.用图装置测量\(\rm{Cu}\)与浓硝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体积
            • 7.

              \(\rm{I}\)如图是测定镁粉\(\rm{(}\)含铝粉\(\rm{)}\)的纯度的实验装置。所用的\(\rm{NaOH}\)浓度为\(\rm{4.5mol·L^{-1}}\)。


              不同时间电子天平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实验操作

              时间\(\rm{/min}\)

              电子天平的读数\(\rm{/g}\)

              烧杯\(\rm{+NaOH}\)溶液

              \(\rm{120}\)

              烧杯\(\rm{+NaOH}\)溶液\(\rm{+}\)样品

              \(\rm{0}\)

              \(\rm{135.6}\)

              \(\rm{1}\)

              \(\rm{135.1}\)

              \(\rm{2}\)

              \(\rm{134.7}\)

              \(\rm{3}\)

              \(\rm{134.4}\)

              \(\rm{4}\)

              \(\rm{134.4}\)


              \(\rm{(1)}\)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                                                      

              \(\rm{(2)}\)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                \(\rm{g}\);

              \(\rm{(3)}\)试计算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为              

              \(\rm{II}\)、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rm{⑴}\) 开始实验时弹簧夹\(\rm{e}\)是打开的,\(\rm{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rm{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rm{⑵}\) 数分钟后夹上弹簧夹\(\rm{e}\),\(\rm{B}\)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rm{III}\)、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做\(\rm{Na_{2}O_{2}}\)与水反应实验时,发现向\(\rm{Na_{2}O_{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现红色,但红色很快褪去,甲、乙、丙三位同学对此现象分别做了如下推测:

              甲:因为反应后试管很热,所以可能是溶液温度较高使红色褪去.

              乙:因为所加水的量较少,红色褪去可能是生成的\(\rm{NaOH}\)溶液浓度较大.

              丙:\(\rm{Na_{2}O_{2}}\)具有强氧化性,生成物中\(\rm{O_{2}}\)、\(\rm{H_{2}O_{2} (}\)可能产物\(\rm{)}\)等也具有强氧化性,可能是氧化漂白了红色物质.

              \(\rm{(1)}\)验证甲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验证乙同学的推测是否正确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有同学提出用定量的方法探究丙同学的推测中是否含有\(\rm{H_{2}O_{2}}\),其实验方法为:称取\(\rm{2.6 g Na_{2}O_{2}}\)固体,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测量产生\(\rm{O_{2}}\)的体积,与理论值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rm{①}\)若在标准状况下测量气体的体积,应选用的量筒的大小规格为________\(\rm{(}\)填“\(\rm{100 mL}\)”、“\(\rm{200 mL}\)”、“\(\rm{500 mL}\)”或“\(\rm{1000 mL}\)”\(\rm{)}\).

            • 8.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来制取和观察\(\rm{Fe(OH)_{2}}\)在空气中被氧化时颜色的变化\(\rm{.}\)实验时必须使用铁屑和\(\rm{6mol/L}\)的硫酸,其他试剂任选\(\rm{.}\)填写下列空白.
              \(\rm{(1)B}\)中盛一定量的\(\rm{NaOH}\)溶液,\(\rm{A}\)中应预先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 ,\(\rm{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rm{(2)}\)实验开始时就先将活塞\(\rm{E}\) ______ \(\rm{(}\)填“打开”或“关闭”\(\rm{)}\),\(\rm{C}\)中收集到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______
              \(\rm{(3)}\)简述生成\(\rm{Fe(OH)_{2}}\)的操作过程 ______
              \(\rm{(4)}\)拔去装置\(\rm{B}\)中的橡皮塞,使空气进入,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9.
              实验室制备\(\rm{Fe(OH)_{2}}\)沉淀时,由于其在空气中极易发生反应 ______ \(\rm{.(}\)填化学方程式\(\rm{)}\)而很难观察到沉淀的颜色\(\rm{.}\)为制得\(\rm{Fe(OH)_{2}}\)白色沉淀,有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rm{NaOH}\)溶液、铁屑、稀\(\rm{H_{2}SO_{4}}\)等试剂制备\(\rm{.}\)实验时试管Ⅰ里应加入 ______ \(\rm{(}\)填试剂名称\(\rm{).}\)在试管Ⅰ和Ⅱ中加入试剂,打开止水夹,塞紧塞子后的实验步骤是 ______ .
            • 10.
              下列有实验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
              用装置制取干燥纯净的\(\rm{NH_{3}}\)
              B.
              用装置制备\(\rm{Fe(OH)_{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C.
              装置可证明非金属性\(\rm{Cl > C > Si}\)
              D.
              装置向左推动针筒活塞可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