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装置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
              燃气灶
              B.
              硅太阳能电池
              C.
              铅蓄电池
              D.
              风力发电机
            • 2. 现有反应2FeCl3+Cu═2FeCl2+CuCl2,请根据该反应的实质,设计成原电池,画出装置图并标出正、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
            • 3. 在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
              A.HCl ( aq )+NaOH ( aq )=NaCl ( aq )+H2O ( l )△H<0
              B.2CH3OH ( l )+3O2 ( g )=2CO2 ( g )+4H2O ( l )△H<0
              C.4Fe (OH)2( s )+2H2O ( l )+O2( g )=4Fe (OH)3( s )△H<0
              D.2H2( g )+O2( g )=2H2O ( l )△H<0
            • 4. 用铂电极(惰性)电解下列溶液时,阴极和阳极上的主要产物分别是H2和O2的是(  )
              A.NaOH溶液
              B.HCl溶液
              C.CuSO4溶液
              D.NaCl溶液
            • 5.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
              A.过量的铜屑与稀硝酸作用,反应停止后,再加入1mol/L稀硫酸,铜屑又逐渐溶解是因为铜可直接与1mol/L稀硫酸反应
              B.铁钉放在浓硝酸中浸泡后,再用蒸馏水冲洗,然后放入CuSO4溶液中不反应,说明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C.粗锌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比纯锌快,是因为粗锌比纯锌还原性强
              D.工业制玻璃的主要反应之一:高温下Na2CO3+SiO2=Na2SiO3+CO2↑该反应原理可用“强酸H2CO3制弱酸H2SiO3”来解释
            • 6. 由甲醇、氧气和NaOH溶液构成的新型手机电池,可使手机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
              (1)①该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正极为 ______ ,负极为 ______
              ②若以该电池为电源,用石墨作电极电解200mL含有如下离子的溶液.
              离子 Cu2+ H+ Cl- SO42-
              c/mol/L 0.5 2 2 0.5
              电解一段时间后,当两极收集到相同体积(相同条件下)的气体时(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液现象)阳极上收集到氧气的质量为 ______
            • 7. 如图的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上通过了0.02mole-.若不考虑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  )
              A.相同条件下,两容器产生的气体体积相同
              B.(1)、(2)溶液的pH值均减小
              C.(1)中阳极电极反应方程式为:4OH--4e-═2H2O+O2
              D.(2)中正极反应为Zn-2e-═Zn2+
            • 8. 用惰性电极电解下列各稀溶液,经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值保持不变的是(  )
              A.AgNO3溶液
              B.NaCl溶液
              C.H2SO4溶液
              D.K2SO4溶液
            • 9. 如图是模拟电化学反应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关K置于N处,则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
              B.开关K置于N处,可以减缓铁的腐蚀
              C.开关K置于M处,则铁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D.开关K置于M处,电子从碳棒经开关K流向铁棒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