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种甲醇燃料电池是采用铂或炭化钨作为催化电极,在稀硫酸电解液中直接加入纯化后的甲醇,同时向一个电极通入空气。

              回答下列问题:

              \(\rm{(1)}\)这种电池放电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rm{(2)}\)此电池的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

              \(\rm{(3)}\)电解液中的\(\rm{H^{+}}\)向________极移动;向外电路释放电子的电极是________。

              \(\rm{(4)}\)比起直接燃烧燃料产生电力,使用燃料电池有许多优点,其中主要有两点:一是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高,二是________。

            • 2.

              \(\rm{A}\),\(\rm{B}\),\(\rm{C}\),\(\rm{D}\)四种金属。将\(\rm{A}\)与\(\rm{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中,\(\rm{B}\)为正极。将\(\rm{A}\),\(\rm{D}\)分别投入等浓度的盐酸中,\(\rm{D}\)比\(\rm{A}\)反应剧烈。将铜浸入\(\rm{B}\)的盐溶液里,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rm{C}\)的盐溶液里,有金属\(\rm{C}\)析出。据此判断它们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

              A.\(\rm{D > C > A > B B.B > A > D > C}\)          

              C.\(\rm{D > B > A > C D.D > A > B > C}\)

            • 3.

              以硼氢化合物\(\rm{NaBH_{4}}\)和过氧化氢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是由美国某大学教授在\(\rm{2007}\)年设计的,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的电源。一种\(\rm{NaBH_{4}/H_{2}O_{2}}\)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负极材料采用\(\rm{Pt/C}\),正极材料采用\(\rm{MnO_{2}}\),电解质膜为\(\rm{Nafion}\)膜。

              \(\rm{(1)}\)依据图示判断电池右边是________\(\rm{(}\)填“正极”或“负极”\(\rm{)}\)。

              \(\rm{(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A.铂和二氧化锰既作电极材料,又可能起催化作用

              B.该电池所处的温度不宜过高

              C.该电池的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D.在电池反应中,每消耗\(\rm{1L6mol·L^{-1}H_{2}O_{2}}\)溶液,理论上流过电路中的电子为\(\rm{6N_{A}}\)个

              \(\rm{(3)}\)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________。

            • 4. 甲醇\(\rm{-}\)空气燃料电池\(\rm{(DMFC)}\)是一种高效能、轻污染电动汽车的车载电池,该燃料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rm{CH_{3}OH(l)+ \dfrac {3}{2}O_{2}(g)═CO_{2}(g)+2H_{2}O(l).}\)其工作原理如示意图: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
            • 5.

              利用原电池原理可以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rm{(1)}\)将铁片和银片浸入稀硫酸中组成原电池,两电极间连接一个电流计。铁片作________\(\rm{(}\)填“正”或“负”\(\rm{)}\)极,铁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银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

              \(\rm{(2)}\)若\(\rm{(1)}\)电池中两电极的总质量为\(\rm{60g}\),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铁片和银片洗涤干燥后称量,总质量为\(\rm{48.8g}\)。则产生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rm{L}\),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rm{mol}\)。

              \(\rm{(3)}\)为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一些方案。其中能证明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的方案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或产物

              \(\rm{①}\)

              将铜片置于硝酸银溶液中

              铜片上有银白色物质析出

              \(\rm{②}\)

              将铜丝和银丝分别在氯气中燃烧

              产物分别为\(\rm{CuCl_{2}}\)和\(\rm{AgCl}\)

              \(\rm{③}\)

              将铜片和银片分别置于硝酸中

              两金属片上均有气泡产生

              \(\rm{④}\)

              将银片和铜片置于盛有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并用导线连接

              铜片溶解,银片增粗

            • 6.

              某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rm{A}\)、\(\rm{B}\)装置分别探究金属锌与稀硫酸的反应,实验过程中\(\rm{A}\)装置烧杯内的溶液温度升高,\(\rm{B}\)装置的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rm{(1)A}\)装置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rm{(2)B}\)装置中\(\rm{Zn}\)板是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rm{Cu}\)板上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

              \(\rm{(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rm{A}\)、\(\rm{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r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m{)}\)生成物的总能量,\(\rm{A}\)中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rm{B}\)中主要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

              \(\rm{(4)}\)该小组同学反思原电池的原理,其中观点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字母\(\rm{)}\)。

              A.原电池反应的过程中可能没有电子发生转移

              B.原申池装置需要\(\rm{2}\)个电极

              C.电极一定不能参加反应

              D.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可以拆开在两极发生

            • 7.
              根据图将表格补充完整
              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电极现象 ______ ______
              反应类型 ______ 反应 ______ 反应
              电池总反应 ______
              电子流向 由\(\rm{Zn}\)沿 ______ 流向\(\rm{Cu}\)
            • 8.
              正确认识和使用电池有利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如图所示装置中:
              \(\rm{(1)}\)若烧杯中溶液为稀硫酸,正极反应式为 ______ .
              \(\rm{(2)}\)若烧杯中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则负极为 ______ ,装置中总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 9.

              利用下列反应:\(\rm{Fe+2 Fe^{3+}=3 Fe^{2+}}\)选择适当的材料和试剂设计一个原电池。

              \(\rm{(1)}\)请写出你选用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质溶液\(\rm{(}\)填化学式\(\rm{)}\):

              负极为        ,正极为        ,电解质溶液:             

              \(\rm{(2)}\)负极的电极反应式: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rm{(3)}\)溶液中\(\rm{Fe^{3+}}\)向______极移动。

            • 10. 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和化工原料,其主要成分为甲烷.
              \(\rm{(1)}\)已知:\(\rm{①CH_{4}(g)+2O_{2}=CO_{2}(g)+2H_{2}O(g)\triangle H=-890.3kJ⋅mol^{-1}②CO(g)+H_{2}O(g)=H_{2}(g)+CO_{2}(g)\triangle H=+2.8kJ⋅mol^{-1}③2CO(g)+O_{2}(g)=2CO_{2}(g)\triangle H=-566.0kJ⋅mol^{-1}}\)
              则反应\(\rm{CH_{4}(g)+CO_{2}(g)⇌2CO+2H_{2}(g)\triangle H=}\) ______ 。
              \(\rm{(2)}\)天然气的一个重要用途是制取\(\rm{H_{2}}\),其原理为:\(\rm{CH_{4}(g)+CO_{2}(g)⇌2CO(g)+2H_{2}(g).}\)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rm{0.1mol⋅L^{-1}}\)的\(\rm{CH_{4}}\)与\(\rm{CO_{2}}\),在发生反应时,测得\(\rm{CH_{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rm{1}\)所示,

              \(\rm{①}\)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______ 。
              \(\rm{②}\)压强\(\rm{P_{1}}\) ______ \(\rm{P_{2}(}\)填“大于”或“小于”\(\rm{)}\);压强为\(\rm{P_{2}}\)时,在\(\rm{Y}\)点:\(\rm{v(}\)正\(\rm{)}\) ______ \(\rm{v(}\)逆\(\r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m{)}\)。
              \(\rm{(3)}\)天然气中的少量\(\rm{H_{2}S}\)杂质常用氨水吸收,产物为\(\rm{NH_{4}HS.}\)一定条件下向\(\rm{NH_{4}HS}\)溶液中通入空气,得到单质硫并使吸收液再生,写出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rm{(4)}\)工业上又常将从天然气分离出的\(\rm{H_{2}S}\),在高温下分解生成硫蒸气和\(\rm{H_{2}}\),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图\(\rm{2}\)所示,\(\rm{H_{2}S}\)在高温下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5)}\)科学家用氮化镓材料与铜组装如图\(\rm{3}\)的人工光合系统,利用该装置成功地实现了以\(\rm{CO_{2}}\)和\(\rm{H_{2}O}\)合成\(\rm{CH_{4}}\).
              \(\rm{①}\)写出铜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式: ______
              \(\rm{②}\)为提高该人工光合系统的工作效率,可向装置中加入少量 ______ \(\rm{(}\)选填“盐酸”或“硫酸”\(\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