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用纳米Fe/Ni复合材料能去除污染水体的NO3-,Ni不参与反应。离子在材料表面的活性位点吸附后发生反应,活性位点被其他附着物占据会导致速率减慢(NH4+无法占据活性位点)。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1)酸性环境中,纳米Fe/Ni去除NO3-分两步,将步骤ii补充完整:
              Ⅰ.NO3-+Fe+2H+═NO2-+Fe2++H2O
              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始pH=2.0的废液反应15min后,出现大量白色絮状物,过滤后很快变成红褐色,结合化学用语解释整个变化过程的原因______。
              (3)水体初始pH会影响反应速率,不同pH的硝酸盐溶液与纳米Fe/Ni反应时,溶液中随时间的变化如图1所示。(注:c0(NO3-)为初始时NO3-的浓度。)
              ①为达到最高去除率,应调水体的初始pH=______。
              ②t<15min,pH=2.0的溶液反应速率最快,t>15min,其反应速率迅速降低,原因分别是______。

              (4)总氮量指溶液中自由移动的所有含氮微粒浓度之和,纳米Fe/Ni处理某浓度硝酸盐溶液时,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40min时总氮量较初始时下降,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利用电解无害化处理水体中的NO3-,最终生成N2逸出。其装置及转化图如图所示:
              ①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②生成N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 2.

              ,气体\(\rm{A}\)分解为\(\rm{B}\)和\(\rm{C}\) 两种气体的反应在三种不同条件下进行,\(\rm{B}\)、\(\rm{C}\)的起始浓度为\(\rm{0}\),反应物\(\rm{A}\)的浓度\(\rm{(mol/L)}\)随时间\(\rm{(min)}\)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表中的温度为摄式度\(\rm{(^{0}C)}\)。


              根据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rm{(1)}\)该反应_______\(\rm{(}\)填“是”或“否”\(\rm{)}\)属于可逆反应。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

              \(\rm{(2)}\)在实验\(\rm{①}\)、\(\rm{②}\)中有一个实验使用了催化剂,该实验的序号是______,你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

              \(\rm{(3)}\)实验\(\rm{①}\)和实验\(\rm{③}\)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较短者为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rm{(}\)若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则此问不用作答\(\rm{)}\)。

            • 3. 反应3Fe(s)+4H2O(g)═Fe3O4(s)+4H2(g),在一可变的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试回答:
              (1)增Fe的量,其正反应速率的变化是 ______ (填增大、不变、减小,以下相同)
              (2)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其正反应速率 ______ ,平衡 ______ 移动.(填不移动、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以下相同)
              (3)保持体积不变,充入N2使体系压强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______ ,平衡 ______ 移动.
              (4)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使容器的体积增大,其正反应速率 ______
            • 4.
              有浓度为\(\rm{0.1mol⋅L^{-1}}\)的盐酸、硫酸、醋酸三种溶液,试回答:
              \(\rm{(1)}\)三种溶液中\(\rm{c(H^{+})}\) 依次为\(\rm{a}\) \(\rm{mol⋅L^{-1}}\),\(\rm{b}\) \(\rm{mol⋅L^{-1}}\),\(\rm{c}\) \(\rm{mol⋅L^{-1}}\),其大小顺序为 ______ 。
              \(\rm{(2)}\)与锌开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分别为\(\rm{v_{1}}\)、\(\rm{v_{2}}\)、\(\rm{v_{3}}\),其大小关系为 ______ 。
              \(\rm{(3)}\)等体积的以上三种酸分别与过量的\(\rm{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盐的物质的量依次为\(\rm{n_{1}mol}\),\(\rm{n_{2}}\) \(\rm{mol}\),\(\rm{n_{3}}\) \(\rm{mol}\),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______ 。
              \(\rm{(4)}\)中和一定量\(\rm{NaOH}\)溶液生成正盐时,需上述三种酸的体积依次是\(\rm{V_{1}}\)L、\(\rm{V_{2}}\)L、\(\rm{V_{3}L}\),其大小关系为 ______ 。
            • 5.
              在\(\rm{a}\)、\(\rm{b}\)两只试管中,分别装入形态相同、质量相等的锌粒,然后向两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体积的稀盐酸和稀醋酸\(\rm{.}\)填写下列空白:
              \(\rm{(1)a}\)、\(\rm{b}\)两只试管中的现象:相同点是 ______ ,不同点是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rm{(2)a}\)、\(\rm{b}\)两只试管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开始时是\(\rm{V_{(a)}}\) ______ \(\rm{V_{(b)}}\);反应完毕后生成气体的总体积是\(\rm{V_{(a)}}\) ______ \(\rm{V_{(b)}}\),原因是 ______ .
            • 6.
              某研究小组为比较铝和铁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如图\(\rm{1}\)所示装置.

              \(\rm{(1)}\)实验时除要保证甲中温度和浸入液面下金属板的表面积相同外, ______ 也应该相同.
              \(\rm{(2)}\)实验测得产生气体的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rm{2}\)所示,则\(\rm{t_{1}-t_{2}}\)时间内速率逐渐增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 ,\(\rm{t_{2}-t_{3}}\)速率逐渐减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______ .
              A.温度    \(\rm{B.}\)浓度  \(\rm{C.}\)压强
              \(\rm{(3)}\)已知甲中盛有\(\rm{20mL}\) \(\rm{1mol/L}\)的稀硫酸,当铁丝插入溶液中\(\rm{2min}\)后,测得量筒内收集到的水折合成标准状况下\(\rm{H_{2}}\)的体积为\(\rm{224mL}\),则该时间段内反应速率\(\rm{v(H_{2}SO_{4})=}\) ______  \(\rm{mol⋅L^{-1}⋅min^{-1}}\).
            • 7.
              某研究小组为比较\(\rm{Al}\)和\(\rm{Fe}\)的金属性强弱,设计了图\(\rm{1}\)所示的装置,甲中锥形瓶内盛放的是\(\rm{100ml}\)稀盐酸\(\rm{(}\)反应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以忽略不计\(\rm{)}\).
              \(\rm{(1)}\)若要比较产生气体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比较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需的时间,另一种是比较 ______
              \(\rm{(2)}\)为了确保“\(\rm{Al}\)和\(\rm{Fe}\)的金属活动性不同是导致产生气体速率不同的唯一原因”,实验时需要控制好反应条件\(\rm{.}\)实验时除需保证甲中液体的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和温度相同外,还需保证 ______
              \(\rm{(3)}\)实验测得产生气体的速率\(\rm{(v)}\)与时间\(\rm{(t)}\)的关系如图\(\rm{2}\)所示,则\(\rm{t_{1}~t_{2}}\)时间内速率逐渐加快说明该反应是 ______ \(\rm{(}\)填放热或吸热\(\rm{)}\)反应,\(\rm{t_{2}~t_{3}}\)时间内速率逐渐减慢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rm{(4)}\)能使甲中的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______
            • 8.
              反应\(\rm{Fe+H_{2}SO_{4}═FeSO_{4}+H_{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rm{(1)}\)该反应为 ______ 反应\(\rm{(}\)填“吸热”或“放热”\(\rm{)}\).
              \(\rm{(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______ \(\rm{(}\)选填\(\rm{A}\)、\(\rm{B}\)、\(\rm{C)}\).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rm{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
              \(\rm{(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 ______ 极\(\rm{(}\)填“正”或“负”\(\rm{).}\)铜片上产生的现象为 ______ ,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______ .
            • 9.
              反应\(\rm{Fe+H_{2}SO_{4}═FeSO_{4}+H_{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rm{(1)}\)该反应为 ______ 反应\(\rm{(}\)填“吸热”或“放热”\(\rm{)}\).
              \(\rm{(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______ \(\rm{(}\)填字母\(\rm{)}\).
              \(\rm{a.}\)改铁片为铁粉
              \(\rm{b.}\)改稀硫酸为\(\rm{98\%}\)的浓硫酸
              \(\rm{c.}\)升高温度
              \(\rm{(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为 ______ 极\(\rm{(}\)填“正”或“负”\(\rm{).}\)该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 ,外电路中电子由 ______ 极\(\rm{(}\)填“正”或“负”,下同\(\rm{)}\)向 ______ 极移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