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气体,发生反应:Fe(s)+CO2(g)⇌FeO(s)+CO(g)△H>0.反应过程中CO2气体和CO气体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B.升高温度后达新平衡时,增大
              C.3分钟时,CO和CO2的浓度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8分钟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v(CO)=0.0625 mol•L-1•min-1
            • 2.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rm{2SO_{2}(g)+O_{2}(g)⇌2SO_{3}(g)\triangle H < 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rm{(}\)  \(\rm{)}\)
              A.图Ⅰ研究的是\(\rm{t_{0}}\)时刻增大\(\rm{O_{2}}\)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研究的是\(\rm{t_{0}}\)时刻通入氦气增大体系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效率比乙高
              D.图Ⅲ研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温度较高
            • 3.
              某温度下,在\(\rm{2L}\)容器中\(\rm{3}\)种物质间进行反应,\(\rm{X}\)、\(\rm{Y}\)、\(\rm{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rm{.}\)反应在\(\rm{t_{1}min}\)时到达平衡,依图所示:
              \(\rm{(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2)}\)反应起始至\(\rm{t_{1}min}\),\(\rm{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______ .
              \(\rm{(3)X}\)的物质的转化率是 ______ .
            • 4.
              在容积为\(\rm{2.00L}\)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rm{N_{2}O_{4}}\),发生反应\(\rm{N_{2}O_{4}(g)⇌2NO_{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rm{.}\)回答下列问题:
              \(\rm{(1)}\)反应的\(\rm{\triangle H}\) ______ \(\rm{0(}\)填“大于”或“小于”\(\rm{)}\);\(\rm{100℃}\)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上图所示\(\rm{.}\)在\(\rm{0~60s}\)时段,反应的平衡常数\(\rm{K_{1}}\)为 ______ .
              \(\rm{(2)100℃}\)时达平衡后,将反应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平衡向 ______ \(\rm{(}\)填“正反应”或“逆反应”\(\rm{)}\)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rm{N_{2}O_{4}}\)的浓度范围是 ______ .
            • 5.
              可逆反应\(\rm{mA(s)+nB(g)⇌eC(g)+fD(g)}\)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rm{C}\)的体积分数\(\rm{w(C)}\)在不同温度\(\rm{(T)}\)和不同压强\(\rm{(P)}\)的条件下随时间\(\rm{(t)}\)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r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m{(}\)  \(\rm{)}\)
              A.达到平衡后,若使用催化剂,\(\rm{C}\)的体积分数将增大
              B.当平衡后,若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化学方程式中,\(\rm{n > e+f}\)
              D.达到平衡后,增加\(\rm{A}\)的质量有利于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6.
              \(\rm{(1)}\)在容积为\(\rm{2L}\)的密闭容器中,由\(\rm{CO_{2}}\)和\(\rm{H_{2}}\)合成甲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考察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rm{(T_{1}}\)、\(\rm{T_{2}}\)均大于\(\rm{30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rm{①}\)温度为\(\rm{T_{1}}\)时,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生成甲醇的平均速率为\(\rm{v(CH_{3}OH)= \dfrac {n_{A}}{t_{A}}mol⋅L^{-1}⋅min^{-1}}\)
              \(\rm{②}\)该反应在\(\rm{T_{1}}\)时的平衡常数比\(\rm{T_{2}}\)时的小
              \(\rm{③}\)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rm{④}\)处于\(\rm{A}\)点的反应体系从\(\rm{T_{1}}\)变到\(\rm{T_{2}}\),达到平衡时\(\rm{ \dfrac {n(H_{2})}{n(CH_{3}OH)}}\)增大
              \(\rm{(2)}\)在\(\rm{T_{1}}\)温度时,将\(\rm{1mol}\) \(\rm{CO_{2}}\)和\(\rm{3mol}\) \(\rm{H_{2}}\)充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若\(\rm{CO_{2}}\)的转化率为\(\rm{α}\),则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______ .
            • 7. 一定温度下,某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内,某一反应中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反应开始至平衡,v(A)= ______
              (3)下列叙述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是 ______ (填序号)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C.V(A):V(B)=1:2
              (4)下列措施能增大反应速率的是 ______ (选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增大容器的体积
              C.减小A的浓度                  D.充入惰性气体使将反应容器内压强增大.
            • 8. 某温度时,向某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
              H2(g)和3mol I2(g),发生反应:
              H2(g)+I2(g)⇌2HI(g)△H=-26.5kJ•mol-1
              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V= ______ L.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 ______ S,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 ______  mol/(L•s).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 ______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______ kJ.
              (4)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依据是 ______  (填序号).
              ①H2消耗的速率和I2消耗的速率相等    ②H2、I2、HI的浓度比为1:1:2
              ③H2、I2、HI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④该条件下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⑤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不再发生变化   ⑥气体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 9. 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X的转化率是 ______
              (2)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反应从开始至2分钟末,用Z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Z)= ______
              (4)下列选项中,能判断该反应达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
              A.消耗3molX的同时,消耗1molY
              B.X、Y、Z三种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生成1molY的同时,生成2molZ
              D.X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
            • 10. 有一化学平衡:mA(g)+nB(g)⇌pC(g)+qD(g).如图表示的是A的转化率与压强、温度T的关系.分析图中曲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p+q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