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是实验室用铜片与浓硫酸制取\(\rm{SO_{2}}\)并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图\(\rm{.}\)往试管Ⅰ中加入一小块铜片,再加入\(\rm{3~5mL}\) 浓硫酸,用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好试管,加热,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试管Ⅱ的溶液中.
              \(\rm{(1)}\)若试管Ⅱ中的溶液是石蕊试液,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Ⅱ中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表明生成的\(\rm{SO_{2}}\)气体水溶液具有 ______ 性\(\rm{.}\)
              \(\rm{(2)}\)若试管Ⅱ中的溶液是品红试液,反应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rm{SO_{2}}\)具有 ______ 性\(\rm{.}\)
              \(\rm{(3)}\)实验过程中,试管Ⅱ管口塞一团浸有\(\rm{NaOH}\)溶液的棉花,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2.

              Ⅰ\(\rm{.}\)根据下表左边的“实验操作”,从右边的“实验现象”中选择正确的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答案”的空格中。

              实验操作

              答案

              实验现象

              \(\rm{(1)}\)将水滴入盛有少量过氧化钠的试管中

               

              A.溶液褪色

              B.生成白色胶状沉淀

              C.产生大量气泡

              D.剧烈燃烧

              \(\rm{(2)}\)向\(\rm{Al_{2}(SO_{4})_{3}}\)溶液中滴加氨水

               

              \(\rm{(3)}\)将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Ⅱ\(\rm{.}\)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蒸馏法、电渗析法和离子交换法等。下图为海水蒸馏原理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冷却水的进水口是________\(\rm{(}\)填“\(\rm{a}\)”或“\(\rm{b}\)”\(\rm{)}\);

              \(\rm{(2)}\)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rm{(}\)填“防止暴沸”或“作催化剂”\(\rm{)}\)。

              第二部分

            • 3.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探究\(\rm{SO_{2}}\)与\(\rm{FeCl_{3}}\)溶液的反应,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rm{(1)}\)该小组同学预测\(\rm{SO_{2}}\)与\(\rm{FeCl_{3}}\)溶液反应的现象为溶液由棕黄色变成浅绿色,然后开始实验.

              步骤\(\rm{①}\)

              配制\(\rm{1mol⋅L^{-1} FeCl_{3}}\)溶液\(\rm{(}\)未用盐酸酸化\(\rm{)}\),测其\(\rm{pH}\)约为\(\rm{1}\),取少量装入试管\(\rm{B}\)中,加热\(\rm{A}\).

              \(\rm{FeCl_{3}}\)溶液显酸性的原因是_____\(\rm{.}\)写出装置\(\rm{A}\)中产生\(\rm{SO_{2}}\)的化学方程式:_____.

              \(\rm{(2)}\)当\(\rm{SO_{2}}\)通入到\(\rm{FeCl_{3}}\)溶液至饱和时,同学们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棕黄色变成红棕色,没有观察到丁达尔现象\(\rm{.}\)将混合液放置\(\rm{12}\)小时,溶液才变成浅绿色.

              【查阅资料】\(\rm{Fe(HSO_{3})^{2+}}\)离子为红棕色,它可以将\(\rm{Fe^{3+}}\)还原为\(\rm{Fe^{2+}.}\)生成\(\rm{Fe(HSO_{3})^{2+}}\)离子的反应为可逆反应\(\rm{.}\)解释\(\rm{SO_{2}}\)与\(\rm{FeCl_{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rm{Fe(HSO_{3})^{2+}}\)离子的原因:_____.

              写出溶液中\(\rm{Fe(HSO_{3})^{2+}}\)离子与\(\rm{Fe^{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

              \(\rm{(3)}\)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浅绿色的时间,该小组同学进行了步骤\(\rm{③}\)的实验.

              步骤\(\rm{②}\)

              往\(\rm{5mL 1mol⋅L^{-1} FeCl_{3}}\)溶液中通入\(\rm{SO_{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rm{.}\)微热\(\rm{3min}\),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步骤\(\rm{③}\)

              往\(\rm{5mL}\)重新配制的\(\rm{1mol⋅L^{-1} FeCl_{3}}\)溶液\(\rm{(}\)用浓盐酸酸化\(\rm{)}\)中通入\(\rm{SO_{2}}\)气体,溶液立即变为红棕色\(\rm{.}\)几分钟后,发现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用铁氰化钾溶液检验步骤\(\rm{②}\)和步骤\(\rm{③}\)所得溶液中的\(\rm{Fe^{2+}}\),其现象为_____.

              \(\rm{(4)}\)综合上述实验探究过程,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

              I.\(\rm{SO_{2}}\)与\(\rm{FeCl_{3}}\)溶液反应生成红棕色中间产物\(\rm{Fe(HSO_{3})^{2+}}\)离子;

              Ⅱ\(\rm{.}\)红棕色中间产物转变成浅绿色溶液是一个较慢的过程;

              Ⅲ\(\rm{.}\)_____.

            • 4.

              某化学兴趣小组,通过下图装置进行硫酸与铜反应的实验探究。




              \(\rm{(1)}\)提出假设:

              假设一:加热时,稀\(\rm{H_{2}SO_{4}}\)与\(\rm{Cu}\)能反应。

              假设二:加热时,浓\(\rm{H_{2}SO_{4}}\)与\(\rm{Cu}\)能反应。

              \(\rm{(2)}\)设计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rm{1}\)

              将\(\rm{Cu}\)丝与稀\(\rm{H_{2}SO_{4}}\)接触,加热

              试管\(\rm{B}\)中溶液无明显变化

              \(\rm{2}\)

              将\(\rm{Cu}\)丝与浓\(\rm{H_{2}SO_{4}}\)接触,加热

              试管\(\rm{B}\)中溶液褪色

              实验前,试管\(\rm{B}\)中盛放的是__________\(\rm{(}\)填“品红”或“酚酞”\(\rm{)}\)溶液。

              \(\rm{(3)}\)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__\(\rm{(}\)填字母代号\(\rm{)}\)。

              A.强氧化性  \(\rm{B.}\)脱水性  \(\rm{C.}\)吸水性

              \(\rm{(4)}\)问题与讨论:

              \(\rm{①}\)有同学认为该装置不完善,\(\rm{Cu}\)与浓\(\rm{H_{2}SO_{4}}\)反应生成了一种大气污染物,该气体是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他建议在试管\(\rm{B}\)口塞一团棉花,该棉花最好浸泡下列哪种溶液__________\(\rm{(}\)填字母代号\(\rm{)}\)。

              A.稀盐酸  \(\rm{B.NaOH}\)溶液  \(\rm{C.NaCl}\)溶液

              \(\rm{②}\)该兴趣小组在探究\(\rm{Cu}\)与浓\(\rm{H_{2}SO_{4}}\)反应时,将质量\(\rm{5.0 g}\)可移动\(\rm{Cu}\)丝部分伸入浓\(\rm{H_{2}SO_{4}}\)中,充分反应后,\(\rm{Cu}\)丝剩余\(\rm{3.4 g}\),将试管\(\rm{A}\)中液体稀释成\(\rm{100 mL}\)溶液。该溶液中\(\rm{Cu^{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rm{mol·L^{-1}}\)。

            • 5.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二氧化硫和氯气二者的制法和性质,做下列有关实验:
              (一)实验室可由多种途径制取SO2
              途径I:Na2SO3固体与较浓的硫酸(约70%)反应制取;
              途径II:铜与浓硫酸加热制取.
              (1)如果要在实验室制取SO2,选用上述两种方法中的 ______ (填“途径I”或“途径II”)更合理,你的理由是 ______ (答出一点就可).
              (2)用图1装置探究二氧化硫的性质:
              ①图1中倒扣漏斗的作用是 ______
              ②写出途径I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6.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rm{.}\)完成有关问题:

              \(\rm{(1)}\)玻璃管\(\rm{E}\)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2)C}\)的作用是 ______ .
              \(\rm{(3)}\)广口瓶\(\rm{D}\)内盛的试剂是 ______ ,此装置的\(\rm{3}\)个主要作用是 ______ .
              \(\rm{(4)}\)从试管\(\rm{E}\)导出的气体成分是 ______ .
              \(\rm{(5)}\)装置\(\rm{F}\)中\(\rm{U}\)形管观察到所收集的物质的颜色状态是 ______ .
              \(\rm{(6)}\)该实验还缺少一个 ______ 装置.
            • 7.
              \(\rm{(1)}\)为了达到下表所列的一些有关家庭常用物质的实验要求,请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中。
              实验要求 化学试剂
              检验酒精中是否有水
              区别\(\rm{CH_{4}}\)和\(\rm{C_{2}H_{4}}\)两种无色气体
              验证味精是否有食盐
              除去\(\rm{Fe_{2}O_{3}}\)中的\(\rm{Al_{2}O_{3}}\)
              供选择的化学试剂:\(\rm{A.}\)酸性高锰酸钾\(\rm{B.}\)硝酸银溶液和硝酸\(\rm{C.}\)氢氧化钠溶液\(\rm{D.}\)无水硫酸铜粉末
              \(\rm{(2)}\)红热木炭与浓\(\rm{H_{2}SO_{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rm{C+2H_{2}SO_{4} \dfrac { \overset{\;\;\triangle \;\;}{}}{\;}CO_{2}↑+2SO_{2}↑+2H_{2}O}\),该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 。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可证明碳和浓硫酸反应放出气体\(\rm{SO_{2}}\)和\(\rm{CO_{2}.}\)已知图中\(\rm{4}\)个洗气瓶均装有检测液。现给出\(\rm{4}\)种溶液\(\rm{①}\)品红溶液\(\rm{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rm{③}\)品红溶液\(\rm{④}\)澄清石灰水。试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个洗气瓶中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具有 ______ 性。
              第一个洗气瓶的作用是 ______ 。
              第二个洗气瓶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具有 ______ 性。
            • 8. 下列各反应中,通入的气体反应物各起什么作用?请选择下列序号填空: A. 只做氧化剂                                    \(\rm{B.}\) 只做还原剂

              C. 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rm{D.}\) 既不做氧化剂又不做还原剂

              \(\rm{(1)}\)氯气通入水中:\(\rm{Cl_{2}+H_{2}O===HCl+H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二氧化氮通入水中:\(\rm{3NO_{2}+H_{2}O===2HNO_{3}+NO}\)__________________

              \(\rm{(3)}\)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氢氧化钾溶液中:\(\rm{CO_{2}+2KOH===K_{2}CO_{3}+H_{2}O}\)____________

              \(\rm{(4)}\)二氧化硫气体通入氢硫酸中:\(\rm{SO_{2}+2H_{2}S===3S +2H_{2}O}\)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______
              (2)实验过程中,装置B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 SO2具有 ______ 性;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 ______ ,说明 SO2具有 ______ 性;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______
              (4)尾气可采用 ______ 溶液吸收,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