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A、\(\rm{B}\)、\(\rm{C}\)、\(\rm{D}\)均为中学所学的常见物质且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rm{(}\)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已经略去\(\rm{)}\): \(\rm{A \xrightarrow[]{+{O}_{2}} B \xrightarrow[]{+{O}_{2}} C \xrightarrow[]{+{H}_{2}O} D;}\)

              I、若\(\rm{A}\)是一种黄色固体单质;\(\rm{B}\)为酸雨的成因之一,且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则

              \(\rm{(1)}\)将\(\rm{B}\)通入\(\rm{KMnO_{4}}\)溶液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rm{B}\)的________\(\rm{(}\)填“氧化性”“还原性”“漂白性”\(\rm{)}\);

              \(\rm{(2)}\)请写出\(\rm{D}\)的浓溶液与单质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若\(\rm{A}\)气体可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rm{A→B}\)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rm{A}\)气体

              \(\rm{①}\)写出用图中装置制取\(\rm{A}\)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图中方框内收集\(\rm{A}\)的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③}\)尾气处理装置中使用倒扣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如图是在实验室进行氨气快速制备与性质探究实验的组合装置,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rm{(1)}\)在组装好装置后,若要检验\(\rm{A~E}\)装置的气密性,其操作是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打开弹簧夹\(\rm{1}\),在\(\rm{E}\)中装入水,然后微热\(\rm{A}\),观察到\(\rm{E}\)中有气泡冒出,移开酒精灯,\(\rm{E}\)中导管有水柱形成,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rm{(2)}\)装置\(\rm{B}\)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
              \(\rm{(3)}\)点燃\(\rm{C}\)处酒精灯,关闭弹簧夹\(\rm{2}\),打开弹簧夹\(\rm{1}\),从分液漏斗放出浓氨水至浸没烧瓶中固体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稍等片刻,装置\(\rm{C}\)中黑色固体逐渐变红,装置\(\rm{E}\)中溶液里出现大量气泡,同时产生__________________\(\rm{(}\)答现象\(\rm{)}\);从\(\rm{E}\)中逸出液面的气体可以直接排入空气,请写出在\(\rm{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当\(\rm{C}\)中固体全部变红色后,关闭弹簧夹\(\rm{1}\),慢慢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后,称量\(\rm{C}\)中固体质量,若反应前固体质量为\(\rm{16 g}\),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少\(\rm{2.4 g}\),通过计算确定该固体产物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用化学式表示\(\rm{)}\)。

              \(\rm{(5)}\)在关闭弹簧夹\(\rm{1}\)后,打开弹簧夹\(\rm{2}\),残余气体进入\(\rm{F}\)中,很快发现装置\(\rm{F}\)中产生白烟,同时发现\(\rm{G}\)中溶液迅速倒吸流入\(\rm{F}\)中,写出产生白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产生倒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某同学欲使用下图中某些装置在实验室中制取少量干燥的氨气并测量其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rm{(1)}\)该同学使用氯化铵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rm{(}\)填序号\(\rm{)}\),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rm{(2)D}\)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少量氨气的体积,其中加入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___。

              \(\rm{(3)}\)要获得干燥的氨气,除上述装置外,你认为还应使用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其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

            • 4.

              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试回答以下问题。

              \(\rm{(1)}\)在下列仪器中,标有“\(\rm{0}\)”刻度的是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分液漏斗  \(\rm{b.}\)试剂瓶  \(\rm{c.}\)集气瓶  \(\rm{d.}\)滴定管 \(\rm{e.}\)容量瓶  \(\rm{f.}\)量筒  \(\rm{g.}\)托盘天平

              \(\rm{(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下列仪器中,没有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有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试管  \(\rm{b.}\)分液漏斗  \(\rm{c.}\)带滴管的试剂瓶\(\rm{(}\)滴瓶\(\rm{) d.}\)集气瓶  \(\rm{e.}\)酸式滴定管  \(\rm{f.}\)碱式滴定管

              \(\rm{(3)}\)用装置甲、乙、丙和乳胶管组成一套装置\(\rm{(}\)气密性已检查\(\rm{)}\),可用于制取并收集\(\rm{NH_{3}}\)或\(\rm{HCl}\)气体。可供选择的液体试剂有浓硫酸、浓盐酸、浓氨水,丙中试剂为紫色石蕊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rm{①}\)若制取某气体的过程中,丙中的石蕊溶液变红,且烧瓶中的试剂\(\rm{A}\)与分液漏斗中的试剂\(\rm{B}\)均为无色液体,则试剂\(\rm{A}\)为________,制取该气体利用了\(\rm{B}\)的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丙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或变蓝,说明乙中气体已集满。若石蕊溶液变蓝,则烧瓶甲中应加入的固体试剂\(\rm{A}\)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若在乙中收集氨气,气体流经装置的顺序是:\(\rm{a→}\)______\(\rm{→}\)______\(\rm{→d(}\)填接口代号\(\rm{)}\)。

              \(\rm{(4)}\)下图中的装置\(\rm{D}\)是实验室制备\(\rm{CO_{2}}\)的简易装置图,用该装置制备\(\rm{CO_{2}}\)可起到随时使反应发生,也可以随时使反应停止的效果。下图中的装置\(\rm{A}\)、\(\rm{B}\)、\(\rm{C}\)也可起到相同效果的有________\(\rm{(}\)填写编号\(\rm{)}\)。

            • 5. 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
              方法二 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
              \(\rm{①}\)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一应选用装置________\(\rm{(}\)填“\(\rm{A}\)”或“\(\rm{B}\)”,下同\(\rm{)}\)。

              \(\rm{②}\)写出方法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

              A.浓硫酸 \(\rm{B.}\)碱石灰 \(\rm{C.}\)五氧化二磷\(\rm{D.}\)向上排空气法\(\rm{E.}\)排水法\(\rm{F.}\)向下排空气法

              \(\rm{④}\)检验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如图1所示),并测定电离平衡常数Kb.

              (1)实验室可用浓氨水和X固体制取NH3,X固体可以是 ______
              A.生石灰    B.无水氯化钙    C.五氧化二磷    D.碱石灰
              (2)检验三颈瓶集满NH3的方法是 ______
              (3)关闭a,将带有装满水的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塞紧c口, ______ ,引发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图2中 ______ 点时喷泉最剧烈.
              (4)从三颈瓶中用 ______ (填仪器名称)量取20.00mL氨水至锥形瓶中,用0.05000mol/L HC1滴定.用pH计采集数据、电脑绘制滴定曲线如图3所示.
              (5)据图3计算,当pH=11.0时,NH3•H2O电离平衡常数Kb近似值,Kb______
            • 7.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氨的性质后讨论:运用类比的思想,既然氨气具有还原性,能否象H2那样还原CuO呢?他们设计实验制取氨气并探究上述问题.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下列研究:
              (一)制取氨气
              (1)实验室制备氨气,下列方法中适宜选用的是 ______ (填编号)
              ①氯化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共热;     ②固体氢氧化钠中滴加浓氨水;
              ③固态氯化铵加热分解;               ④固态硝酸铵加热分解;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二)实验探究
              该小组成员设计实验探究氨气还原性及产物,提供实验装置如下:

              (3)请你根据提供的装置从左至右连接接口序号 ______
              (4)该装置在设计上有一定的缺陷,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你对该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______
              (5)利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CuO全部变为红色物质,无水CuSO4变蓝,同时生成一种无污染的气体.请写出NH3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6)装置B的作用是: ______
              (三)提出并解决问题
              (7)有同学认为:NH3与CuO反应生成的红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2O.已知Cu2O是红色粉末,是一种碱性氧化物,在酸性溶液中,Cu+能自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验该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Cu2O: ______
            • 8. 氮的氢化物NH3和N2H4有广泛应用.
              (1)已知25℃时,几种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如下表所示:
              氢氧化物 Cu(OH)2 Fe(OH)3 Fe(OH)2 Mg(OH)2
              Ksp 2.2×10-20 4.0×10-38 8.0×10-16 1.8×10-11
              向Cu2+、Mg2+、Fe3+、Fe2+浓度都为0.01mol•L-1的溶液中缓慢滴加稀氨水,产生沉淀的先后顺序为 (用化学式表示) ______
              (2)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工业上,制备肼(N2H4)的方法之一是用次氯酸钠溶液在碱性条件下与氨气反应.以石墨为电极,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______
              (3)在3L密闭容器中,起始投入4molN2和9mol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平衡时仅改变温度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温度(K) 平衡时NH3的物质的量(mol)
              T1 2.4
              T2 2.0
              已知:破坏1molN2(g)和3molH2(g)中的化学键消耗的总能量小于破坏2molNH3(g)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
              ①则T1______ T2(填“>”、“<”或“=”)
              ②在T2K下,经过10min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则0~10min内H2的平均速率v(H2)= ______ ,平衡时N2的转化率α(N2)= ______ .若再增加氢气浓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下列图象分别代表焓变(△H)、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N2体积分数φ(N2)和气体密度(ρ)与反应时间关系,其中正确且能表明该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