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现有一可导热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A,和一可导热容积可变的容器B.关闭K2,将等量且少量的NO2通过K1、K3分别充入A、B中,反应起始时,A、B的体积相同.(已知:2NO2⇌N2O4;△H<0)
              (1)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A、B中生成的N2O4的速率是VA______ VB.(填“>”、“<”、“=”);若打开活塞K2,气球B将 ______ (填:变大、变小、不变).
              (2)若在A、B中再充入与初始量相等的NO2,则达到平衡时,NO2的转化率αA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不变);若通入等量的Ne气,则达到平衡时,A中NO2的转化率将 ______ ,B中NO2的转化率将 ______ (填:变大、变小、不变).
              (3)室温下,若A、B都保持体积不变,将A套上一个绝热层,B与外界可以进行热传递,则达到平衡时, ______ 中的颜色较深.
              (4)若在容器A中充入4.6g的NO2,达到平衡后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57.5,则平衡时N2O4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
            • 2. 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 (g)⇌2SO3(g)   (△H<0)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K= ______
              (2)降低温度,该反应K值 ______ ,二氧化硫转化率 ______ ,化学反应速度 ______ (以上均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600℃时,在一密闭容器中,将二氧化硫和氧气混合,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反应处于第一次平衡状态的时间是 ______
              (4)据图判断,反应进行至20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 (用文字表达),10-15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能是 ______ (填写编号)
              a.加了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降低温度       d.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 3. 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请回答:

              三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和K3推断反应③为△H3______ 0(填“>”成“<”)根据反应①和反应②可推导出K1、K2和K3的关系式: ______
            • 4.
              接触法制硫酸的核心反应是\(\rm{2SO_{2}(g)+O_{2}(g)⇌2SO_{3}(g)}\);\(\rm{\triangle H < 0}\)。
              \(\rm{(1)}\)生产中用通入过量的氧气能使\(\rm{SO_{2}}\)的转化率 ______ ,增大压强平衡混合气中\(\rm{SO_{2}}\)的百分含量 ______ \(\rm{(}\)填“增大”、“减小”、“不变”\(\rm{)}\)。
              \(\rm{(2)}\)该反应的平衡常数\(\rm{K}\)值的表达式:\(\rm{K=}\) ______ ;升高温度,\(\rm{K}\)值将 ______ \(\rm{(}\)填“增大”、“减小”、“不变”\(\rm{)}\)
              \(\rm{(3)}\)工业上该反应的温度控制在\(\rm{450℃}\)左右,原因是 ______ 。
            • 5.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rm{2SO_{2}}\) \(\rm{(g)+O_{2}}\) \(\rm{(g)=2SO_{3}}\) \(\rm{(g)\triangle H < 0}\)达到平衡状态
              \(\rm{①}\)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是 ______
              \(\rm{②}\)其他条件不变时降低温度,二氧化硫的转化率 ______ ,\(\rm{(}\)填“增大”、“不变”、“减少”\(\rm{)}\)化学反应速率 ______ \(\rm{(}\)填“增大”、“不变”、“减少”\(\rm{)}\)
            • 6.

              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rm{K}\)与温度\(\rm{T}\)的关系如下:\(\rm{CO_{2}(g)+H_{2}(g)⇌ CO(g)+H_{2}O(g)}\),其化学平衡常数\(\rm{K}\)和温度\(\rm{t}\)的关系如下表:



              \(\rm{(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rm{K=}\)________。

              \(\rm{(2)}\)若\(\rm{830 ℃}\)时,向容器中充入\(\rm{1 mol CO}\)、\(\rm{5 mol H_{2}O}\),反应达到平衡后,其化学平衡常数\(\rm{K}\)________\(\rm{1.0(}\)选填“大于”、“小于”、“等于”\(\rm{)}\)

              \(\rm{(3)}\)该反应正方向为_________\(\rm{(}\)放热反应、吸热反应\(\rm{)}\)

              \(\rm{(4)800 ℃}\) 在固定容器的密闭容器中放入混合物,各物质浓度为\(\rm{c(CO)=0.01 mol·L^{-1,}c(H_{2}O)=0.03 mol·L^{-1}}\),\(\rm{c(CO_{2})=0.01 mol·L^{-1}}\),\(\rm{c(H_{2})=0.05 mol·L^{-1}}\),此时刻________\(\rm{(}\)填“是”、“否”或“不能确定”\(\rm{)}\)为平衡状态,此时\(\rm{v_{正}}\)________\(\rm{v_{逆}(}\)填“\(\rm{=}\)”、“\(\rm{ > }\)”、“\(\rm{ < }\)”或“不能确定”\(\rm{)}\)。

            • 7. 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2(g)+6H2(g)CH3OCH3(g)+3H2O(g);△H
              ①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______
              ②已知在某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该反应的△H ______ (填“>”“<”或“=”)0.若温度不变,减小反应投料比,则K将 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③二甲醚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效率高等优点,若电解质为酸性,二甲醚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 ______
            • 8. 氨是合成硝酸、铵盐和氮肥的基本原料,回答下列问题:
              (1)由N2O和NO反应生成N2和NO2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2)NH4NO3(s)加热分解可得到N2O和H2O,250℃时,硝酸铵在密闭容器中分解达到平衡,该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______
              (3)常温下,要除去NH4Cl溶液中的杂质Fe3+,加入氨水调至溶液的pH等于8,使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过滤后滤液中残留c(Fe3+)= ______ mol/L.[已知KspFe(OH)3=4.0×10-38]
              (4)污染环境的NO2气体可用氨水吸收生成NH4NO3氮肥,25℃时,若向含2mol NH4NO3的溶液中滴加1L氨水后使溶液呈中性,则所滴加氨水的浓度为 ______ mol/L.(已知氨水的电离平衡常数取Kb=2×10-5mol/L)
            • 9. 在一个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N2和6mol H2,发生反应:N2(g)+3H2(g)⇌2NH3(g)△H<0,5min时达到平衡,测得c(NH3)=0.5mol•L-1
              (1)该条件下此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 ______
              (2)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H2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______
              (3)若平衡时,移走1mol N2和3mol H2,在相同温度下再次达到平衡时c(NH3______ 0.25mol•L-1 (填“>”、“<”或“=”).
            • 10. 30K时,密闭容中生下列可逆反应:
              CO(g)+2O(g⇌C2(g+H2(g)△H,试回下列问题:
              若起始时c(CO)=2ml•1,c(H2O)=3ol•-1,达平衡CO的转化60%,则在该温度,该应的常数K= ______
              若降低温度,该应的值将 ______ ,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将 ______ (均填“增大“减小”或“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