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含氮化合物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铁制容器储存稀硝酸
              B.实验室用排空气集气法收集\(\rm{NO}\)气体
              C.实验室可用氨水与硫酸铝溶液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D.\(\rm{NO_{2}}\)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硝酸
            • 2.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或用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硝酸是易挥发的强酸
              B.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
              C.\(\rm{CO}\)是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rm{Fe^{3+}}\)可以与\(\rm{KSCN}\)溶液反应生成血红色沉淀
            • 3.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rm{(}\)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略去\(\rm{)}\)。其中\(\rm{A}\)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rm{B}\)、\(\rm{C}\)、\(\rm{D}\)、\(\rm{E}\)均为单质,\(\rm{G}\)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rm{F}\)是胃酸的主要成分,\(\rm{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rm{4}\)是工业制\(\rm{X}\)的主要反应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G}\)的电子式为________。

              \(\rm{(2)I}\)的化学式为________。

              \(\rm{(3)}\)写出反应\(\rm{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反应\(\rm{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rm{(}\)部分生成物与反应条件已略去\(\rm{)}\)。其中\(\rm{A}\)是最常见的无色液体,\(\rm{B}\)、\(\rm{C}\)、\(\rm{D}\)、\(\rm{E}\)均为单质,\(\rm{G}\)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碱性气体,\(\rm{F}\)是胃酸的主要成分,\(\rm{K}\)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反应\(\rm{4}\)是工业制\(\rm{X}\)的主要反应之一。

              \(\rm{(1) G}\)的电子式为________。

              \(\rm{(2) I}\)的化学式为________。

              \(\rm{(3)}\)写出反应\(\rm{2}\)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写出反应\(\rm{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是N2O5
              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NO气体
              C.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由NH3→N2,从原理上看,NH3可与NO2反应实现
            • 6.
              依据图中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rm{X}\)是\(\rm{N_{2}O_{5}}\)
              B.可用排空气法收集\(\rm{NO}\)气体
              C.工业上以\(\rm{NH_{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
              D.由\(\rm{NH_{3}→N_{2}}\),从原理上看,\(\rm{NH_{3}}\)可与\(\rm{NO_{2}}\)反应实现
            • 7.
              三氟化氮\(\rm{(NF_{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由氟与氨反应制得.
              \(\rm{(1)}\)该反应的方程式为\(\rm{NH_{3}+F_{2}→NF_{3}+NH_{4}F}\),配平方程式并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______ .
              \(\rm{(2)27.0mL}\) \(\rm{NF_{3}}\)和水充分反应,生成 \(\rm{18.0mL}\) \(\rm{NO(}\)同温、同压下\(\rm{)}\),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NF_{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一旦\(\rm{NF_{3}}\)在空气中泄漏,还是易于发现的\(\rm{.}\)该气体泄漏时的现象是 ______ .
            • 8.
              氮是生命物质的重要组成元素之一,含氮物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
              \(\rm{(1)}\)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 ______ ;氮离子\(\rm{(N^{3-})}\)核外有 ______ 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rm{N_{4}}\)分子的空间结构如图:,它是一种 ______ 分子\(\rm{.(}\)填“极性”或“非极性”\(\rm{)}\)
              \(\rm{(2)}\)氨气是人工固氮的产物,它极易溶于水\(\rm{(1}\):\(\rm{700)}\),生成\(\rm{NH_{3}⋅H_{2}O.}\)请设计实验证明\(\rm{NH_{3}⋅H_{2}O}\)是弱碱 ______ .
              \(\rm{(3)}\)向\(\rm{100mL}\) \(\rm{0.1mol/L}\)的盐酸中通入\(\rm{0.02mol}\)氨气,充分吸收后测得溶液呈碱性\(\rm{.}\)则该溶液中\(\rm{NH_{3}⋅H_{2}O}\)、\(\rm{NH_{4}^{+}}\)、\(\rm{Cl^{-}}\)三种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 ______ .
              \(\rm{(4)}\)铵盐可用作氮肥,实验室检验铵盐中的\(\rm{NH_{4}^{+}}\)时,可取少量铵盐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强碱浓溶液,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 ______ ,说明有\(\rm{NH_{4}^{+}}\).
              \(\rm{(5)NaN_{3}}\)可用于制造汽车安全气囊,当汽车遇到撞击时,\(\rm{NaN_{3}}\)能迅速分解产生\(\rm{Na}\)和\(\rm{N_{2}.}\)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每生成\(\rm{3mol}\) \(\rm{N_{2}}\)时,转移电子 ______ \(\rm{mol}\).
            • 9. 为了更简便地制取干燥的NH3,适合的方法是(  )
              A.NH4Cl与浓H2SO4混合共热,生成的气体用碱石灰进行干燥
              B.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用烧碱进行干燥
              C.加热浓氨水,气体用碱石灰干燥
              D.加热NH4HCO3,气体用P2O5干燥
            • 10. 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氮的化合物的性质,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A处是气体发生装置.按如图连接好各仪器,检验装置气密性后,先将C处铂丝网加热至红热,再将A处产生的无色气体通入B装置,片刻后可观察到F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装置A中制取气体时限用一种试剂,则该试剂是 ______ (填字母).
              a.NH4HCO3   B.NH4Clc.Ca(OH)2  D.浓氨水
              (2)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C处加热片刻后撤去酒精灯,铂丝仍保持红热,原因是
              ______
              (4)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若进入F装置的物质成分和质量一定,向F中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______ (填字母)可使铜片溶解的质量增多.
              a.Na2CO3  B.NaClc.CuSO4  D.H2SO4
              (5)待实验结束后,将B中固体混合物溶于500mL 1.0mol•L-1的盐酸中,产生无色混合气体甲,溶液呈中性,则实验前B中原有Na2O2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  mol.
              (6)从安全与环保角度考虑,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明显缺陷,并提出修改建议: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