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rm{①NH_{3}}\),\(\rm{②NO_{2}}\),进行喷泉实验\(\rm{.}\)经充分反应后,理论上两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rm{(}\)    \(\rm{)}\)

              A.\(\rm{① > ②}\)
              B.\(\rm{① < ②}\)
              C.\(\rm{①=②}\)
              D.不能确定
            • 2. 下列实验操作或对实验事实的叙述,正确的是\(\rm{(}\)  \(\rm{)}\)
              A.用氨气做喷泉实验主要是利用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这一性质
              B.常温下,浓\(\rm{H_{2}SO_{4}}\)可贮存于铁制或铝制容器中
              C.用瓷坩锅高温熔融\(\rm{NaOH}\)
              D.向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以确定其中是否含有\(\rm{SO_{4}^{2-}}\)
            • 3. 氨气是化学实验室常需制取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通常有两种方法:
              方法一 固体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共热
              方法二 固体氢氧化钠与浓氨水反应
              \(\rm{①}\)下面的制取装置图中,方法一应选用装置________\(\rm{(}\)填“\(\rm{A}\)”或“\(\rm{B}\)”,下同\(\rm{)}\)。

              \(\rm{②}\)写出方法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在制取后,如果要干燥氨气,应选用的干燥剂是________,收集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

              A.浓硫酸 \(\rm{B.}\)碱石灰 \(\rm{C.}\)五氧化二磷\(\rm{D.}\)向上排空气法\(\rm{E.}\)排水法\(\rm{F.}\)向下排空气法

              \(\rm{④}\)检验是否收集满氨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用图甲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B.用图乙装置分离汽油和水
              C.用图丙装置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D.用图丁装置验证氨气的溶解性和氨水的碱性
            • 5.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正确的操作是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B.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且氨水有碱性
              C.将烧瓶中形成的溶液加热,不会发生现象改变
              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 6.

              下列实验正确的是

              A.配制一定浓度溶液
              B.配制一定浓度溶液
              C.铁的析氢腐蚀
              D.验证氨气易溶于水
            • 7.

              硫酸亚铁铵\(\rm{[(NH_{4})_{2}Fe(SO_{4})_{2}]}\)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用途十分广泛。它可以作净水剂,在无机化学工业中,它是制取其它铁化合物的原料。


              【査阅资料】隔绝空气加热至\(\rm{500℃}\)时硫酸亚铁铵能完全分解,分解产物中含有铁氧化物、硫氧化物、氨气和水蒸气等。


              【实验探究】某化学小组选用下图所示部分装置进行实验\(\rm{(}\)部分夹持装置略\(\rm{)}\)



              \(\rm{(1)}\)验证分解产物中含有氨气和水蒸气,并探究残留固体成分。
              \(\rm{①}\)所选用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rm{(}\)     \(\rm{)}\)。\(\rm{(}\)填字母序号\(\rm{)}\)

              A.\(\rm{A-B-C-D B.A-C-B-D C.A-D-B-C D.A-D-C-B}\)

              \(\rm{②}\)取\(\rm{A}\)中残留固体,加入适量稀硫酸,使其完全溶解得到溶液\(\rm{B}\),下列哪组实验能够证明\(\rm{A}\)中残留固体仅为\(\rm{Fe_{2}O_{3}}\),而不含 \(\rm{FeO}\) 或 \(\rm{Fe_{3}O_{4}(}\)       \(\rm{)(}\)填字母序号\(\rm{)}\)

              A.向溶液\(\rm{B}\)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不褪色

              B.向溶液\(\rm{B}\)中加入苯酚,溶液呈紫色

              C.向溶液\(\rm{B}\)中通入足量氯气,加入硫氰酸钾溶液变红色

              D.向溶液\(\rm{B}\)中加入铁氰化钾溶液,无现象


              \(\rm{(2)}\)探究分解产物中的硫氧化物,连接装置\(\rm{A—E—F—B}\)进行实验。
              \(\rm{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rm{E}\)中没有明显现象,\(\rm{F}\)中溶液褪色,据此得出该硫化物是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②}\)实验证明\(\rm{(NH_{4})_{2}Fe(SO_{4})_{2}}\)受热分解除上述产物外,还有\(\rm{N_{2}}\)生成,写出\(\rm{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现代传感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rm{.}\)某小组用传感技术测定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变化来认识喷泉实验的原理\(\rm{(}\)图\(\rm{1)}\).

              \(\rm{(1)}\)制取氨气\(\rm{.}\)烧瓶中制取\(\rm{NH_{3}}\)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检验三颈瓶集满\(\rm{NH_{3}}\)的方法是 ______ ;
              \(\rm{(2)}\)关闭\(\rm{a}\),将吸有\(\rm{2mL}\)水的胶头滴管塞紧颈口\(\rm{c}\),打开\(\rm{b}\),完成喷泉实验,电脑绘制三颈瓶内气压变化曲线\(\rm{(}\)图\(\rm{2).}\)图\(\rm{2}\)中 ______ 点时喷泉最剧烈.
            • 9. 已知氨可以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得到氮气和金属铜,反应方程式为\(\rm{2NH_{3}+3CuO=N_{2}+3H_{2}O+3Cu}\),用示意图中的装置可以实现该反应\(\rm{.}\)回答下列问题:

              \(\rm{(1)A}\)中实验室制备氨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rm{(2)B}\)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
              \(\rm{(3)}\)实验时\(\rm{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该反应中氨的作用是______剂\(\rm{.(}\)填氧化或还原\(\rm{)}\)
              \(\rm{(4)E}\)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
            • 10. 某化学实验小组,通过\(\rm{Li_{3}N}\)固体水解生成氢氧化锂和氨气的反应制氨气,并进行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探究\(\rm{.}\)如下图所示,给出了本实验可供选择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按该方法制氨气时,应选用上述装置中的 ______ \(\rm{(}\)填装置代码,下同\(\rm{)}\)做氨气发生装置.
              \(\rm{(2)}\)为检验氨气还原氧化铜反应后生成\(\rm{Cu}\)、\(\rm{H_{2}O}\)、\(\rm{N_{2}}\),氨气发生装置后应依次连接 ______ \(\rm{→C→}\) ______ \(\rm{→}\) ______ \(\rm{→}\) ______ .
              \(\rm{(3)}\)在\(\rm{C}\)装置前后连接的装置中,填充的药品按前后顺序分别为 ______ 、 ______ .
              \(\rm{(4)}\)有资料提出:\(\rm{CuO}\)被还原时,当黑色固体完全变为红时,不一定完全转化为\(\rm{Cu}\),可能还含有\(\rm{Cu_{2}O.}\)已知查阅到一离子反应方程式:\(\rm{Cu_{2}O+2H^{+}═Cu^{2+}+Cu+H_{2}O.}\)依据该信息,若证明\(\rm{C}\)处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有\(\rm{Cu_{2}O}\),请设计实验: ______ .
              \(\rm{(5)}\)实验时充分加热,至\(\rm{C}\)装置质量不再减轻为止\(\rm{.}\)实验完毕后,若实验测得收集的\(\rm{N_{2}}\)体积为\(\rm{aL(}\)已折算为标准状况\(\rm{).}\)则若用\(\rm{CH_{4}}\)还原同样多\(\rm{CuO}\),理论上最少需要\(\rm{CH_{4}}\)的体积为\(\rm{(}\)标准状况,用含字母\(\rm{a}\)的代数式表示\(\rm{)}\) ______ L.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