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一定不正确的是\(\rm{(}\)  \(\rm{)}\)
              A.向\(\rm{FeCl_{2}}\)溶液中滴加 \(\rm{NH_{4}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B.\(\rm{KAl(SO_{4})_{2}⋅12H_{2}O}\)溶于水可形成\(\rm{Al(OH)_{3}}\)胶体
              C.\(\rm{NH_{4}Cl}\)与\(\rm{Ca(OH)_{2}}\)混合加热可生成\(\rm{NH_{3}}\)
              D.\(\rm{Cu}\)与\(\rm{FeCl_{3}}\)溶液反应可生成\(\rm{CuCl_{2}}\)
            • 2.

              同温同压下,两个等体积的干燥圆底烧瓶中分别充满:\(\rm{①NH_{3}}\),\(\rm{②NO_{2}}\),进行喷泉实验\(\rm{.}\)经充分反应后,理论上两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为\(\rm{(}\)    \(\rm{)}\)

              A.\(\rm{① > ②}\)
              B.\(\rm{① < ②}\)
              C.\(\rm{①=②}\)
              D.不能确定
            • 3. 下列装置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
              A.
              比较MnO2和FeO3的催化效果
              B.
              制取并收集CO2气体
              C.
              确认CO2和NaOH已发生反应
              D.
              形成蓝色喷泉
            • 4. 下列有关实验或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如图1,检验溴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产生的乙烯
              B.如图2,做喷泉实验时先挤压胶头滴管,后松开止水夹
              C.酸碱中和滴定前,滴定管和锥形瓶在用蒸馏水洗涤后均需用待装溶液润洗
              D.用托盘天平称取1.06g无水碳酸钠,溶于250mL水,配制0.04mol•L-1Na2CO3溶液
            • 5.
              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rm{4}\)个喷泉实验方案\(\rm{.}\)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现象的是\(\rm{(}\)  \(\rm{)}\)
              A.挤压装置\(\rm{①}\)的胶头滴管使\(\rm{CCl_{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B.挤压装置\(\rm{②}\)的胶头滴管使\(\rm{NaOH}\)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
              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rm{③}\)的\(\rm{a}\)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
              D.向装置\(\rm{④}\)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酸并打开止水夹
            • 6.

              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
              B.
              C.
              D.
            • 7.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丁

              A.用图甲装置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B.用图乙装置分离汽油和水
              C.用图丙装置验证葡萄糖的还原性 
              D.用图丁装置验证氨气的溶解性和氨水的碱性
            • 8.

              如图是实验室进行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的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正确的操作是先打开止水夹,再挤压出胶头滴管中的水
              B.该实验说明氨气是一种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且氨水有碱性
              C.将烧瓶中形成的溶液加热,不会发生现象改变
              D.形成“喷泉”的原因是氨气溶于水后,烧瓶内的气压小于大气压
            • 9. 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氨气
              B.
              吸收多余氨气
              C.
              收集NO
              D.
              收集NO2
            • 10. 下列实验操作或检验正确的是(  )
              A.菁优网
              收集氯气
              B.菁优网
              转移溶液
              C.菁优网
              模拟工业制备并检验氨气
              D.菁优网
              用海水制少量蒸馏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