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验室可用酒精、浓硫酸作试剂来制取乙烯,但实验表明,还有许多副反应发生,如反应中会生成SO2、CO2、水蒸气等无机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备纯净的乙烯并探究乙烯与单质溴能否反应及反应类型。

              (1)为实现上述实验目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各装置限用一次),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当C中观察到______时,表明单质溴能与乙烯反应;若D中______,表明C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若D没有出现前面所描述的现象时,表明C中发生的是______反应,则D装置中溶液的作用______。
            • 2. 下列有关实验装置及用途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A.a装置检验消去反应后有丙烯生成
              B.b装置检验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C.c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乙烯
              D.d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 3.

              以下实验:\(\rm{①}\)为检验\(\rm{RX}\)是碘代烷,将\(\rm{RX}\)与\(\rm{NaOH}\)水溶液混合后再加入\(\rm{AgNO_{3}}\)溶液;\(\rm{②}\)实验室里用无水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rm{140℃}\)制乙烯;\(\rm{③}\)用锌和稀硝酸反应制取氢气,用排水法收集氢气;\(\rm{④}\)在试管中加入\(\rm{2mL10\%}\)的\(\rm{CuSO_{4}}\)溶液,滴入\(\rm{2\%}\)的\(\rm{NaOH}\)溶液\(\rm{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溶液\(\rm{0.5mL}\),加热至沸腾来检验醛基;\(\rm{⑤}\)用苯和溴水在\(\rm{Fe}\)催化下可制得溴苯。其中可能失败的实验是

              A.\(\rm{①②③④⑤}\)      
              B.\(\rm{①④⑤}\)      
              C.\(\rm{③④⑤}\)      
              D.\(\rm{③⑤}\)
            • 4.

              Ⅰ\(\rm{.}\)如图是实验室制乙烯的发生装置和乙烯性质实验装置,反应原理为\(\rm{CH_{3}CH_{2}OH\underset{170℃}{\overset{浓硫酸}{——→}}CH_{2}═CH_{2}↑+H_{2}O}\),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rm{1}\)中仪器\(\rm{①}\)、\(\rm{②}\)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收集乙烯气体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向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通入乙烯\(\rm{(}\)如图\(\rm{2)}\),溶液的颜色很快褪去,该反应属于_______\(\rm{(}\)填反应类型\(\r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Ⅱ\(\rm{.}\)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硫。有人设计下列实验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图中\(\rm{①}\)、\(\rm{②}\)、\(\rm{③}\)、\(\rm{④}\)装置盛放的试剂是下列中的\(\rm{(}\)将正确选项填入空格内\(\rm{)}\):

              \(\rm{①}\)________;\(\rm{②}\)________;\(\rm{③}\)________;\(\rm{④}\)________。

              A.品红溶液             \(\rm{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硫酸               \(\rm{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rm{(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使用装置\(\rm{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使用装置\(\rm{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确认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项目

              分析

              \(\rm{A}\)

              制备乙烯、制备硝基苯

              实验时均用到了温度计

              \(\rm{B}\)

              乙烯制备乙醇、氯乙烷制备乙醇

              属于同一反应类型

              \(\rm{C}\)

              丙烯可以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褪色原理不同

              \(\rm{D}\)

              乙醇燃烧、乙醇使重铬酸钾变色

              均为氧化反应

              A.\(\rm{A}\)    
              B.\(\rm{B}\)   
              C.\(\rm{C}\)   
              D.\(\rm{D}\) 
            • 6.

              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一定需要插入液面以下的

              \(\rm{①}\)制备\(\rm{Fe(OH)_{2}}\)时将\(\rm{NaOH}\)溶液滴入\(\rm{FeSO_{4}}\)溶液中所用的胶头滴管

              \(\rm{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rm{③}\)分馏石油时控制温度所用的温度计

              \(\rm{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

              \(\rm{⑤}\)向\(\rm{BaCl_{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所用的胶头滴管

              A.\(\rm{③⑤}\)   
              B.\(\rm{②⑤}\)   
              C.\(\rm{①②④}\)   
              D.\(\rm{①②③④⑤}\)
            • 7.

              实验室制取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装置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rm{(1)}\) 烧瓶中除反应物以外,还应放\(\rm{2-}\) \(\rm{3}\)块碎瓷片,目的是___________。

              \(\rm{(2)}\) 烧瓶中产生乙烯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rm{(3)}\) 反应开始后,可观察到\(\rm{C}\)和\(\rm{D}\)中共同的现象是___________;

              \(\rm{C}\) 中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rm{D}\) 中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反应。

              \(\rm{(4)}\) 反应结束冷却至室温,处理烧瓶中废液发现,反应液变黑、且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气体,其原因是___________。

              \(\rm{(5)}\) \(\rm{10\%}\)的\(\rm{NaOH}\)溶液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

            • 8. 乙醇是制取饮料、香精、染料、涂料、洗涤剂等产品的原料.

              完成下列填空:
              \(\rm{\left( 1 \right)}\)实验室用乙醇制取乙烯时,浓硫酸的用量远远超过作为催化剂的正常用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left( 2 \right)}\)验证乙烯加成反应性质时,需对乙烯气体中的干扰物质进行处理,可选用的试剂是______\(\rm{{\ \ \ \ \ }(}\)填写化学式\(\rm{)}\);能确定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了加成反应的事实是______\(\rm{{.}(}\)选填编号\(\rm{)a{.}}\)
              溴水褪色\(\rm{{\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b{.}}\)有油状物质生成
              \(\rm{c{.}}\)反应后水溶液酸性增强\(\rm{{\ \ \ \ \ \ \ }d{.}}\)反应后水溶液接近中性
              \(\rm{(3)}\)实验室用乙醇和乙酸制备乙酸乙酯时,甲乙两套装置

              如图\(\rm{1}\)都可以选用\(\rm{{.}}\)关于这两套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rm{{.}(}\)选填编号\(\rm{)}\)

              \(\rm{a{.}}\)甲装置乙酸转化率高     \(\rm{b{.}}\)乙装置乙酸转化率高
              \(\rm{c{.}}\)甲装置有冷凝回流措施   \(\rm{d{.}}\)乙装置有冷凝回流措施
              \(\rm{(4)}\)用乙装置实验时,提纯乙中乙酸乙酯的流程如图\(\rm{3}\)
              以上流程中试剂\(\rm{A}\)的化学式是__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操作Ⅲ一般适用于分离______混合物.
              \(\rm{(5)}\)如图\(\rm{2}\)是用乙醇制备溴乙烷的装置,实验中有两种加料方案:
              \(\rm{{①}}\)先加溴化钠\(\rm{{→}}\)再加乙醇\(\rm{{→}}\)最后加\(\rm{1}\):\(\rm{1}\)浓硫酸;
              \(\rm{{②}}\)先加溴化钠\(\rm{{→}}\)再加\(\rm{1}\):\(\rm{1}\)浓硫酸\(\rm{{→}}\)最后加乙醇.
              按方案\(\rm{{①}}\)和\(\rm{{②}}\)实验时,产物都有明显颜色,若在试管中加入______,产物可变为无色\(\rm{{.}}\)与方案\(\rm{{①}}\)相比较,方案\(\rm{{②}}\)的明显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发生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瓶中加入乙醇、浓硫酸和碎瓷片

              B.反应温度控制在\(\rm{140℃}\)

              C.导出的气体中只有乙烯 
              D.可用向上排气法收集乙烯
            • 10.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rm{A}\)

              向\(\rm{1 mL 1\%}\)的\(\rm{NaOH}\)溶液中加入\(\rm{2 mL 2\%}\)的\(\rm{CuSO_{4}}\)溶液,振荡后再加入\(\rm{0.5 mL}\)有机物\(\rm{X}\),加热煮沸

              未出现砖红色沉淀

              \(\rm{X}\)结构中不含有醛基

              \(\rm{B}\)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rm{170℃}\)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rm{KMnO_{4}}\)溶液中

              \(\rm{KMnO_{4}}\)溶液褪色

              不能证明乙烯能使\(\rm{KMnO_{4}}\)溶液褪色

              \(\rm{C}\)

              溴乙烷与\(\rm{NaOH}\)溶液加热至不再分层,冷却后加稀硝酸至酸性,再滴加\(\rm{AgNO_{3}}\)溶液

              淡黄色沉淀产生

              卤素原子为溴原子

              \(\rm{D}\)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入溴水,振荡

              无白色沉淀产生

              苯酚与溴水不反应

              A.\(\rm{A}\)   
              B.\(\rm{B}\)   
              C.\(\rm{C}\)   
              D.\(\rm{D}\)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