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一种高分子化合物\(\rm{(VI)}\)是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墙面涂料之一,其合成路线如下\(\rm{(}\)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rm{)}\):

              回答下列问题:
              \(\rm{(1)}\)目前工业上生产乙烯主要是以 ______ 为原料通过 ______ 反应来实现.
              \(\rm{(2)}\)化合物\(\rm{III}\)生成化合物\(\rm{IV}\)的另外一种产物是 ______ \(\rm{.(}\)提示:该反应的逆反应原子利用率为\(\rm{100\%)}\)
              \(\rm{(3)}\)写出合成路线中从化合物\(\rm{IV}\)到化合物\(\rm{VI}\)的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______ .
              \(\rm{(4)}\)下列关于化合物\(\rm{III}\)、\(\rm{IV}\)和\(\rm{V}\)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字母\(\rm{)}\)
              A.化合物\(\rm{III}\)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B.化合物\(\rm{III}\)不可以与\(\rm{NaOH}\) 溶液反应
              C.化合物\(\rm{IV}\)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化合物\(\rm{III}\)、\(\rm{IV}\)和\(\rm{V}\)均可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E.化合物\(\rm{IV}\)和\(\rm{V}\)均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 2.

              甲苯是对煤的综合利用得到的产物之一,其结构简式为。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苯与甲苯的相互关系为________。

              A.同分异构体                         \(\rm{B.}\)同位素

              C.同素异形体                         \(\rm{D.}\)同系物

              \(\rm{(2)}\)甲苯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1 mol}\)甲苯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rm{(3)}\)甲苯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种。

              \(\rm{(4)}\)已知具有结构的物质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区分苯和甲苯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写名称\(\rm{)}\)。

            • 3.

              \(\rm{0.2mol}\)某烃\(\rm{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rm{CO_{2}}\)和\(\rm{H_{2}O}\)各\(\rm{1.2mol.}\)试回答:

              \(\rm{(1)}\)烃\(\rm{A}\)的分子式为____。

              \(\rm{(2)}\)若取一定量的该烃\(\rm{A}\)完全燃烧后,生成\(\rm{CO_{2}}\)和\(\rm{H_{2}O}\)各\(\rm{3mol}\),则有\(\rm{\_}\) \(\rm{\_g}\)烃\(\rm{A}\)参加了反应,燃烧时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氧气____\(\rm{L}\)。

              \(\rm{(3)}\)若烃\(\rm{A}\)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其一氯取代物只有一种,则烃\(\rm{A}\)的结构简式为_____。

              \(\rm{(4)}\)若烃\(\rm{A}\)能使溴水褪色,在催化剂作用下,与\(\rm{H_{2}}\)加成,其加成产物经测定分子中含有\(\rm{4}\)个甲基,烃\(\rm{A}\)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有三种,它们分别为___、___、____。

            • 4.

              \(\rm{A~G}\)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rm{(}\)如图\(\r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rm{(1)}\)常温下含碳量最高的气态烃是_____\(\rm{(}\)填字母\(\rm{);}\) 

              \(\rm{(2)}\)一卤代物种类最多的是_____\(\rm{(}\)填字母\(\rm{);}\) 

              \(\rm{(3)}\)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的是_____\(\rm{(}\)填字母\(\rm{);}\) 

              \(\rm{(4)}\)写出实验室制\(\rm{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rm{;}\) 

              \(\rm{(5)}\)写出\(\rm{F}\)发生硝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为测定某有机化合物\(\rm{A}\)的结构,进行如下实验:

              \(\rm{(}\)一\(\rm{)}\)分子式的确定:

              \(\rm{(1)}\)将有机物\(\rm{A}\)置于氧气流中充分燃烧,实验测得:生成\(\rm{5.4 g H_{2}O}\)和\(\rm{8.8 g CO_{2}}\),消耗氧气\(\rm{6.72 L(}\)标准状况下\(\rm{)}\),则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rm{(2)}\)用质谱仪测定该有机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得到如图\(\rm{1}\)所示质谱图,则其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该物质的分子式是________。

              \(\rm{(3)}\)根据价键理论,预测\(\rm{A}\)的可能结构并写出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二\(\rm{)}\)结构式的确定:

              \(\rm{(4)}\)核磁共振氢谱能对有机物分子中不同位置的氢原子给出不同的峰值\(\rm{(}\)信号\(\rm{)}\),根据峰值\(\rm{(}\)信号\(\rm{)}\)可以确定分子中氢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例如:甲基氯甲基醚\(\rm{(Cl—CH_{2}—O—CH_{3})}\)有两种氢原子如图\(\rm{2}\)。经测定,有机物\(\rm{A}\)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rm{3}\),则\(\rm{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 6. 烃\(\rm{A}\)是一种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分子式为\(\rm{C_{2}H_{4}}\),\(\rm{A}\)进行下图\(\rm{1}\)所示的转化可制得有果香味的液体\(\rm{E(C_{4}H_{8}O_{2})}\),回答下列问题:

              \(\rm{(1)A}\)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 ,\(\rm{B}\)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 ______ .
              \(\rm{(2)①④}\)反应的类型分别是 ______ 、 ______ .
              \(\rm{(3)}\)反应\(\rm{②}\)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4)E}\)的名称为 ______ \(\rm{.}\)实验室由反应\(\rm{④}\)制备\(\rm{E}\)的装置如图\(\rm{2}\),烧杯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 ______ ,长导管的作用是导气和 ______ ,锥形瓶中盛放的液体是 ______ .
            • 7.

              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rm{CH_{3}CH_{2}CH_{2}CH_{2}OH \xrightarrow[{H}_{2}S{O}_{4}∆]{N{a}_{2}C{r}_{2}{O}_{7}} CH_{3}CH_{2}CH_{2}CHO}\),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rm{/℃}\)

              密度\(\rm{/(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rm{11.72}\)

              \(\rm{0.8109}\)

              微溶

              正丁醛

              \(\rm{75.7}\)

              \(\rm{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将\(\rm{6.0gNa_{2}Cr_{2}O_{7}}\)放入\(\rm{100mL}\)烧杯中,加\(\rm{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rm{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rm{B}\)中。在\(\rm{A}\)中加入\(\rm{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rm{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rm{90—95℃}\),在\(\rm{E}\)中收集\(\rm{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rm{75—77℃}\)馏分,产量\(\rm{2.0g}\)。

              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中,能否将\(\rm{Na_{2}Cr_{2}O_{7}}\)溶液加到浓硫酸中,说明理由_____。

              \(\rm{(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若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采取的正确方法是______。

              \(\rm{(3)}\)上述装置图中,\(\rm{B}\)仪器的名称是_____,\(\rm{D}\)仪器的名称是_____。

              \(\rm{(4)}\)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rm{(}\)填正确答案标号\(\rm{)}\)。

              \(\rm{a.}\)润湿         \(\rm{b.}\)干燥      \(\rm{c.}\)检漏         \(\rm{d.}\)标定

              \(\rm{(5)}\)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层\(\rm{(}\)填“上”或“下”\(\rm{)}\)

              \(\rm{(6)}\)反应温度应保持在\(\rm{90—95℃}\),其原因是_____。

              \(\rm{(7)}\)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_ \(\rm{\%}\)。

            • 8. 实验室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是先用乙醇制备出乙烯,再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如下反应:\(\rm{CH_{2}=CH_{2}+Br_{2}→BrCH_{2}CH_{2}Br.}\)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rm{l40℃}\)脱水生成乙醚\(\rm{.}\)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rm{.}\)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装置\(\rm{A}\)中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实验开始要尽可能快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rm{170℃}\),其最主要目的是 ______ .
              A.引发反应    \(\rm{B.}\)加快反应速度     \(\rm{C.}\)防止乙醇挥发     \(\rm{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rm{(3)}\)在装置\(\rm{C}\)中应加入 ______  \(\rm{(}\)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rm{)}\),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rm{B.}\)浓硫酸       \(\rm{C.}\)氢氧化钠溶液      \(\rm{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rm{(4)}\)将\(\rm{1}\),\(\rm{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______ 层\(\rm{(}\)填“上”、“下”\(\rm{)}\).
              \(\rm{(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rm{Br_{2}}\),最好用 ______ 洗涤除去.
              A.水    \(\rm{B.}\)氢氧化钠溶液    \(\rm{C.}\)碘化钠溶液    \(\rm{D.}\)乙醇
              \(\rm{(6)}\)装置\(\rm{B}\)的作用有两个,分别是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rm{D}\)是否发生堵塞和 ______ .
              \(\rm{(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______ 的方法除去.
              \(\rm{(8)}\)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rm{D}\),但又不能过度冷却\(\rm{(}\)如用冰水\(\rm{)}\),其原因是 ______ .
              \(\rm{(9)}\)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