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学习小组欲从含有\(\rm{[Cu(NH_{3})_{4}]SO_{4}}\)、乙醇和氨水的实验室废液中分离乙醇并制备硫酸铜铵\(\rm{[CuSO_{4}⋅(NH_{4})_{2}SO_{4}]}\)固体,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rm{[Cu(NH_{3})_{4}]^{2+}+4H^{+}═Cu^{2+}+4NH_{4}^{+}}\)
              请回答:
              步骤\(\rm{①}\)中,试剂\(\rm{X}\)应采用 ______ 。
              甲、乙两同学取相同量的溶液\(\rm{Y}\)分别进行蒸馏,收集到的馏出液体积相近,经检测,甲同学的馏出液中乙醇含量明显偏低,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硫酸铜铵固体中的\(\rm{NH_{4}^{+\;______}}\)
            • 2. 某金属加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rm{CuSO_{4}}\)、\(\rm{ZnSO_{4}}\)、\(\rm{FeSO_{4}}\)某研究小组利用该污水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其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rm{(}\)填序号\(\rm{)}\).
              A.该工艺流程中发生了\(\rm{3}\)个置换反应
              B.\(\rm{CuSO_{4}}\)与\(\rm{Mg(OH)_{2}}\)发生复分解反应可得\(\rm{Cu(OH)_{2}}\)
              C.步骤\(\rm{①②③④}\)都包含化学变化
              D.滤液\(\rm{A}\)和滤液\(\rm{B}\)含有相同的溶质
              \(\rm{(2)}\)写出步骤\(\rm{①}\)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rm{(3)}\)步骤\(\rm{④}\)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 ______ .
            • 3. (1)下列仪器:①烧杯 ②蒸馏烧瓶 ③冷凝管 ④普通漏斗 ⑤分液漏斗 ⑥蒸发皿 ⑦玻璃棒 ⑧铁架台(带铁圈、铁夹) ⑨酒精灯 ⑩温度计

              ①在过滤时需要用到的有 ______ (填序号,下同).
              ②在蒸馏时需要用到的有 ______
              ③在萃取时需要用到的有 ______
              ④在蒸发结晶时需要用到的有 ______
              (2)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在如图1的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呈 ______ 色;他们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却未见液体流下,原因可能是 ______
              (3)某同学用某种粗盐进行提纯实验,步骤见图2.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步骤①和②的操作名称是 ______
              ②步骤③判断加入盐酸“适量”的方法是 ______ ;步骤④加热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是为了防止 ______ ,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出现时,应 ______ ,用余热使水分蒸干.
              ③猜想和验证:
               猜想   验证的方法 现象 结论
              猜想Ⅰ:固体A中含CaCO3、Mg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并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试管口  
              ______  
              猜想Ⅰ成立
              猜想Ⅱ:固体A中含BaCO3 取少量固体A于试管中,先滴入 ______ ,再滴入Na2SO4溶液 有气泡放出,无白色沉淀  
              ______  
              猜想Ⅲ:最后制得的NaCl晶体中还含有Na2SO4 取少量NaCl晶体溶于试管中的蒸馏水, ______  
              ______  
              猜想Ⅲ成立
            • 4.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以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混合物,试回答:

              (1)操作I的名称是 ______ ,操作Ⅱ的名称是 ______ .如图中括号内的操作步骤均为 ______
              (2)写出生成B的方程式为: ______
              (3)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NaCl固体中肯定含有 ______ (填化学式)杂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向操作(Ⅱ)得到的液体A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 ;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
            • 5.
              为除去食盐固体中混有的少量\(\rm{CaCl_{2}}\),得到纯净的食盐晶体,进行下面的实验.
              \(\rm{(1)}\)请把实验操作步骤或所需仪器填写在横线上.
              实验步骤 所需仪器
              \(\rm{1.}\) ______ 烧杯、玻璃棒
              \(\rm{2.}\)向溶液中滴加\(\rm{Na_{2}CO_{3}}\)溶液至 ______ 烧杯、 ______
              \(\rm{3.}\) ______ 铁架台、玻璃棒、烧杯、 ______
              \(\rm{4.}\)滴加 ______ 溶液至无气泡产生\(\rm{(}\)至中性\(\rm{)}\)
              \(\rm{5.}\) ______ 三脚架、玻璃棒、 ______ 、 ______
              \(\rm{(2)}\)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rm{①}\)实验步骤\(\rm{2}\)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
              \(\rm{②}\)实验步骤\(\rm{4}\)中滴加某溶液至中性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
              \(\rm{③}\)写出上述两步骤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 ______ .
            • 6. 如图是中学化学中常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装置,请根据装置回答问题:
              (1)从氯化钾溶液中得到氯化钾固体,选择装置______(填代表装置图的字母,下同);除去自来水中的Cl-等杂质,选择装置______。
              (2)从碘水中分离出I2,选择装置______,该分离方法的名称为______。
              (3)装置A中①的名称是______。装置B中的分液漏斗在使用之前必须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实验室中取少量海水,进行如下流程的实验:
              海水粗盐食盐水→氯化钠晶体
              粗盐中含Ca2+、Mg2+、Fe3+、SO42-等杂质,需要提纯后才能综合利用。粗盐提纯的步骤有:
              ①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 ②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 ③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④调节溶液的pH等于7 ⑤溶解 ⑥过滤 ⑦蒸发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⑤②③①⑥④⑦b.⑤①②③⑥④⑦
              c.⑤②①③④⑥⑦d.⑤③②①⑥④⑦
            • 7. 某碳素钢锅炉内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硫酸钙、氢氧化镁、铁锈、二氧化硅等.水垢会形成安全隐患,需及时清洗除去.清洗流程如下:
              Ⅰ.加入NaOH和Na2CO3混合液,加热,浸泡数小时;
              Ⅱ.放出洗涤废液,清水冲洗锅炉,加入稀盐酸和少量NaF溶液,浸泡;
              Ⅲ.向洗液中加入Na2SO3溶液;
              Ⅳ.清洗达标,用NaNO2溶液钝化锅炉.
              (1)用NaOH溶解二氧化硅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2)已知:20℃时溶解度/g
              CaCO3 CaSO4 Mg(OH)2 MgCO3
              1.4×10-3 2.55×10-2 9×10-4 1.1×10-2
              根据数据,结合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清洗CaSO4的过程 ______
              (3)在步骤Ⅱ中:
              ①被除掉的水垢除铁锈外,还有 ______
              ②清洗过程中,溶解的铁锈会加速锅炉腐蚀,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______
              (4)步骤Ⅲ中,加入Na2SO3的目的是 ______
              (5)步骤Ⅳ中,钝化后的锅炉表面会覆盖一层致密的Fe2O3保护膜.
              ①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NO2-+□H2O═□N2↑+□ ______ +□ ______
              ②下面检测钝化效果的方法合理的是 ______
              a.在炉面上滴加浓H2SO4,观察溶液出现棕黄色的时间
              b.在炉面上滴加酸性CuSO4溶液,观察蓝色消失的时间
              c.在炉面上滴加酸性K3[Fe(CN)6]溶液,观察出现蓝色沉淀的时间
              d.在炉面上滴加浓HNO3,观察出现红棕色气体的时间.
            • 8.
              \(\rm{(6}\)分\(\rm{)}\)铁、铝的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

                                                                      

              \(\rm{(1)}\)操作\(\rm{X}\)的名称是___________。

              \(\rm{(2)}\)气体\(\rm{A}\)是___________。

              \(\rm{(3)A}\)与\(\rm{Cl_{2}}\)混合光照可能发生爆炸,生成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rm{A}\)在该反应中作为___________\(\rm{(}\)填“氧化剂”或“还原剂”\(\rm{)}\)。

              \(\rm{(4)}\)溶液\(\rm{B}\)中阴离子除\(\rm{OH^{—}}\)外还有___________,溶液\(\rm{D}\)中存在的金属离子为___________。

            • 9.
              某小型化工厂生产皓矾\(\rm{(ZnSO_{4}⋅7H_{2}O)}\)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已知: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到沉淀完全的\(\rm{pH}\)范围分别为\(\rm{Fe(OH)_{3}}\):\(\rm{2.7~3.7}\);\(\rm{Fe(OH)_{2}}\):\(\rm{7.6~9.6}\);\(\rm{Zn(OH)_{2}}\):\(\rm{5.7~8.0}\).
              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加入的试剂\(\rm{①}\)应是 ______ ,其目的是 ______ .
              \(\rm{(2)}\)加入的试剂\(\rm{②}\),供选择使用的有:氯水、\(\rm{NaClO}\)溶液、\(\rm{20\%H_{2}O_{2}}\)溶液、浓硫酸、浓硝酸等,应选用 ______ ,其理由是 ______ .
              \(\rm{(3)}\)加入的试剂\(\rm{③}\)是 ______ ,目的是 ______ .
            • 10.
              \(\rm{(1)}\)除去有机物中的少量杂质\(\rm{(}\)括号内为杂质\(\rm{)}\),请从Ⅰ中选择适当的试剂,从Ⅱ中选择分离提纯方法,用序号填入下表。

                Ⅰ试剂:\(\rm{a.}\)饱和食盐水  \(\rm{b.NaOH}\)溶液  \(\rm{c.}\)新制生石灰  \(\rm{d.}\)浓溴水  \(\rm{e.}\)酸性\(\rm{KMnO_{4}}\)溶液\(\rm{{\,\!}}\)

                 Ⅱ分离提纯方法:\(\rm{A.}\)过滤   \(\rm{B.}\)分液   \(\rm{C.}\)蒸馏   \(\rm{D.}\)重结晶   \(\rm{E.}\)洗气   \(\rm{F.}\)萃取

              混合物

              乙烯\(\rm{(SO_{2})}\)

              乙醇\(\rm{(}\)水\(\rm{)}\)

              苯\(\rm{(}\)苯酚\(\rm{)}\)

              Ⅰ试剂




              Ⅱ方法




              \(\rm{(2)}\)已知葡萄糖含有醛基,试指出以下银镜反应实验过程示意图的错误之处\(\rm{(}\)可不填满,也可自添空格\(\rm{)}\)。

              \(\rm{①}\)                                                                                          

              \(\rm{②}\)                                                                                                              ;

              \(\rm{③}\)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