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rm{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rm{HNO_{3}}\),\(\rm{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rm{C}\)中装有\(\rm{Na_{2}SiO_{3}}\)溶液,试回答:
              \(\rm{(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rm{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rm{(2)B}\)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rm{(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 ______ ,由此得出碳、硅、氮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 ______ .
              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rm{(4)}\)写出\(\rm{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
              \(\rm{(5)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 .
            • 2. 某学习小组用DIS系统(DIS系统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溶液的导电能力来判断滴定终点.实验步骤如下:

              (1)用 ______ (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mL食用白醋,在 ______ (填仪器名称)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mL的 ______ (填仪器名称)中定容,然后将稀释后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
              (2)量取20.00mL上述溶液倒入烧杯中,连接好DIS系统,向烧杯中滴加浓度为0.1000mol•L-1的氨水,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溶液导电能力随氨水体积变化的曲线(见图2).
              ①用滴定管盛氨水前,滴定管要用 ______ 润洗2~3遍,润洗的目的是 ______
              ②氨水与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③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____
            • 3. 完成以下四个小题:
              (1)请完成下列各空:
              ①0.01mol/LCH3COOH溶液的pH ______ 2(填“>”或“<”)
              ②0.1mol/LCH3COONa溶液的pH ______ 7(填“>”或“<”)
              (2)观察比较以上二个小题,试猜想证明某酸(HA)是弱电解质的原理有两个:
              一是: ______
              二是: ______
              (3)请你根据以上原理提出写两种不同方案,证明HA酸是弱电解质:(只需简明写出方案,不需写出具体步骤)
              ______
              ______
              (4)某同学设计采用如下方案来证明HA是弱电解质:
              ①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HA溶液、盐酸,分别配制pH=1的两种酸溶液各100mL;
              ②分别取这两种溶液各10mL,加水稀释为100mL;
              ③各取相同体积的稀释液,同时加入纯度和大小相同的锌粒,如观察到HA溶液中产生H2速率较快的,即可证明HA是弱电解质
              请你评价:该同学的方案难以实现之处和不妥之处,并且重新审视你提出的方案中哪些是不合理的: ______
            • 4. 菁优网某化学小组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装置如图(夹持仪器略):
              实验方案: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1)盐酸与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2)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明显欠缺,该欠缺是 ______
              (3)在欠缺已经得到改正的方案下,反应起始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关系应是 ______ ;最终产生氢气体积的关系应是 ______
              (4)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原因是 ______
              (5)通过比较起始反应的速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6)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向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 ______
            • 5.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
              已知\(\rm{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rm{HNO_{3}}\),\(\rm{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rm{C}\)中装有\(\rm{Na_{2}SiO_{3}}\)溶液,试回答:
              \(\rm{(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rm{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rm{(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rm{(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由此得出碳、硅、氮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
              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rm{(4)}\)写出\(\rm{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rm{(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 6.
              某学习小组用\(\rm{DIS}\)系统\(\rm{(DIS}\)系统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rm{)}\)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溶液的导电能力来判断滴定终点\(\rm{.}\)实验步骤如下:

              \(\rm{(1)}\)用 ______ \(\rm{(}\)填仪器名称\(\rm{)}\)量取\(\rm{10.00mL}\)食用白醋,在 ______ \(\rm{(}\)填仪器名称\(\rm{)}\)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rm{100mL}\)的 ______ \(\rm{(}\)填仪器名称\(\rm{)}\)中定容,然后将稀释后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
              \(\rm{(2)}\)量取\(\rm{20.00mL}\)上述溶液倒入烧杯中,连接好\(\rm{DIS}\)系统,向烧杯中滴加浓度为\(\rm{0.1000mol⋅L^{-1}}\)的氨水,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溶液导电能力随氨水体积变化的曲线\(\rm{(}\)见图\(\rm{2)}\).
              \(\rm{①}\)用滴定管盛氨水前,滴定管要用 ______ 润洗\(\rm{2~3}\)遍,润洗的目的是 ______ .
              \(\rm{②}\)氨水与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rm{③}\)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______ .
            • 7.
              菁优网某化学小组为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rm{.}\)装置如图\(\rm{(}\)夹持仪器略\(\rm{)}\):
              实验方案:在两试管中分别加入过量镁条,同时将两注射器中的溶液注入相应试管中,观察产生氢气的速率和体积.
              \(\rm{(1)}\)盐酸与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rm{(2)}\)在上述实验方案中有一明显欠缺,该欠缺是 ______ .
              \(\rm{(3)}\)在欠缺已经得到改正的方案下,反应起始时,产生氢气的速率关系应是 ______ ;最终产生氢气体积的关系应是 ______ .
              \(\rm{(4)}\)实验中产生的氢气体积比理论值高,可能原因是 ______ .
              \(\rm{(5)}\)通过比较起始反应的速率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rm{(6)}\)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向比较盐酸和醋酸的酸性,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 ______ .
            • 8.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rm{.}\)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rm{(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rm{A}\) ______    \(\rm{B}\) ______
              \(\rm{(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______ 、加药品后,打开\(\rm{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rm{(3)}\)问题探究:\(\rm{(}\)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rm{ > }\)碳酸\(\rm{)}\)
              \(\rm{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装置\(\rm{E}\)中足量酸性\(\rm{KMnO_{4}}\)溶液\(\rm{(}\)具有强氧化性\(\rm{)}\)的作用是 ______ ;
              \(\rm{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
              \(\rm{③}\)依据试管\(\rm{D}\)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 ______ \(\rm{(}\)填“能”或“否”\(\rm{)}\),试管\(\rm{D}\)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