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1)}\)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rm{.}\)试用如图所列各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上述反应所产生的各种产物.
              编号\(\rm{①}\)\(\rm{②}\)\(\rm{③}\)\(\rm{④}\)
              装置
              \(\rm{(2)}\)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rm{(}\)按产物气流从左至右的方向\(\rm{)}\)是\(\rm{(}\)填装置的编号\(\rm{)}\): ______ \(\rm{→}\) ______ \(\rm{→}\) ______ \(\rm{→}\) ______
              \(\rm{(3)B}\)瓶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装置\(\rm{②}\)中所加固体药品是\(\rm{(}\)化学式\(\rm{)}\) ______
              \(\rm{(4)}\)装置\(\rm{③}\)中所盛溶液是 ______\(\rm{ .}\)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rm{(5)}\)装置\(\rm{B}\)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rm{Mn^{2}}\),同时\(\rm{pH}\)降低,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2. 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生成的黑色物质\(\rm{(}\)单质\(\rm{)}\)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
              \(\rm{(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 ______ \(\rm{(}\)填化学式\(\rm{)}\),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rm{(3)}\)根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 ______ \(\rm{(}\)填序号\(\rm{)}\).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rm{(4)}\)将\(\rm{(2)}\)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 ______ ,说明这种气体具有 ______ 性;将\(\rm{(2)}\)中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水中可生成一种不稳定、易分解的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5)}\)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 ______ \(\rm{(}\)填“能”或“不能”\(\rm{)}\),若不能,请填写两种能鉴别的试剂 ______
            • 3.

              下列试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实验\(\rm{I}\):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B.实验\(\rm{II}\):酸性\(\rm{KMnO_{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C.实验\(\rm{III}\):微热稀\(\rm{HNO_{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
              D.实验\(\rm{IV}\):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 4. 在容积为\(\rm{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rm{2 mol SO_{2}}\)和一定量\(\rm{O_{2}}\),发生反应\(\rm{2SO_{2}+O_{2}}\)\(\rm{2SO_{3}}\),当反应进行到\(\rm{4 min}\)时,测得 \(\rm{n}\)\(\rm{(SO_{2})=0.4 mol}\)。若反应进行到\(\rm{2 min}\)时,容器中\(\rm{SO_{2}}\)的物质的量是\(\rm{(}\)  \(\rm{)}\)。
              A.等于\(\rm{1.6 mol}\)
              B.等于\(\rm{1.2 mol}\)
              C.大于\(\rm{1.6 mol}\)
              D.小于\(\rm{1.2 mol}\)
            • 5. 下图是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rm{(1)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rm{(2)}\)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rm{B}\)试管中的现象为_____。
              \(\rm{(3)C}\)试管口浸有\(\rm{NaOH}\)溶液的棉团作用是____。
              \(\rm{(4)}\)如将\(\rm{B}\)试管换成\(\rm{D}\)试管,并从直立导管中向\(\rm{BaCl_{2}}\)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____ 、_____。\(\rm{(}\)要求填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化学式;如有需要,可加装防倒吸装置。\(\rm{)}\)
              \(\rm{(5)}\)实验结束后,证明\(\rm{A}\)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
              \(\rm{(6)}\)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物质出现,经查阅文献获得下列资料。

              资料\(\rm{1}\):

              硫酸浓度\(\rm{mol/L}\)

              黑色物质出现的温度\(\rm{∕℃}\)

              黑色物质消失的温度\(\rm{∕℃}\)

              \(\rm{15}\)

              约\(\rm{150}\)

              约\(\rm{236}\)

              \(\rm{16}\)

              约\(\rm{140}\)

              约\(\rm{250}\)

              \(\rm{18}\)

              约\(\rm{120}\)

              不消失

                

              资料\(\rm{2}\):

              \(\rm{X}\)射线晶体分析表明,铜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的黑色物质为\(\rm{Cu_{2}S}\)、\(\rm{CuS}\)、\(\rm{Cu_{7}S_{4}}\)中的一种或几种。

              仅由上述资料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____。
               \(\rm{a.}\)铜与浓硫酸反应时所涉及的反应可能不止一个
               \(\rm{b.}\)硫酸浓度选择适当,可避免最后产物中出现黑色物质
               \(\rm{c.}\)该反应发生的条件之一是硫酸浓度\(\rm{\geqslant 15 mol·L}\)
               \(\rm{d.}\)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快出现、越难消失
            • 6.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示实验装置\(\rm{(}\)图中省略了夹持仪器\(\rm{)}\)来测定某铁碳合

              金中铁的质量分数,并探究铁与浓硫酸的反应.
              \(\rm{(1)m}\)克铁碳合金中加入过量浓硫酸,未点燃酒精灯前,\(\rm{A}\)、\(\rm{B}\)均无明显现象,其原因是\(\rm{①}\)常温下碳与浓硫酸不反应;\(\rm{②}\) ______ .
              \(\rm{(2)}\)写出加热时\(\rm{A}\)中碳与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3)B}\)中的现象是: ______ ;\(\rm{C}\)的作用是: ______ .
              \(\rm{(4)}\)待\(\rm{A}\)中不再逸出气体时,停止加热,拆下\(\rm{E}\)并称重,\(\rm{E}\)增重\(\rm{bg.}\)则铁碳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rm{(}\)写表达式\(\rm{)}\).
              \(\rm{(5)}\)反应一段时间后,用滴管吸取\(\rm{A}\)中的溶液滴入到适量水中作为试样,试样中所含金属离子的成分有以下三种可能:\(\rm{A}\):只含有\(\rm{Fe^{3+}}\);\(\rm{B}\):只含有\(\rm{Fe^{2+}}\);\(\rm{C}\): ______ \(\rm{.}\)验证\(\rm{C}\)的实验方法是 ______ .
            • 7. Ⅰ\(\rm{.}\)甲同学利用下列装置验证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全部产物

              \(\rm{(1)}\)写出木炭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rm{(2)A}\)中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 ,\(\rm{B}\)、\(\rm{D}\)中加入的试剂都是品红溶液,\(\rm{D}\)中正确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rm{(3)}\)实验时,\(\rm{C}\)中若加入的是滴有淀粉的碘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
              Ⅱ\(\rm{.}\)乙同学只用\(\rm{B}\)、\(\rm{C}\)、\(\rm{D}\)、\(\rm{E}\)装置验证\(\rm{SO_{2}}\)的某些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C}\)中加入的试剂是 ______ ,证明\(\rm{SO_{2}}\)具有氧化性.
              \(\rm{(2)D}\)中加入酸性的\(\rm{KMnO_{4}}\)溶液,证明\(\rm{SO_{2}}\)具有 ______ 性\(\rm{.}\)
              \(\rm{(3)E}\)中加入滴有酚酞的\(\rm{NaOH}\)溶液,证明\(\rm{SO_{2}}\)是 ______ 性气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