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做钠与水反应的实脸并验证①钠的物理性质;②钠和水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开始时,欲使钠与水接触反应,应如何操作? ______
              (2)反应开始后,试管中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 (填写代号)
              A.钠在水层中反应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
              B.钠在两液体界面处反应熔成小球并可能作上下跳动
              C. 钠在水层中反应熔成小球并四处游动
              D.钠不断地减小至消失
              E.钠停留在煤油层中不反应
              F.煤油中有气泡产生
              (3)通过上述现象,能够验证钠的哪些物理性质: ______
              (4)100mL 容量瓶中盛有100mL0.101mol/L的BaCl2溶液,现欲将其稀释成浓度为0.100mol/L的BaCl2溶液(体积仍保持为100mL),所选用的仪器有:10mL量筒、1mL移液管(可准确移取0.10~1.00mL溶液)、胶头滴管.其简单的操作步骤是 ______
            • 2. 下面是有关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
              (1)金属钠的密度比水 ______ (填“大”或“小”),实验室中金属钠通常保存在 ______ 中.取一小块金属钠投入水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取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下列现象中正确的是 ______
              ①熔成小球 ②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③火焰为黄色 ④燃烧后生成白色固体 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A.①②B.①③⑤C.①④⑤D.④⑤
              (3)取(2)中生成的固体放入试管中,加适量水,有无色无味气体放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继续向上述试管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4)一块钠露置于空气中,可观察到如下现象:
              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最终产物白色固体属于 ______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写出银白色变成灰暗色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3. 分别完成实验:a.红磷转变为白磷;b.钠与氧气加热反应.
              现在如图所示三套硬质试管可供选择:(固定装置铁架台和热源酒精灯已省略):

              (1)请简述从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的操作过程 ______
              (2)实验a采用    装置,实验b采用    装置.(添相应序号)
              请简述选择相应装置的理由 ______
              (3)如何用化学方法证明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Na2O2,请简述实验方法:取少量反应后冷却的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 ______
            • 4.
              碳酸钠\(\rm{(Na_{2}CO_{3})}\)和碳酸氢钠\(\rm{(NaHCO_{3})}\)都可作为食用碱.
              \(\rm{(1)}\)用如图装置分别加热上述两种固体,当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则试管中受热的固体是 ______ \(\rm{.}\)通过本实验证明,这两种固体对热的稳定性是\(\rm{Na_{2}CO_{3}}\) ______ 于\(\rm{(}\)选填“强”或“弱”\(\rm{)NaHCO_{3}}\).
              \(\rm{(2)}\)若分别向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稀盐酸,都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其中碳酸氢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rm{(3)}\)钠的化合物中,除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外,还有 ______ 、 ______  等.
            • 5.
              为定性探究乙醇的性质,某化学课外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并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方案Ⅰ:在盛有少量无水乙醇的试管中,加入一粒除去煤油的金属钠,在试管口迅速塞上配有尖嘴导管的单孔塞,点燃放出的气体,并把一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在烧杯壁上出现液滴后,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观察有无混浊产生.
              \(\rm{(1)}\)以上实验设计因缺少必要的步骤而存在安全隐患,请你指出所缺少必要的步骤是 ______ .
              \(\rm{(2)}\)若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发现有混浊,则燃烧产生\(\rm{CO_{2}}\)的物质最可能是
              ______ \(\rm{(}\)写名称\(\rm{)}\).
              方案Ⅱ:\(\rm{(1)}\)取一根铜丝,把其中一端绕成螺旋状\(\rm{(}\)增大接触面积\(\rm{).}\)点燃一盏酒精灯,把绕成螺旋状一端的铜丝移到酒精灯外焰上灼烧\(\rm{(}\)如右图\(\rm{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 .
              \(\rm{(2)}\)把螺旋状铜丝往酒精灯内焰移动,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现象产生的原理: ______ .
            • 6.
              在实验室里,某同学取一小块金属钠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rm{.}\)试完成下列问题:
              \(\rm{(1)}\)切开的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
              \(\rm{(2)}\)将钠投入水中后,钠熔化成一个小球,根据这一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将一小块钠投入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不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A.有气体生成                     \(\rm{B.}\)钠熔化成小球并在液面上游动
              C.烧杯底部有银白色的金属钙生成   \(\rm{D.}\)溶液变浑浊
              \(\rm{(3)}\)钠与水反应过程中,若生成标准状况下\(\rm{224mL}\)的\(\rm{H_{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 .
              \(\rm{(4)}\)根据上述实验过程中钠所发生的有关变化,试说明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目的是 ______ .
            • 7.
              化学活动课上,三组学生分别用图示甲、乙两装置,探究“\(\rm{NaHCO_{3}}\)和\(\rm{Na_{2}CO_{3}}\)与稀盐酸的反应”,按表中的试剂用量,在相同条件下,将两个气球中的固体粉末同时倒入试管中\(\rm{(}\)装置的气密性良好\(\rm{).}\)请回答:
              \(\rm{(1)}\)各组反应开始时, ______ \(\rm{(}\)甲、乙\(\rm{)}\)装置中的气球体积先变大,该装置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rm{(2)}\)当试管中不再有气体生成时,三组实验出现不同现象,试分析原因并填写表的空格。
                试剂用量 实验现象
              \(\rm{(}\)气球体积变化\(\rm{)}\)
              分析原因
              第\(\rm{①}\)组 \(\rm{0.42gNaHCO_{3}}\)
              \(\rm{0.53gNa_{2}CO_{3}}\)
              \(\rm{3mL4mol⋅L^{-1}}\)盐酸
              甲中气球与乙中气球的体积相等 甲、乙盐酸均过量
              \(\rm{n(NaHCO_{3})=n(Na_{2}CO_{3})}\)
              \(\rm{V_{甲}(CO_{2})=V_{乙}(CO_{2})}\)
              第\(\rm{②}\)组 \(\rm{0.3gNaHCO_{3}}\)
              \(\rm{0.3gNa_{2}CO_{3}}\)
              \(\rm{3mL 4mol⋅L^{-1}}\)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rm{A}\): ______
              第\(\rm{③}\)组 \(\rm{0.6gNaHCO_{3}}\)
              \(\rm{0.6gNa_{2}CO_{3}}\)
              \(\rm{3mL 2mol⋅L^{-1}}\)盐酸
              甲中气球比乙中气球的体积大 \(\rm{B}\): ______
              片刻后,乙中气球又缩小,甲中气球的体积基本不变 \(\rm{(}\)用化学方程式表示\(\rm{)}\)
              \(\rm{C}\): ______
            • 8. 在实验室中,可利用碳酸氢钠、氯化钠、氯化铵等物质溶解度的差异,通过饱和食盐水、氨和二氧化碳反应,获得碳酸氢钠晶体,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NH3+CO2+NaCl+H2O═NH4Cl+NaHCO3↓,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______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0℃ 10℃ 20℃ 30℃ 40℃ 50℃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NaHCO3 6.9 8.1 9.6 11.1 12.7 14.5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是因为 ______
              (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 ______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 ______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 ______
              (4)若该校学生进行实验时,所用饱和食盐水中含NaCl的质量为5.85g,实验后得到干燥的NaHCO3晶体的质量为5.04g,则NaHCO3的产率为 ______
            • 9. 某同学在实验室研究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及相互转化.
              (1)分别向浓度均为0.1mol/LNa2CO3及NaHCO3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剂:
              ①Na2CO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 ______
              ②NaHCO3溶液也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 ______
              ③比较两份溶液的颜色,红色较浅的是 ______ (填化学式).
              (2)研究NaHCO3与CaCl2的反应.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向2mL 0.001mol/L NaHCO3溶液中加入1mL 0.1mol/LCaCl2溶液 无明显变化.用激光笔照射,没有出现光亮的通路.
              实验2 向2mL 0.1mol/L NaHCO3溶液中加入1mL 0.1mol/LCaCl2溶液 略显白色均匀的浑浊,用激光笔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
              ①实验1中没有出现白色浑浊的原因是 ______
              ②实验2中形成的分散系属于 ______
              ③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实验2中发生的反应 ______
              (3)在不引入其他杂质的前提下,实现Na2CO3与NaHCO3之间的转化,请在图中标出所用的试剂、用量或物质的浓度(反应前后溶液体积的变化可忽略).
            • 10. 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1)加热前通入空气的目的是 ______ ,操作方法为 ______
              (2)装置A、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A ______ ,C ______ ,D ______
              (3)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的含量将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若B中反应管右侧有水蒸气冷凝,则测定结果中NaHCO3的含量将 ______ ;若撤去E装置,则测得Na2CO3•10H2O的含量将 ______
              (4)若样品质量为wg,反应后C、D增加的质量分别为m1g、m2g,由此可知混合物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用含w、m1、m2的代数式表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