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除杂的方法错误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主要操作

              \(\rm{A}\)

              \(\rm{SiO}\)

              \(\rm{Fe_{2}O_{3}}\)

              盐酸

              过滤

              \(\rm{B}\)

              \(\rm{Mg}\)

              \(\rm{AI}\)

              \(\rm{NaOH}\)溶液

              过滤

              \(\rm{C}\)

              \(\rm{NaCl}\)

              泥沙

              加水

              溶解、过滤、蒸发

              \(\rm{D}\)

              \(\rm{FeCl_{2}}\)

              \(\rm{FeCl_{3}}\)

              \(\rm{Cu}\)

              过滤

              A.\(\rm{A}\)
              B.\(\rm{B}\)
              C.\(\rm{C}\)
              D.\(\rm{D}\)
            • 2.

              某同学拟用硫铁矿焙烧后的烧渣\(\rm{(}\)主要成分为\(\rm{Fe_{2}O}\)、\(\rm{SiO_{2}}\)、\(\rm{Al_{2}O_{3}}\),不考虑其他杂质\(\rm{)}\)制取七水合硫酸亚铁\(\rm{(FeSO_{4}⋅7H_{2}O)}\),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rm{)}\)

              A.溶液\(\rm{1}\)中的阳离子可与\(\rm{{NH}_{4}^{{+}}}\)、\(\rm{HCO_{3}^{-} }\)、\(\rm{I^{-}}\)、\(\rm{SO_{4}^{2-} }\)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B.向溶液\(\rm{2}\)中加入\(\rm{3~5}\)滴\(\rm{K_{3}[Fe(CN)_{6}](}\)铁氰化钾\(\rm{)}\)溶液,可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

              C.向固体\(\rm{2}\)中加入足量\(\rm{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rm{Al(OH)_{3}+OH^{-} =AlO_{2}^{-}}\)  \(\rm{+2H_{2}O}\)

              D.从溶液\(\rm{2}\)中得到\(\rm{FeSO_{4}⋅7H_{2}O}\)产品的过程中,须控制条件防止其氧化和分解
            • 3.

              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



              \(\rm{(1)}\)实验\(\rm{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rm{(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

                      \(\rm{①}\) 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rm{Fe(OH)_{2}}\)和\(\rm{Fe(OH)_{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rm{Fe(OH)_{3}}\),方案是_________。

                     \(\rm{②}\) 乙同学查阅文献:\(\rm{Fe(OH)_{2}}\)在大量\(\rm{SO_{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rm{Fe_{6}(SO_{4})_{2}(OH)_{4}O_{3}(}\)一种氧 基碱式复盐\(\rm{)}\)。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再往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振荡,现象与实验\(\rm{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

                     \(\rm{③}\) 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rm{Fe(OH)_{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试管中\(\rm{10 mL}\)

              \(\rm{NaOH}\)溶液

              滴加

              \(\rm{FeSO_{4}}\)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rm{2}\)

              \(\rm{6 mol/L}\)

              \(\rm{NaOH}\)溶液

              \(\rm{0.2mol/L FeSO_{4}}\)溶液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rm{(}\)带有少量灰绿色\(\rm{)}\) ,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

              实验\(\rm{3}\)

              \(\rm{6 mol/L}\)

              \(\rm{NaOH}\)溶液

              \(\rm{0.1mol/L FeSO_{4}}\)溶液

              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rm{(}\)带有极少量灰绿色\(\rm{)}\) ,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能说明灰绿色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的证据是___________。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rm{Fe(OH)_{2}}\)表面吸附\(\rm{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假设成立。

              \(\rm{(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____________。

              \(\rm{(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rm{Fe(OH)_{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___________。

            • 4.

              \(\rm{Li_{3}N}\)是一种储氢材料,可以用\(\rm{Li}\)和\(\rm{N_{2}}\)在\(\rm{450℃}\)反应制备。已知\(\rm{Li_{3}N}\)易水解,细粉状的\(\rm{Li_{3}N}\)在空气中加热可发生剧烈燃烧。下图是某实验小组设计的实验室制备少量\(\rm{Li_{3}N}\)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rm{B}\)装置中玻璃管两端没有玻璃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

              \(\rm{(2)D}\)装置中的试剂是_______,作用是_______。

              \(\rm{(3)C}\)装置的小盘中放有少量\(\rm{Li}\)的作用是_______。

              \(\rm{(4)}\)实验步骤如下:安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入药品;_______。

              \(\rm{(}\)请按正确的顺序填入下列步骤的标号\(\rm{)}\);拆除装置,取出产物。

              \(\rm{①}\)点燃\(\rm{B}\)中酒精灯加热\(\rm{B}\)中试管;

              \(\rm{②}\)打开活塞\(\rm{K}\);

              \(\rm{③}\)关闭电加热装置停,充分冷却;

              \(\rm{④}\)调节电加热装置控制温度为\(\rm{450℃}\);

              \(\rm{⑤}\)关闭活塞\(\rm{K}\);

              \(\rm{⑥}\)熄灭\(\rm{B}\)中酒精灯;

              \(\rm{(5)}\)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化学方法区分\(\rm{Li}\)与\(\rm{Li_{3}N}\),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

              \(\rm{(6)Li_{3}N}\)在\(\rm{H_{2}}\)中加热时可得到氨基锂\(\rm{(LiNH_{2})}\),该反应在\(\rm{270℃}\)可逆,所以\(\rm{Li_{3}N}\)可作为储氢材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 5.

              过硫酸钾\(\rm{(}\)\(\rm{)}\)具有强氧化性\(\rm{(}\)常被还原成硫酸钾\(\rm{)}\),\(\rm{80 ℃}\)以上易发生分解。实验室模拟工业合成过硫酸钾的流程如下:

              \(\rm{(1)}\) 硫酸铵和硫酸配制成电解液,以铂作电极进行电解,生成过硫酸铵溶液。写出电解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rm{(2)}\) 已知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在实验室中提纯过硫酸钾粗产品的实验具体操作依次为:将过硫酸钾粗产品溶于适量水中,__________________,干燥。 

              \(\rm{(3)}\) 样品中过硫酸钾的含量可用碘量法进行测定,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rm{1:}\)称取过硫酸钾样品\(\rm{0.300 0 g}\)于碘量瓶中,加入\(\rm{30 mL}\)水溶解。

              步骤\(\rm{2:}\)向溶液中加入\(\rm{4.000 g KI}\)固体\(\rm{(}\)略过量\(\rm{)}\),摇匀,在暗处放置\(\rm{30 min}\)。

              步骤\(\rm{3:}\)在碘量瓶中加入适量醋酸溶液酸化,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rm{0.100 0 mol·L^{-1} Na_{2}S_{2}O_{3}}\)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消耗\(\rm{Na_{2}S_{2}O_{3}}\)标准溶液\(\rm{21.00 mL}\)。

              \(\rm{①}\)若步骤\(\rm{2}\)中未将碘量瓶“在暗处放置\(\rm{30 min}\)”,立即进行步骤\(\rm{3}\),则测定的结果可能____\(\rm{(}\)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rm{);}\)上述步骤\(\rm{3}\)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 

              \(\rm{②}\)根据上述步骤可计算出该样品中过硫酸钾的质量分数为____。 

              \(\rm{③}\)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你认为还需要______________。 

              \(\rm{(4)}\) 将\(\rm{0.40 mol}\)过硫酸钾与\(\rm{0.20 mol}\)硫酸配制成\(\rm{1 L}\)溶液,在\(\rm{80 ℃}\)条件下加热并在\(\rm{t}\)时刻向溶液中滴入少量\(\rm{FeCl_{3}}\)溶液\(\rm{(}\)作催化剂\(\rm{)}\),测定溶液中各成分的浓度如下图所示\(\rm{(H^{+}}\)浓度未画出\(\rm{)}\)。图中物质\(\rm{X}\)的化学式为______。 

            • 6.

              \(\rm{LiFePO_{4}}\)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极材料,可由\(\rm{LiI}\)和\(\rm{FePO_{4}}\)制备。

              \(\rm{(1)FePO_{4}}\)难溶于水,制备方法如下:

               Ⅰ\(\rm{.}\)用稍过量的稀\(\rm{H_{2}SO_{4}}\)溶解废铁屑,加热,搅拌,过滤;

                Ⅱ\(\rm{.}\)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rm{H_{2}O_{2}}\);

                Ⅲ\(\rm{.}\)向含\(\rm{Fe^{3+}}\)的溶液加入\(\rm{Na_{2}HPO_{4}}\)溶液,过滤后经进一步处理得\(\rm{FePO_{4}}\)。

                \(\rm{①}\)Ⅰ中反应进行完全的现象是_________。

                \(\rm{②}\)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rm{H_{2}O_{2}}\)的作用是___________。

                \(\rm{③}\) 已知:\(\rm{H_{2}PO{}^{-}_{4}}\) \(\rm{⇌ }\) \(\rm{HPO{}^{2-}_{4\;}+ H^{+}}\);\(\rm{HPO{}^{2-}_{4\;}⇌ PO{}^{3-}_{4}+ H^{+}}\) 。产生\(\rm{FePO}\)\(\rm{{\,\!}_{4}}\)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rm{④ Na_{2}HPO_{4}}\)溶液显碱性的原因是________。

              \(\rm{(2)}\)制备\(\rm{LiFePO_{4}}\):将\(\rm{FePO_{4}}\)与\(\rm{LiI}\)混合,在惰性气氛中加热,制得\(\rm{LiFePO_{4}}\) 。化合物\(\rm{LiI}\)中碘离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

              \(\rm{(3)}\)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材料为金属锂和石墨的复合材料\(\rm{(}\)石墨作为金属锂的载体\(\rm{)}\),电池反应为: \(\rm{FePO_{4}(s) +Li(s)}\) \(\rm{\underset{放电}{\overset{充电}{⇌}} LiFePO_{4}(s)}\) ,装置如下:

                

                  \(\rm{①}\)该电池不能用电解质水溶液,原因是__________。

                  \(\rm{②}\)充电时,\(\rm{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

            • 7.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rm{Al}\)与\(\rm{CuCl_{2}}\)溶液的反应。


              \(\rm{(1)}\)现象\(\rm{ⅰ}\)中的红色物质是_______。

              \(\rm{(2)}\)经检验现象\(\rm{ⅱ}\)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

              \(\rm{①}\)甲认为\(\rm{Al}\)与\(\rm{H^{+}}\)反应产生了氢气,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溶液中存在大量\(\rm{H^{+}}\)的原因________。

              \(\rm{②}\)氢气从红色物质表面逸出的原因是________。

              \(\rm{(3)}\)探究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查阅资料:\(\rm{Cu^{+}}\)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rm{Cu(NH_{3})_{2}^{+}(}\)无色\(\rm{)}\),该无色物质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rm{CuCl}\),并通过实验证明其猜测正确,实验步骤如下:

              \(\rm{a.}\) 取白色沉淀,充分洗涤;

              \(\rm{b.}\) 向其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

              \(\rm{c.}\) 取其中一份无色溶液\(\rm{……}\)

              \(\rm{d.}\) 将另一份无色溶液放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

              \(\rm{①}\)步骤\(\rm{c}\)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

              \(\rm{②}\)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rm{CuCl}\)溶于浓氨水的原因________。

              \(\rm{(4)}\)探究\(\rm{CuCl}\)产生的原因。

              \(\rm{①}\)丙猜测可能是\(\rm{Cu}\)与\(\rm{CuCl_{2}}\)溶液反应生成了\(\rm{CuCl}\),因为\(\rm{Cu}\)具有________性。

              \(\rm{②}\)取\(\rm{Cu}\)粉与\(\rm{1mol/L CuCl_{2}}\)溶液混合,无白色沉淀产生,丙再次分析\(\rm{Al}\)与\(\rm{CuCl_{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改进实验方案,证明了\(\rm{Cu}\)与\(\rm{CuCl_{2}}\)溶液反应生成了\(\rm{CuCl}\),改进之处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