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实验室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蒸馏海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蒸馏烧瓶中需要加入沸石 
              B.实验时冷却水应从\(\rm{a}\)进入,从\(\rm{b}\)流出
              C.锥形瓶中能收集到高浓度的氯化钠溶液       
              D.该装置可用于分离海水中的\(\rm{NaCl}\)和\(\rm{MgCl_{2}}\)
            • 2.

              \(\rm{2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rm{(1)}\)甲同学在\(\rm{a}\)、\(\rm{b}\)、\(\rm{c}\)、\(\rm{d}\)四只烧杯中分别加入\(\rm{50mL}\)冷水,再各滴加几滴酚酞试液,依次加入大小相近的钠\(\rm{(Na)}\)、镁\(\rm{(Mg)}\)、铝\(\rm{(Al)}\)、钾\(\rm{(K)}\)金属块,观察现象.

              \(\rm{①}\)甲同学设计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rm{②}\)反应最剧烈的烧杯中金属是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A.钠

              B.镁

              C.铝

              D.钾

              \(\rm{③}\)写出\(\rm{a}\)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④}\)实验中发现\(\rm{b}\)、\(\rm{c}\)两只烧杯中几乎没有什么现象,要想达到实验目的,请你帮助选择下列合适的方法__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A.把镁、铝的金属块换成金属粉末

              B.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热水

              C.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盐酸

              D.把烧杯中的冷水换成氢氧化钠溶液

              \(\rm{(2)}\)乙同学设计实验验证: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就越强\(\rm{.}\)他设计了如图装置以验证碳、氮、硅元素的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

              乙同学设计的实验可直接证明三种酸的酸性强弱,已知\(\rm{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rm{B}\)是块状固体;烧杯中盛放\(\rm{C}\)的溶液\(\rm{.}\)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可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rm{①}\)写出所选用物质的化学式:\(\rm{A}\)________、\(\rm{C}\)________;

              \(\rm{②}\)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rm{③}\)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rm{④}\)碳、氮、硅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强弱顺序为________.

            • 3.

              我国明代\(\rm{《}\)本草纲目\(\rm{》}\)中收载药物\(\rm{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燕令气上\(\rm{……}\)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A.蒸馏   
              B.渗析   
              C.萃取   
              D.升华
            • 4.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称量\(\rm{NaOH}\) 固体
              B.配制\(\rm{100mL0.1mol/L}\) 的\(\rm{H_{2}SO_{4}}\) 溶液
              C.家里的食用胡麻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采取的分离方法
              D.提纯\(\rm{Fe(OH)_{3}}\) 胶体
            • 5.
              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rm{(}\)  \(\rm{)}\)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 6.

              下列将饱和碘水中的碘单质分离出来的实验操作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萃取的方法,并选用酒精作萃取剂

              B.萃取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在使用前要先检验其是否漏液

              C.分液操作时,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再将上层液体从下口放出到另一烧杯中

              D.从分液漏斗中分离出的就是纯净的碘单质
            • 7.

              欲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rm{(}\)括号内物质为杂质\(\rm{)}\),能达到目的的是

              A.乙酸乙酯\(\rm{(}\)乙酸\(\rm{)}\):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后,分液
              B.苯\(\rm{(}\)苯酚\(\rm{)}\):加入浓溴水,过滤
              C.乙醇\(\rm{(}\)水\(\rm{)}\):加入金属钠,蒸馏
              D.乙烷\(\rm{(}\)乙烯\(\rm{)}\):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洗气
            • 8.

              为达到下表中的实验目的,请选择合适的试剂及实验方法,将其标号填入对应的空格。

              序号

              实验目的

              试剂及方法

              \(\rm{(1)}\)

              鉴别\(\rm{CO_{2}}\)和\(\rm{SO_{2}}\)气体

               

              \(\rm{(2)}\)

              除去食盐中混有的少量碘

               

              \(\rm{(3)}\)

              检验\(\rm{Na_{2}SO_{3}}\)溶液中是否含有\(\rm{Na_{2}SO_{4}}\)

               

              \(\rm{(4)}\)

              除去\(\rm{NaHCO_{3}}\)溶液中混有的\(\rm{Na_{2}CO_{3}}\)

               

              供选择的化学试剂及实验方法有:

              A.加热升华

              B.向溶液中通入足量的\(\rm{CO_{2}}\)气体

              C.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观察现象

              D.取样,加盐酸酸化的\(\rm{BaCl_{2}}\)溶液,观察现象

            • 9.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rm{(}\)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rm{)}\)制取并探究\(\rm{Cl_{2}}\)的性质,装置\(\rm{(}\)Ⅰ\(\rm{)}\)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m{MnO_{2} + 4HCl(}\)浓\(\rm{)\underset{\Delta}{\overset{{}}{{===}}}\,MnCl_{2} + Cl_{2}↑+ 2H_{2}O}\)。

               \(\rm{[}\)实验探究】

              \(\rm{(1)}\)装置\(\rm{(}\)Ⅰ\(\rm{)}\)中仪器\(\rm{a}\)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rm{(2)}\)装置\(\rm{(}\)Ⅱ\(\rm{)}\)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装置\(\rm{(}\)Ⅲ\(\rm{)}\)中的实验现象与分析:

                \(\rm{①}\)对甲、乙两处红纸花颜色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rm{(}\)填标号\(\rm{)}\)。

                  \(\rm{A.}\)甲不退色,乙退色    \(\rm{B.}\)甲退色,乙不退色

              \(\rm{②}\)对比甲、乙两处实验现象,可知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_______\(\rm{(}\)填“\(\rm{Cl_{2}}\)”或“\(\rm{HCIO}\)”\(\rm{)}\)。

              \(\rm{③}\)丙处淀粉\(\rm{KI}\)试纸变为_______\(\rm{(}\)填“蓝色”或“红色”\(\rm{)}\),其中\(\rm{Cl_{2}}\)和\(\rm{KI}\)发生反应,补充完整下面的化学方程式:\(\rm{Cl_{2} + 2KI═2KCI + }\)_________

              \(\rm{(4)}\)从实验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该实验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用\(\rm{8.7g MnO_{2}}\)固体与足量浓盐酸反应,可生成\(\rm{Cl_{2}}\)气体体积\(\rm{(}\)标准状况下\(\rm{)}\)理论上最多为______\(\rm{L}\)。\(\rm{(}\)巳知\(\rm{MnO_{2}}\)的摩尔质量为\(\rm{87 g·mol^{—1})}\)

              \(\rm{[}\)知识应用\(\rm{]}\)

              \(\rm{Cl_{2}}\)常用于饮用水消毒。\(\rm{Cl_{2}}\)溶于水得到氯水,氯水中\(\rm{HClO}\)的浓度越大杀菌能力越强。

              \(\rm{(6)}\)已知\(\rm{25℃}\)时,氯水中\(\rm{Cl_{2}(}\)溶于水的氯气分子\(\rm{)}\)、\(\rm{HClO}\)、\(\rm{ClO^{—}}\)三种微粒所占百分数与\(\rm{pH}\)的关系如图。则用\(\rm{Cl_{2}}\)处理饮用水时,溶液的\(\rm{pH}\)最佳控制范围是____\(\rm{(}\)填标号\(\rm{)}\)。

              A.\(\rm{3~5.5 B.5.5~7.5}\)

            • 10.

              炼油厂的废碱液含有废油、苯酚钠、碳酸钠等,实验室通过以下四个步骤处理废碱液获取氢氧化钠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制取\(\rm{CO_{2}}\)并通入废碱液
              B.用装置乙从下口放出分液后上层的有机相
              C.用装置丙分离水相中加入\(\rm{Ca(OH)_{2}}\)产生的\(\rm{CaCO_{3}}\)
              D.用装置丁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rm{NaOH}\)固体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