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测定乙醇的结构式是还是,利用乙醇和钠的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在烧瓶中放入足量的钠,从分液漏斗中缓缓滴入一定量的乙醇,通过测量量筒中水的体积,就可知反应生成的氢气的体积。

                

              \(\rm{(1)}\)实验前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

              \(\rm{(2)}\)有人认为装置中有空气,所测的气体体积应扣除装置中空气的体积,才是氢气的体积,你认为________\(\rm{(}\)填“正确”或“不正确”\(\rm{)}\)。

              \(\rm{(3)}\)如果实验开始前\(\rm{b}\)导管内未充满水,则实验结果将________\(\rm{(}\)填“偏大”或“偏小”\(\rm{)}\)。

              \(\rm{(4)}\)若测得有\(\rm{1.15 gC_{2}H_{6}O}\)参加反应,把量筒\(\rm{c}\)中的水的体积换算成标准状况下\(\rm{H_{2}}\)的体积为\(\rm{280 mL}\),试结合计算和讨论,判断下面\(\rm{(}\)Ⅰ\(\rm{)}\)和\(\rm{(}\)Ⅱ\(\rm{)}\)两式中,哪个正确________。

            • 2.

              海水中的碘富集在海带中,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除供食用外,大量用于制碘。提取碘的途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碘元素在海水中也有游离态存在

              B.在提取的过程中用的氧化剂可以是\(\rm{H_{2}O_{2}}\)

              C.操作Ⅰ是提纯操作,常用蒸馏或分馏

              D.操作Ⅱ是结晶或重结晶
            • 3.

              水资源非常重要,\(\rm{2005~2015}\)年为“生命之水”国际行动\(\rm{10}\)年。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需除去海水中的\(\rm{Na^{+}}\)、\(\rm{Cl^{-}}\)就可将其转化为饮用水

              B.淡水的密度小于海水的密度

              C.融化的雪水中矿物质的含量比深井中的少

              D.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为\(\rm{H_{2}}\)和\(\rm{O_{2}}\)从而提供能源是现在研究的方向之一
            • 4.

              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rm{A}\)

              滴加\(\rm{BaCl_{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rm{SO_{4}^{2-}}\)

              \(\rm{B}\)

              滴加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有\(\rm{Cl^{-}}\)

              \(\rm{C}\)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

              火焰呈黄色

              原溶液中有\(\rm{Na^{+}}\)、无\(\rm{K^{+}}\)

              \(\rm{D}\)

              滴加稀\(\rm{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

              试纸不变蓝

              原溶液中无\(\rm{NH_{4}^{+}}\)

              A.\(\rm{A}\)  
              B.\(\rm{B}\)  
              C.\(\rm{C}\)  
              D.\(\rm{D}\)
            • 5.

              硫酸亚铁铵\(\rm{[(NH_{4})_{2}SO_{4}·FeSO_{4}·6H_{2}O]}\)为浅绿色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酒精,在水中的溶解度比\(\rm{FeSO}\)\(\rm{{\,\!}_{4}}\)或\(\rm{(NH}\)\(\rm{{\,\!}_{4}}\)\(\rm{)}\)\(\rm{{\,\!}_{2}}\)\(\rm{SO}\)\(\rm{{\,\!}_{4}}\)都要小。实验室中常以废铁屑为原料来制备,其步骤如下:

              步骤\(\rm{1}\):铁屑的处理。将废铁屑放入热的碳酸钠溶液中浸泡几分钟后,用图\(\rm{1}\)所示方法分离出固体并洗涤、干燥。

              步骤\(\rm{2}\):\(\rm{FeSO_{4}}\)溶液的制备。将处理好的铁屑放入锥形瓶,加入过量的\(\rm{3 mol·L^{-1} H_{2}SO_{4}}\)溶液,加热至充分反应为止。趁热过滤\(\rm{(}\)如图\(\rm{2}\)所示\(\rm{)}\),收集滤液和洗涤液。

              步骤\(\rm{3}\):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向所得\(\rm{FeSO_{4}}\)溶液中加入饱和\(\rm{(NH_{4})_{2}SO_{4}}\)溶液,经过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乙醇洗涤后得到硫酸亚铁铵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步骤\(\rm{1}\)中图\(\rm{1}\)的分离方法称为________法。

              \(\rm{(2)}\)步骤\(\rm{2}\)中有一处明显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趁热过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步骤\(\rm{3}\)加热浓缩的过程中,当______时停止加热。用无水乙醇洗涤晶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FeSO_{4}·7H_{2}O}\)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成\(\rm{Fe(OH)SO_{4}·3H_{2}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为探究亚硫酸钠的热稳定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将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并利用受热后的固体试样和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rm{(1)}\)查阅资料:无水亚硫酸钠隔绝空气加热到\(\rm{600 ℃}\)才开始分解,且分解产物只有硫化钠和另外一种固体。如果加热温度低于\(\rm{600 ℃}\),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在滴加稀盐酸的整个过程中\(\rm{HSO}\)\(\rm{\rlap{_{3}}{^{-}}}\)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趋势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如果加热温度为\(\rm{700 ℃}\),向所得冷却后固体试样中缓缓滴加稀盐酸至足量,观察到烧瓶中出现淡黄色沉淀,且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在\(\rm{B}\)、\(\rm{C}\)两装置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在\(\rm{(2)}\)中滴加足量盐酸后,烧瓶内除\(\rm{Cl}\)\(\rm{{\,\!}^{-}}\)外,还存在另一种浓度较大的阴离子\(\rm{(X}\)\(\rm{{\,\!}^{2-}}\)\(\rm{)}\)。为检验该阴离子\(\rm{(X}\)\(\rm{{\,\!}^{2-}}\)\(\rm{)}\),先取固体试样溶于水配成溶液,为了加速固体试样的溶解,可采取____________措施。以下是检验阴离子\(\rm{(X}\)\(\rm{{\,\!}^{2-}}\)\(\rm{)}\)的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合理的方案是________\(\rm{(}\)填“甲”或“乙”\(\rm{)}\),请说明另一方案不合理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甲: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硝酸,再加\(\rm{BaCl}\)\(\rm{{\,\!}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方案乙:取少量试样溶液于试管中,先加稀盐酸,再加\(\rm{BaCl}\)\(\rm{{\,\!}_{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该离子存在。

              \(\rm{(4)}\)写出\(\rm{Na}\)\(\rm{{\,\!}_{2}}\)\(\rm{SO}\)\(\rm{{\,\!}_{3}}\)固体加热到\(\rm{600 ℃}\)以上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图\(\rm{1}\)所示装置制取少量\(\rm{H_{2}}\),并实现随关随停

              B.用图\(\rm{2}\)所示装置分离\(\rm{Na_{2}CO_{3}}\)溶液和\(\rm{CH_{3}COOC_{2}H_{5}}\)的混合物

              C.用图\(\rm{3}\)所示装置验证\(\rm{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D.用图\(\rm{4}\)所示装置蒸干\(\rm{NH_{4}Cl}\)饱和溶液制备\(\rm{NH_{4}Cl}\)晶体
            • 8. 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rm{a}\),将滴管中的液体\(\rm{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rm{f}\),烧杯中的液体\(\rm{d}\)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rm{a}\)和\(\rm{b}\)分别是(    )

                                    

               

              \(\rm{a(}\)干燥气体\(\rm{)}\)

              \(\rm{B(}\)液体\(\rm{)}\)

              \(\rm{A}\)

              \(\rm{NO_{2}}\)

              \(\rm{B}\)

              \(\rm{CO_{2}}\)

              饱和\(\rm{NaHCO_{3}}\)溶液

              \(\rm{C}\)

              \(\rm{Cl_{2}}\)

              饱和\(\rm{NaCl}\)水溶液

              \(\rm{D}\)

              \(\rm{NH_{3}}\)

              \(\rm{1 mol/L}\)盐酸

              A.\(\rm{A}\)
              B.\(\rm{B}\)
              C.\(\rm{C}\)
              D.\(\rm{D}\)
            • 9.

              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rm{(1)}\)步骤\(\rm{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     

              \(\rm{(2)}\)下图是某同学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     \(\rm{(}\)填标号\(\rm{)}\)。

              \(\rm{a.}\)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rm{b.}\)玻璃棒用作引流

              \(\rm{c.}\)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

              \(\rm{d.}\)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rm{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rm{(}\)二\(\rm{)}\)过氧化钙的制备

              \(\rm{(3)}\)步骤\(\rm{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_性\(\rm{(}\)填“酸”、“碱”或“中”\(\rm{)}\)。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

              \(\rm{(4)}\)步骤\(\rm{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

              \(\rm{(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

              \(\rm{(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_____,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

            • 10.

              如图是甲同学设计的证明\(\rm{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时应先点燃     \(\rm{(}\)填“\(\rm{A}\)”或“\(\rm{B}\)”\(\rm{)}\)处的酒精灯。 

              \(\rm{(2)}\)洗气瓶中的现象为     。 

              \(\rm{(3)}\)酒精灯\(\rm{B}\)的作用是      。 

              \(\rm{(4)}\)乙同学质疑\(\rm{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其设计在\(\rm{CO}\)通入\(\rm{CuO}\)之前应先通过澄清石灰水以排除\(\rm{CO}\)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试对此评价,你认为乙的设计 \(\rm{(}\)填“必要”或“不必要”\(\rm{)}\)。理由是    。 

              \(\rm{(5)}\)丙同学认为甲设计的装置中尾气处理还可以有其他方法,请你为丙同学设计一种合理的尾气处理方法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