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属于吸热反应是(    )

              A.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B.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C.铝与氧化铁的铝热反应 
              D.\(\rm{NH_{4}Cl}\)晶体与\(\rm{Ba(OH)_{2}·8H_{2}O}\)晶体反应
            • 2.

              A.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rm{①~⑧}\)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Ⅰ\(\rm{.(1)}\)请画出元素\(\rm{⑧}\)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

              \(\rm{(2)⑦}\)和\(\rm{⑧}\)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____________\(\rm{(}\)填化学式\(\rm{)}\)。

              \(\rm{(3)④⑤}\)两种元素的原子按\(\rm{1∶1}\)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

              \(\rm{(4)}\)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比较\(\rm{⑤}\)、\(\rm{⑥}\)元素的单质还原性的强弱,写出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rm{.}\)常见物质\(\rm{A}\)、\(\rm{B}\)、\(\rm{C}\)均含有表中\(\rm{①~⑧}\)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可发生以下反应\(\rm{(}\)副产物已略去\(\rm{)}\),试回答:

              \(\rm{(1)}\)若\(\rm{X}\)是强氧化性单质,则\(\rm{A}\)可能是______\(\rm{ (}\)填序号\(\rm{)}\)。

              \(\rm{a.S}\)   \(\rm{b.Na}\)  \(\rm{c.Al}\)  \(\rm{d.NH_{3}}\)  \(\rm{e.CH_{4}}\)

              \(\rm{(2)}\)若\(\rm{X}\)是一种常见过渡金属单质,向\(\rm{C}\)的水溶液中滴加\(\rm{AgNO_{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rm{HNO_{3}}\)的白色沉淀。写出反应\(\rm{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

              \(\rm{(3)}\)若\(\rm{A}\)、\(\rm{B}\)、\(\rm{C}\)为含有同一金属元素的化合物,\(\rm{X}\)为强碱, \(\rm{B}\)为两性化合物,写出向\(\rm{C}\)溶液通足量\(\rm{CO_{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


              B.\(\rm{X}\)、\(\rm{Y}\)、\(\rm{Z}\)、\(\rm{W}\)、\(\rm{T}\)是原子序数依次増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且\(\rm{X}\)、\(\rm{Y}\)、\(\rm{Z}\)、\(\rm{W}\)的原子序数之和为\(\rm{32}\)。其中\(\rm{X}\)是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rm{Y}\)、\(\rm{Z}\)左右相邻,\(\rm{Z}\)、\(\rm{W}\)位于同一主族。\(\rm{T}\)的单质常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2)}\)由 \(\rm{X}\)、\(\rm{Y}\)、\(\rm{Z}\)、\(\rm{W}\)四种元素中的三种组成一种强酸,该强酸的稀溶液能与金属铜反应,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已知\(\rm{Y}\)和\(\rm{T}\)两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为\(\rm{Y < T}\)。可以验证该结论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B.比较这两种元素所形成含氧酸的酸性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比较这两种元素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

              E.比较这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

              \(\rm{(5)}\)某化学兴趣小组欲通过实验探究元素\(\rm{N}\)、\(\rm{C}\)、\(\rm{Si}\) 非金属性强弱。实验装置如下:

              \(\rm{①}\)溶液\(\rm{a}\)和溶液\(\rm{b}\)分别为__________溶液、________溶液\(\rm{(}\)填溶质化学式\(\rm{)}\)

              \(\rm{②}\)经验证,\(\rm{N}\)、\(\rm{C}\)、\(\rm{S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为:__________


              C.\(\rm{(1)}\)以下反应:\(\rm{①}\)木炭与水制备水煤气\(\rm{②}\)氯酸钾分解\(\rm{③}\)炸药爆炸\(\rm{④}\)酸与碱的中和反应\(\rm{⑤}\)生石灰与水作用制熟石灰\(\rm{⑥Ba(OH)_{2}·H_{2}O}\)与\(\rm{NH_{4}Cl}\),属于放热反应__________\(\rm{(}\)填序号\(\rm{)}\),写出反应\(\rm{⑥}\)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rm{(2)}\)下表中的数据是破坏\(\rm{(}\)或形成\(\rm{)1 mol}\)物质中的化学键所吸收\(\rm{(}\)或释放\(\rm{)}\)的能量\(\rm{(kJ)}\)。这一数据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键

              \(\rm{Cl_{2}}\)

              \(\rm{Br_{2}}\)

              \(\rm{I_{2}}\)

              \(\rm{HCl}\)

              \(\rm{HBr}\)

              \(\rm{HI}\)

              \(\rm{H_{2}}\)

              能量\(\rm{(kJ)}\)

              \(\rm{243}\)

              \(\rm{193}\)

              \(\rm{151}\)

              \(\rm{432}\)

              \(\rm{366}\)

              \(\rm{298}\)

              \(\rm{436}\)

              反应\(\rm{Br_{2} + H_{2}=2HBr}\),当生成\(\rm{2 mol HBr}\)时放出_____________\(\rm{ kJ}\)能量。

              \(\rm{(3)}\)某实验小组为探究\(\rm{ClO^{-}}\)、\(\rm{I_{2}}\)、\(\rm{SO_{4}^{2-}}\)在酸性条件下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rm{①}\):在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少量次氯酸钠溶液,并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rm{②}\):向实验\(\rm{①}\)的溶液中加入\(\rm{4 mL 0.5 mol/L}\)的亚硫酸钠溶液,蓝色恰好完全褪去。

              \(\rm{①}\)写出实验\(\rm{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实验\(\rm{②}\)的化学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_______。

              \(\rm{③}\)以上实验说明,在酸性条件下\(\rm{ClO^{-}}\)、\(\rm{I_{2}}\)、\(\rm{SO_{4}^{2-}}\)的氧化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


              D.\(\rm{ X}\)、\(\rm{Y}\)、\(\rm{Z}\)、\(\rm{M}\)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甲、乙、丙是由它们形成的三种常见分子;甲是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之一,约占人体体重的\(\rm{2/3}\);乙是日常生活的基础能源,其中含元素\(\rm{Y}\)的质量分数为\(\rm{75\%}\);丙是具有强氧化性的弱酸。丁为丙的钠盐,常用于漂白或消毒。戊与甲的组成元素相同,其分子具有\(\rm{18}\)电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丁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与甲分子具有相同电子数且含元素种类相同的离子有\(\rm{(}\)填化学式\(\rm{)}\)_______、______。

              \(\rm{(2)}\)元素\(\rm{E}\)、\(\rm{F}\)与\(\rm{X}\)同周期。

              \(\rm{①}\)常温下\(\rm{E}\)的单质与甲反应缓慢,加热至沸反应迅速,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rm{②}\)室温下\(\rm{F}\)单质为黄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则\(\rm{F}\)的氢化物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甲沸点高于\(\rm{F}\)的氢化物沸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向盛有一定浓度戊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用少量稀硫酸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滴加过程中可依次观察到的现象:

              \(\rm{a.}\)浅绿色溶液变成黄色

              \(\rm{b.}\)有少量气泡产生,片刻后反应变得更剧烈,并放出较多热量

              \(\rm{c.}\)继续滴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试管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rm{①}\)现象\(\rm{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现象\(\rm{b}\)中反应剧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同时产生苍白色火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C.断裂\(\rm{H-H}\)键放出热量              
              D.形成\(\rm{H-Cl}\)键吸收能量
            • 4.

              下列过程要吸收热量的是\(\rm{({  })}\)

              A.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B.碳酸钙受热分解
              C.镁条溶于盐酸                                               
              D.浓硫酸溶于水
            • 5.

              \(\rm{(1)}\)从能量的角度看,断开化学键需要___________,形成化学键需要__________。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为_______反应。

              \(\rm{(2)}\)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属于吸热反应的是_______。

              \(\rm{a}\)、煅烧石灰石\(\rm{(}\)主要成分是\(\rm{CaCO_{3})}\)制生石灰\(\rm{(CaO)}\); \(\rm{b}\)、燃烧木炭取暖;\(\rm{c}\)、碳\(\rm{(C)}\)与水蒸气的反应; \(\rm{d}\)、酸与碱的中和反应;\(\rm{e}\)、炸药爆炸;

            • 6. 为了研究化学反应\(\rm{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rm{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rm{B}\)时,看到\(\rm{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rm{{。}}\)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该反应为 ______ 反应\(\rm{(}\)填“放热”或“吸热”\(\rm{)}\)。
              \(\rm{(2)A}\)和\(\rm{B}\)的总能量比\(\rm{C}\)和\(\rm{D}\)的总能量 ______\(\rm{(}\)填“高”或“低”\(\rm{)}\)。
              \(\rm{(3)}\)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______\(\rm{(}\)填“高”或“低”\(\rm{)}\)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rm{(4)}\)反应\(\rm{A{+}B{→}C(}\)放热\(\rm{)}\);分两步进行\(\rm{{①}A{+}B{→}X(}\)吸热\(\rm{)}\);\(\rm{{②}X{→}C(}\)放热\(\rm{)}\)。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______ ;
              \(\rm{(5)}\)合成氨工业中,合成塔中每产生\(\rm{2mol}\) \(\rm{NH_{3}}\),放出\(\rm{92{.}2kJ}\)热量\(\rm{{。}}\)已知:见下图,则\(\rm{1mol}\) \(\rm{N{-}H}\)键断裂吸收的能量约等于 ______\(\rm{ kJ}\)。

            • 7.

              关于下列图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图\(\rm{①}\)所示实验可比较氯、碳、硅三种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B.用图\(\rm{②}\)所示实验装置排空气法收集\(\rm{CH_{4}}\)气

              C.图\(\rm{③}\)表示可逆反应“\(\rm{CO(g)+H_{2}O(g)⇌ CO_{2}(g)+H_{2}(g)}\)”为放热反应

              D.图\(\rm{④}\)中的装置可形成原电池,电流从铜片经导线流向锌片
            • 8.

              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rm{(}\)    \(\rm{)}\)

              A.\(\rm{HCl}\)和\(\rm{NaOH}\)反应的中和热\(\rm{ΔH=-57.3kJ/mol}\),则\(\rm{H_{2}SO_{4}}\)和\(\rm{Ca(OH)_{2}}\)反应的中和热\(\rm{ΔH=2×(-57.3)kJ/mol}\)
              B.\(\rm{CO(g)}\)的燃烧热是\(\rm{283.0kJ/mol}\),则\(\rm{2CO_{2}(g)=2CO(g)+O_{2}(g)}\)反应的\(\rm{ΔH=+566.0kJ/mol}\)
              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D.\(\rm{1mol}\)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键的断裂会释放能量
              B.碳的不完全燃烧为吸热反应
              C.铝热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会放出能量
            • 10.

              \(\rm{13}\)年初,全国各地多个城市都遭遇“十面霾伏”,造成“阴霾天”的主要根源之一是汽车尾气和燃煤尾气排放出来的固体小颗粒。

              汽车尾气净化的主要原理为:\(\rm{2NO(g)+2CO(g)}\) \(\rm{\underset{}{\overset{催化剂}{⇌}} 2CO_{2}+N_{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该反应时,\(\rm{c(CO_{2})}\)随温度\(\rm{(T)}\)、催化剂的表面积\(\rm{(S)}\)和时间\(\rm{(t)}\)的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据此判断: \(\rm{(1)}\)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rm{(}\)填“放热”或“吸热”\(\rm{)}\):在\(\rm{T_{2}}\)温度下,\(\rm{0~2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rm{v(N_{2})=}\)__________;

              \(\rm{(2)}\)当固体催化剂的质量一定时,增大其表面积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若催化剂的表面积\(\rm{S_{1} > S_{2}}\),在答题卡上画出 \(\rm{c(CO_{2})}\)在\(\rm{T_{1}}\)、\(\rm{S_{2}}\)条件下达到平衡过程中的变化曲线。

              \(\rm{(3)}\)某科研机构,在\(\rm{t_{1}℃}\)下,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了不同时间的\(\rm{NO}\)和\(\rm{CO}\)的浓度\(\rm{(}\)具体数据见下表,\(\rm{CO_{2}}\)和\(\rm{N_{2}}\)的起始浓度为\(\rm{0)}\)。

              时间\(\rm{/s}\)

              \(\rm{0}\)

              \(\rm{1}\)

              \(\rm{2}\)

              \(\rm{3}\)

              \(\rm{4}\)

              \(\rm{5}\)

              \(\rm{c(NO)/xl0^{-4}mol L^{-1}}\)

              \(\rm{10.0}\)

              \(\rm{4.50}\)

              \(\rm{2.50}\)

              \(\rm{1.50}\)

              \(\rm{1.00}\)

              \(\rm{1.00}\)

              \(\rm{c(CO)/xl0^{-3}mol L^{-1}}\)

              \(\rm{3.60}\)

              \(\rm{3.05}\)

              \(\rm{2.85}\)

              \(\rm{2.75}\)

              \(\rm{2.70}\)

              \(\rm{2.70}\)


              \(\rm{t_{1}℃}\)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rm{K=}\)_______________,平衡时\(\rm{N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_。

              \(\rm{(4)}\)若该反应在绝热、恒容的密闭体系中进行,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在进行到\(\rm{t_{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rm{(}\)填代号\(\rm{)}\)。\(\rm{(}\)下图中\(\rm{v_{正}}\)、\(\rm{K}\)、\(\rm{n}\)、\(\rm{m}\)分别表示正反应速率、平衡常数、物质的量和质量\(\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