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有的反应可能在水溶液中进行).其中甲为淡黄色固体化合物,乙为金属单质,G为酸,乙在G的浓溶液中发生钝化,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取化合物A、G的浓溶液并使它们接近,有大量白烟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回答些列问题:
              (1)写出甲的电子式是______.
              (2)写出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A溶于水得到得到溶液X,在25℃下,将a mol•L-1的X与b mol•L-1的G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显中性,则所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出该混合溶液中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
              (4)工业上采用的一种污水处理方法是:保持污水的pH在5.0-6.0之间,通过如图2装置处理污水.
              ①电解池阳极发生了两个电极反应,其中一个反应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则阳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是:
              Ⅰ.______;Ⅱ.______.
              ②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见上图).A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
            • 2.

              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


              请填写下列空白:
              \(\rm{(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rm{CuCO}\)\(\rm{{\,\!}_{3}}\)\(\rm{·Cu(OH)}\)\(\rm{{\,\!}_{2}}\)\(\rm{(}\)碱式碳酸铜\(\rm{)}\),受热易分解。图中的\(\rm{F}\)是________。
              \(\rm{(2)}\)写出明矾与过量\(\rm{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图中所得\(\rm{G}\)和\(\rm{D}\)都为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每生成\(\rm{1 mol D}\)同时生成________\(\rm{ mol E}\)。

            • 3.

              短周期元素\(\rm{Q}\)、\(\rm{R}\)、\(\rm{T}\)、\(\rm{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rm{T}\)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请回答:


              \(\rm{(1)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元素的非金属性:\(\rm{Q}\)_______\(\rm{W(}\)填“\(\rm{ > }\)”或“\(\rm{ < }\)”\(\rm{)}\)

              \(\rm{(3)R}\)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_____;\(\rm{R}\)的氢化物中,有一种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该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rm{(4)}\)写出一个生成\(\rm{W}\)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R_{4}}\)的分子结构为正四面体结构。已知:断裂\(\rm{1mol}\) \(\rm{R-R}\)键吸收\(\rm{167kJ}\)热量,生成\(\rm{1 mol}\) \(\rm{R≡R}\)键放出\(\rm{942kJ}\)热量,则\(\rm{R_{4}}\)气体转变为\(\rm{R_{2}}\)的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rm{(}\)选填“吸热或放热”\(\rm{)}\)。

              \(\rm{(6)T}\)元素的单质与\(\rm{Cu}\)为电极,\(\rm{R}\)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rm{(}\)足量\(\rm{)}\)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这一原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

            • 4.

              A、\(\rm{B}\)、\(\rm{C}\)、\(\rm{W}\)、\(\rm{X}\)、\(\rm{Y}\)、\(\rm{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rm{A}\)、\(\rm{B}\)、\(\rm{C}\)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m{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rm{3}\)。\(\rm{B^{+}}\)的离子与\(\rm{C^{3+}}\)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其余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下图所示,\(\rm{Z}\)单质常用于自来水消毒。


              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rm{(1)A}\)、\(\rm{B}\)、\(\rm{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rm{C^{3+}}\)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rm{WY_{2}}\)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

              \(\rm{(2)B}\)与\(\rm{Y}\)按原子个数\(\rm{1 : 1}\)形成的化合物,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所含化学键类型有     \(\rm{\_}\);用电子式表示出\(\rm{A}\)的最简单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rm{(3)W}\)、\(\rm{X}\)、\(\rm{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_______;\(\rm{A}\)、\(\rm{W}\)、\(\rm{Y}\)的最简单氢化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___,稳定性最强的是___

              \(\rm{(4)}\)放射性\(\rm{{\,\!}^{131}R(}\)中子数为\(\rm{78)}\)与\(\rm{Z}\)同主族,则\(\rm{R}\)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

              \(\rm{(5)}\)甲是\(\rm{W}\)的一种气态氢化物,属于\(\rm{10}\)电子分子。甲可用于制作燃料电池\(\rm{(}\)原理如下图所示\(\rm{)}\)。则\(\rm{a}\)为______\(\rm{(}\)填“正”或“负”\(\rm{)}\)极;\(\rm{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 5.

              A、\(\rm{B}\)、\(\rm{C}\)、\(\rm{D}\)、\(\rm{E}\)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质子数之和为\(\rm{39}\),\(\rm{B}\)、\(\rm{C}\)同周期,\(\rm{D}\)、\(\rm{E}\)同周期,\(\rm{A}\)、\(\rm{D}\)同主族,\(\rm{A}\)、\(\rm{C}\)能形成两种液态化合物\(\rm{A_{2}C}\)和\(\rm{A_{2}C_{2}}\),\(\rm{E}\)元素的周期序数与主族序数相等.

              \(\rm{(1)}\)写出\(\rm{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rm{(2)D_{2}C_{2}}\)的电子式:            

              \(\rm{(3)B}\)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与\(\rm{C}\)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m{(4)E}\)的单质与\(\rm{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rm{(5)}\)相同条件下,\(\rm{B}\)与\(\rm{A}\)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对\(\rm{H_{2}}\)的相对密度为\(\rm{29}\),其中\(\rm{A}\)的质量分数为 \(\rm{17.24%}\),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      ,该化合物有    种同分异构体。

              \(\rm{(6)A}\)的单质与\(\rm{C}\)的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池\(\rm{(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rm{)}\),两个电极均由多孔性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碱性________\(\rm{(}\)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