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1)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rm{.}\)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______ 和 ______ .
              \(\rm{(2)}\)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是:在\(\rm{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rm{(}\)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rm{)}\):

              时间\(\rm{/min}\)

              \(\rm{1}\)

              \(\rm{2}\)

              \(\rm{3}\)

              \(\rm{4}\)

              \(\rm{5}\)

              体积\(\rm{/mL}\)

              \(\rm{50}\)

              \(\rm{120}\)

              \(\rm{2}\)

              \(\rm{290}\)

              \(\rm{310}\)

              \(\rm{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 ______\(\rm{ (}\)填“\(\rm{0~1min}\)”或“\(\rm{1~2min}\)”或“\(\rm{2~3min}\)”或“\(\rm{3~4min}\)”或“\(\rm{4~5min}\)”\(\rm{)}\).
              \(\rm{②2~3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rm{(}\)设溶液体积不变\(\rm{)}\)为 ______ .
              \(\rm{③}\)试分析\(\rm{1~3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大的主要原因 ______ .
            • 2.

              \(\rm{.KMnO_{4}}\) 是一种氧化剂,实验室常用 \(\rm{KMnO_{4}}\)和浓盐酸反应制备 \(\rm{Cl_{2}}\)。下图是制备 \(\rm{NaClO}\)溶液的装置图。





              完成下列填空:

              \(\rm{(1)KMnO_{4}}\)稀溶液是一种常见消毒剂,其消毒机理与以下物质相似的是______\(\rm{(}\)选填编号\(\rm{)}\)。

              \(\rm{a.75\%}\)酒精    \(\rm{b.}\)双氧水    \(\rm{c.NaClO}\) 溶液    \(\rm{d.}\)硫磺皂

              \(\rm{(2)B}\)装置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rm{D}\)装置中\(\rm{NaO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rm{(3)}\)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调节__________以控制\(\rm{A}\) 装置中产生 \(\rm{Cl_{2}}\)的气流,\(\rm{C}\)装置需控制反应温度在 \(\rm{0~5℃}\),实验中可将\(\rm{C}\) 装置放入________________中。

              \(\rm{II.}\)测定 \(\rm{KMnO_{4}}\)纯度可用标准 \(\rm{Na_{2}S_{2}O_{3}}\)进行标定

              \(\rm{(4)}\)配制\(\rm{250 mL 0.1000 mol/L}\)标准 \(\rm{Na_{2}S_{2}O_{3}}\)溶液,需准确称取\(\rm{Na_{2}S_{2}O_{3}}\)固体的质量为____\(\rm{g(}\)精确到\(\rm{0.001)}\)。

              \(\rm{(5)}\)取某 \(\rm{KMnO_{4}}\)  \(\rm{0.600g}\),酸化后用 \(\rm{0.1000 mol/L}\) 标准 \(\rm{Na_{2}S_{2}O_{3}}\)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消耗 \(\rm{Na_{2}S_{2}O_{3}}\)溶液 \(\rm{20.00 mL}\),则该 \(\rm{KMnO_{4}}\)产品的纯度是_________。

            • 3.

              资料表明:赤热的铜粉能与\(\rm{NO_{2}}\)反应。某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探究固体产物的成分和气体产物的成分\(\rm{(N_{2}}\)或\(\rm{NO)}\)。


              已知:\(\rm{①}\) 酸性\(\rm{KMnO}\)\(\rm{{\,\!}_{4}}\)溶液能氧化\(\rm{NO}\)生成\(\rm{NO}\)\(\rm{{\,\!}_{3}}\)\(\rm{ˉ}\);
              \(\rm{② NO}\)和\(\rm{FeSO}\)\(\rm{{\,\!}_{4}}\)溶液反应:\(\rm{NO+FeSO}\)\(\rm{{\,\!}_{4}}\)\(\rm{=[Fe(NO)]SO}\)\(\rm{{\,\!}_{4}}\)\(\rm{(}\)棕色\(\rm{)}\);
              \(\rm{③ Cu}\)\(\rm{{\,\!}_{2}}\)\(\rm{O+2H}\)\(\rm{{\,\!}^{+}}\)\(\rm{=Cu+Cu}\)\(\rm{{\,\!}^{2+}}\)\(\rm{+H}\)\(\rm{{\,\!}_{2}}\)\(\rm{O}\)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检查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之后先打开\(\rm{K_{1}}\),关闭\(\rm{K_{2}}\),然后滴入浓硝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再关闭\(\rm{K_{1}}\),打开\(\rm{K_{2}}\),并点燃\(\rm{C}\)处酒精灯,这样的实验操作顺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实验过程中,\(\rm{D}\)装置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根据\(\rm{D}\)装置中的现象确认\(\rm{C}\)中有无\(\rm{NO}\)生成?_________\(\rm{(}\)填“能”或“否”\(\r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当铜粉完全反应后,实验小组对反应后的固体成分提出以下猜想:\(\rm{①}\)只有\(\rm{CuO}\);      \(\rm{②}\)只有\(\rm{Cu_{2}O}\);    \(\rm{③}\)既有\(\rm{CuO}\),又有\(\rm{Cu_{2}O}\)。有同学认为可通过简单的定性实验即可判断猜想\(\rm{①}\)是否成立,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6)}\)实验中\(\rm{E}\)装置自始至终未显棕色,小组最后通过定量实验得到如下数据。据此写出实验时实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C}\)装置质量

              \(\rm{F}\)装置气体的体积\(\rm{(}\)已折算为标准状况\(\rm{)}\)

              硬质玻璃管质量

              \(\rm{Cu}\)质量

              反应后

              \(\rm{(}\)硬质玻璃管\(\rm{+}\)生成物\(\rm{)}\)

              \(\rm{m g}\)

              \(\rm{1.92 g}\)

              \(\rm{(m+2.24)g}\)

              \(\rm{112 mL}\)

            • 4.

              为探究含结晶水的化合物\(\rm{X(}\)含四种元素,摩尔质量为\(\rm{180 g·mol^{-1})}\)的组成和性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请回答:

              \(\rm{(1)}\)黑色固体\(\rm{Y}\)的化学式为________,气体\(\rm{C}\)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2)}\)晶体\(\rm{X}\)隔绝空气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5.

              \(\rm{(1)Zn}\)粒和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会减慢,当加热或加入浓盐酸后,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由此判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rm{(2)}\)锌与盐酸反应速率可以通过观察        进行判断,也可通过实验测定。通过实验测定锌与盐酸反应速率,除测量反应时间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rm{(3)}\)为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某同学的实验测定方法是:在\(\rm{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rm{(}\)氢气体积已换算为标准状况\(\rm{)}\):

              时间\(\rm{/min}\)

              \(\rm{1}\)

              \(\rm{2}\)

              \(\rm{3}\)

              \(\rm{4}\)

              \(\rm{5}\)

              体积\(\rm{/mL}\)

              \(\rm{50}\)

              \(\rm{120}\)

              \(\rm{232}\)

              \(\rm{290}\)

              \(\rm{310}\)

              \(\rm{①}\)哪一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_______\(\rm{(}\)填“\(\rm{0~1 min}\)”或“\(\rm{1~2 min}\)”或“\(\rm{2~3 min}\)”或“\(\rm{3~4 min}\)”或“\(\rm{4~5min}\)”\(\rm{)}\)。

              \(\rm{②2~3 min}\)时间段以盐酸的浓度变化来表示的该反应速率\(\rm{(}\)设溶液体积不变\(\rm{)}\)为____________。

              \(\rm{③}\)试分析\(\rm{1~3min}\)时间段里,反应速率变大的主要原因                         。

            • 6.

              Ⅰ\(\rm{.}\)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实验的一种常用方法。下表是某学习小组研究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和锌反应的实验数据,分析以下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rm{(1)}\)化学反应速率本质上是由________决定的,但外界条件也会影响反应速率的大小。本实验中实验\(\rm{2}\)和实验\(\rm{3}\)表明________对反应速率有影响,该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具体影响是:其它条件相同时,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

              \(\rm{(2)}\)我们最好选取实验________\(\rm{(}\)填\(\rm{3}\)个实验序号\(\rm{)}\)研究锌的形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我们发现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反应物间的________反应速率越快。

              \(\rm{(3)}\)若采用与实验\(\rm{1}\)完全相同的条件,但向反应容器中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发现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利用表中数据,可以求得: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rm{mol/L}\)。

              Ⅱ\(\rm{.}\)某温度时,在\(\rm{5 L}\)的容器中,\(\rm{X}\)、\(\rm{Y}\)、\(\rm{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rm{(5)}\)反应开始至\(\rm{2 min}\),\(\rm{Y}\)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

              \(\rm{(6)}\)分析有关数据,写出\(\rm{X}\)、\(\rm{Y}\)、\(\rm{Z}\)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7. 一种磁性材料的磨削废料\(\rm{(}\)含镍质量分数约\(\rm{21\%)}\)主要成分是铁镍合金,还含有铜、钙、镁、硅的氧化物。由该废料制备纯度较高的氢氧化镍,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rm{(1)}\)合金中的镍难溶于稀硫酸,“酸溶”时除了加入稀硫酸,还要边搅拌边缓慢加入稀硝酸,反应有\(\rm{N}\)\(\rm{{\,\!}_{2}}\)生成。写出金属镍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2)}\)“除铁”时需要加入\(\rm{H}\)\(\rm{{\,\!}_{2}}\)\(\rm{O}\)\(\rm{{\,\!}_{2}}\),为了证明添加的\(\rm{H}\)\(\rm{{\,\!}_{2}}\)\(\rm{O}\)\(\rm{{\,\!}_{2}}\)已足量,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rm{(}\)填“铁氰化钾”或“硫氰化钾”\(\rm{)}\)溶液。黄钠铁矾\(\rm{[Na}\)\(\rm{{\,\!}_{x}}\)\(\rm{Fe}\)\(\rm{{\,\!}_{y}}\)\(\rm{(SO}\)\(\rm{{\,\!}_{4}}\)\(\rm{)}\)\(\rm{{\,\!}_{m}}\)\(\rm{(OH)}\)\(\rm{{\,\!}_{n}}\)\(\rm{]}\)具有沉淀颗粒大、沉淀速率快、容易过滤等特点,则\(\rm{x∶y∶m∶n=1∶3∶2∶}\)________。
              \(\rm{(3)}\)“除铜”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若用\(\rm{Na}\)\(\rm{{\,\!}_{2}}\)\(\rm{S}\)或\(\rm{Na}\)\(\rm{{\,\!}_{2}}\)\(\rm{S}\)\(\rm{{\,\!}_{2}}\)\(\rm{O}\)\(\rm{{\,\!}_{3}}\)代替\(\rm{H}\)\(\rm{{\,\!}_{2}}\)\(\rm{S}\)除铜,优点是________。
              \(\rm{(4)}\)已知除杂过程在陶瓷容器中进行,\(\rm{NaF}\)的实际用量为理论用量的\(\rm{1.1}\)倍,用量不宜过大的原因是________。
              \(\rm{(5)100kg}\)废料经上述工艺制得\(\rm{Ni(OH)}\)\(\rm{{\,\!}_{2}}\)固体的质量为\(\rm{31kg}\),则镍回收率的计算式为________。
            • 8.

              一定量的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rm{100 mL 3.00 mol·L^{-1}}\)的\(\rm{NaOH}\)溶液\(\rm{(}\)密度为\(\rm{1.12 g·mL^{-1})}\)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rm{NaClO}\)的物质的量为\(\rm{0.05 mol}\)。

              \(\rm{(1)}\)所得溶液中\(\rm{Cl^{-}}\)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rm{mol}\)。

              \(\rm{(2)}\)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rm{n(Cl_{2})∶n(H_{2})=}\)________。

            • 9.

              一定条件下,将\(\rm{36 mL NO_{2}}\)和\(\rm{O_{2}}\)混合气体充入试管中,并将试管倒立于水中,充分反应后剩余气体为\(\rm{6 mL}\),则混合气体中\(\rm{NO_{2}}\)与\(\rm{O_{2}}\)的体积比分别为________或________。

            • 10. \(\rm{(1)}\)在标准状况下,\(\rm{CO}\)和\(\rm{CO_{2}}\)的混合气体共\(\rm{8.96 L}\),质量为\(\rm{12.8 g}\),则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和为________\(\rm{mol}\),其中\(\rm{CO_{2}}\)为________\(\rm{mol}\),\(\rm{CO}\)占总体积的________,混合气体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rm{(2)}\)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甲烷\(\rm{(CH_{4})}\)和二氧化碳分子数之比为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原子总数之比为________,质量之比为________,密度之比为________。

              \(\rm{(3)}\)在标准状况下,\(\rm{4 g H_{2}}\)、\(\rm{11.2 L O_{2}}\)、\(\rm{1 mol H_{2}O}\)中,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含原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质量最大的是________,体积最小的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