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铜溶于稀硝酸:\(\rm{Cu+2H^{+}+NO_{3}^{\mathrm{{-}}}=Cu^{2+}+NO_{2}↑+H_{2}O}\)
              B.用\(\rm{KIO_{3}}\)氧化酸性溶液中的\(\rm{KI:5I^{-}+IO_{3}^{\mathrm{{-}}}+3H_{2}O=3I_{2}+6OH^{-}}\)
              C.向\(\rm{NaAlO_{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rm{CO_{2}:2AlO_{2}^{\mathrm{{-}}}+CO_{2}+3H_{2}O=2Al(OH)_{3}↓+CO_{3}^{2\mathrm{{-}}}}\)
              D.向新制\(\rm{Cu(OH)_{2}}\)中加入乙醛溶液并加热:\(\rm{CH_{3}CHO+2Cu(OH)_{2}+OH^{-}\xrightarrow[]{∆} CH_{3}COO^{-}+Cu_{2}O↓+3H_{2}O}\)
            • 2.

              工业上常利用铝粉和氧化铁反应来焊接铁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氧化铝、氧化铁均为两性氧化物
              B.氧化铝中的微粒半径:\(\rm{Al^{3+} > O^{2-}}\)
              C.在该反应中,铝的还原性强于铁的还原性
              D.\(\rm{1mol}\)氧化铁参加反应转移电子数约为\(\rm{4×6.02×10^{23}}\)
            • 3.

              无水氯化铝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rm{(1)}\)氯化铝在水中形成具有净水作用的氢氧化铝胶体,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rm{(2)}\)工业上用铝土矿\(\rm{(}\)主要成分为\(\rm{Al_{2}O_{3}}\),含有\(\rm{Fe_{2}O_{3}}\)、\(\rm{SiO_{2}}\)等杂质\(\rm{)}\)制取无水氯化铝的一种工艺流程示意如下:

                  已知:

              物质

              \(\rm{SiCl_{4}}\)

              \(\rm{AlCl_{3}}\)

              \(\rm{FeCl_{3}}\)

              \(\rm{FeCl_{2}}\)

              沸点\(\rm{/℃}\)

              \(\rm{57.6}\)

              \(\rm{180(}\)升华\(\rm{)}\)

              \(\rm{300(}\)升华\(\rm{)}\)

              \(\rm{1023}\)

                  \(\rm{①}\)步骤Ⅰ中焙烧使固体水分挥发、气孔数目增多,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rm{(}\)只要求写出一种\(\rm{)}\)。

                  \(\rm{②}\)步骤Ⅱ中若不通入氯气和氧气,则反应生成相对原子质量比硅大的单质是________。

                  \(\rm{④}\)步骤Ⅲ经冷却至室温后,气体用足量的\(\rm{NaOH}\)冷溶液吸收,生成的盐主要有\(\rm{3}\)种,其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⑤}\)结合流程及相关数据分析,步骤\(\rm{V}\)中加入铝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如下图所示物质之间的变化:


              请填写下列空白:
              \(\rm{(1)}\)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rm{CuCO}\)\(\rm{{\,\!}_{3}}\)\(\rm{·Cu(OH)}\)\(\rm{{\,\!}_{2}}\)\(\rm{(}\)碱式碳酸铜\(\rm{)}\),受热易分解。图中的\(\rm{F}\)是________。
              \(\rm{(2)}\)写出明矾与过量\(\rm{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图中所得\(\rm{G}\)和\(\rm{D}\)都为固体,混合后,在高温下可发生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每生成\(\rm{1 mol D}\)同时生成________\(\rm{ mol E}\)。

            • 5. 材料在人类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rm{(1)}\)钠、铝、铁是常见的金属.
              \(\rm{①}\)在三种金属元素中,所形成氧化物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三种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有____________种.
              \(\rm{②}\)向盛有硫酸铝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得到的胶状沉淀物在医疗上治疗胃酸过多,利用的原理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
              \(\rm{③}\)向盛有氯化铁、氯化亚铁、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剩余固体中有铜无铁,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可能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一定不存在的阳离子为____________.
              \(\rm{④}\)生产中曾用铝热反应\(\rm{(}\)铝与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rm{)}\)焊接钢轨,则铝与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要得到\(\rm{1mol}\)金属铁,需要铝的质量____________\(\rm{g}\).
              \(\rm{(2)}\)工业上,在电炉中用炭粉还原二氧化硅可制得硅和一氧化碳\(\rm{.}\)若向电炉里加入适量炭粉和\(\rm{30g}\)二氧化硅,通电后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____.
            • 6. 下列各组物质相互作用,生成物不随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的用量变化而变化的是\(\rm{(}\)  \(\rm{)}\)
              A.\(\rm{Na}\)和\(\rm{O_{2}}\)
              B.\(\rm{Na_{2}CO_{3}}\)和\(\rm{HCl}\)
              C.\(\rm{AlCl_{3}}\)和\(\rm{NaOH}\)
              D.\(\rm{NaOH}\)和\(\rm{NaHCO_{3}}\)
            • 7. 研究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与产物之间的关系时,使用类似数轴的方法可以得到直观形象的效果,下列表达不正确的是(    )

              A.\(\rm{NaOH}\)溶液与\(\rm{SO_{2}}\)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情况 
              B.\(\rm{NaAlO_{2}}\)溶液与盐酸反应后铝的存在形式 
              C.\(\rm{Fe}\)在\(\rm{Cl_{2}}\)中的燃烧产物 
              D.\(\rm{Fe}\)和稀\(\rm{HNO_{3}}\)反应后,铁的存在形式 
            •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相对应的是

              A.铜的金属活泼性比铁弱,可在海轮外壳上装若干铜块以减缓铁的腐蚀

              B.\(\rm{MgO}\)和\(\rm{Al_{2}O_{3}}\)的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也可用于工业电解冶炼金属镁和铝

              C.氢氟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雕刻玻璃

              D.\(\rm{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 9.

              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现象的是

              \(\rm{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的\(\rm{CO_{2}}\)

              \(\rm{②}\)向\(\rm{NaAlO_{2}}\)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rm{③}\)向\(\rm{AlCl_{3}}\)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稀氢氧化钠溶液

              \(\rm{④}\)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

              A.\(\rm{①②}\)
              B.\(\rm{①③}\)
              C.\(\rm{①④}\)
              D.\(\rm{②③}\)
            • 10. 下列操作过程中不能出现“先产生沉淀然后又完全溶解”现象的是(    )
              A.向饱和\(\rm{Na_{2}CO_{3}}\)溶液中通入\(\rm{CO_{2}}\)至过量
              B.向\(\rm{AlCl_{3}}\)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C.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加稀硫酸至过量
              D.向\(\rm{NaAlO_{2}}\)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