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铜与稀硝酸反应,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
              A.Cu(NO32
              B.NO
              C.H2O
              D.H2
            • 2. 常温下,下列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 ①铜与浓硫酸  ②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  ③铜与浓硝酸  ④石英与纯碱  ⑤铁与液氧   ⑥一氧化氮与氧气   ⑦硅与氧气.
              A.①②③⑥
              B.②③⑤⑥
              C.①④⑤⑦
              D.①②③⑦
            • 3. 下列关于颜色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硫单质在纯氧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②淀粉遇到碘化钾溶液﹣﹣蓝色
              ③向溴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白色浑浊
              ④适量的氯气通入KBr溶液﹣﹣橙黄色
              ⑤新制氯水久置后﹣﹣无色
              ⑥铜在氯气中燃烧产生的烟﹣﹣棕黄色.
              A.①②③⑤
              B.①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 4. 为验证铜与稀硝酸反应的还原产物是NO而不是NO2 .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应先打开活塞和旋塞再从U型管右侧加入稀硝酸
              B.加入的稀硝酸应充满U型管左侧
              C.关闭旋塞后铜丝会全部溶解
              D.反应停止后打开活塞,气体变成红棕色
            • 5. Cu与2mol/L的稀硝酸反应,如果NO3的浓度下降0.3mol/L,则同时溶液中H+浓度下降(   )
              A.0.3 mol/L
              B.0.6mol/L
              C.0.9 mol/L
              D.1.2mol/L
            • 6.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B.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
              C.铜与硫磺反应生成硫化铜
              D.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白雾
            • 7. 将35.8g Al、Fe、Cu组成的合金溶于足量的NaOH溶液中,产生6.72L气体(标准状况).另取等质量的该合金溶于过量的稀硝酸中,生成13.44L NO(标准状况),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为(   )
              A.66.4 g
              B.50.8 g
              C.44.8g
              D.39.2g
            • 8. 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   )
              A.H2SiO3 SiO2 SiCl4
              B.饱和食盐水 NaHCO3 Na2CO3
              C.Na Na2O2 NaI
              D.Cu2(OH)2CO3 CuSO4(aq) Cu
            • 9. 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
              ①NaAlO2(aq)  Al(OH)3  Al2O3(熔融)  Al  Fe
              ②S  SO3  H2SO4
              ③Cu(OH)2CO3  CuCl2(aq)  Cu
              ④Fe2O3  FeCl3 无水FeCl3
              ⑤饱和NaCl(aq)  NaHCO3  Na2CO3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 10. 如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
              XYZ
              CuCuOCu(OH)2
              CH3CH2OHCH3CHOCH2═CH2
              Na2CO3NaOHNaHCO3
              CaCO3CaOCa(OH)2
              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