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乙醇的沸点是\(\rm{78℃}\),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乙醚的沸点为\(\rm{34.6℃}\),难溶于水,在饱和\(\rm{Na_{2}CO_{3}}\) 溶液中几乎不溶,乙醚极易燃烧。实验室想通过以下装置制乙醚。



              \(\rm{(1)}\)甲图和乙图是两套实验室制乙醚的装置,选装置_______\(\rm{(}\)填“甲”或“乙”\(\rm{)}\)最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rm{(2)}\)制取乙醚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反应液中应加入沸石,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4)}\)用上述装置制得的乙醚中可能含有大量的杂质,该杂质是__________,除去这种杂质的简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如果温度太高\(\rm{(}\)如\(\rm{170℃)}\),将会发生一个有机副反应,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并检验其性质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rm{(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rm{(2)}\)乙烯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rm{(3)}\)下列物质中,可以通过乙烯的加成反应得到的是______\(\rm{(}\)填字母代号\(\rm{)}\)。

              A.\(\rm{CH_{3}CH_{3}}\)  \(\rm{B.CH_{3}CHCl_{2}}\)

              C.\(\rm{CH_{3}CH_{2}OH D.CH_{3}CH_{2}Br}\)

              \(\rm{(4)}\)运输水果时,为了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防止水果早熟腐烂,常将浸泡有_______溶液的硅藻土放置在盛放水果的容器中。

            • 3.

              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乙烯并验证乙烯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

              \(\rm{(1)}\)试填写实验步骤:\(\rm{①}\)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_;

              \(\rm{②}\)在各装置中注入相应的试剂\(\rm{(}\)如图所示\(\rm{)}\);

              \(\rm{③}\)加热,使温度迅速升高到_______________;实验时烧瓶中液体混合物逐渐变黑。

              \(\rm{(2)}\)能够说明乙烯具有还原性的现象是__________;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_。若无甲装置,不能检验乙烯具有还原性,简述其理由:_______。

            • 4. 实验室里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乙烯,乙烯再与溴反应制\(\rm{1{,}2{-}}\)二溴乙烷\(\rm{{.}}\)在制备过程中部分乙醇被浓硫酸氧化产生\(\rm{CO_{2}}\)、\(\rm{SO_{2}}\),进而与\(\rm{Br_{2}}\)反应生成\(\rm{HBr}\)等酸性气体.
              已知:\(\rm{C{H}_{3}C{H}_{2}OH \xrightarrow[{170}^{0}C]{浓硫酸}C{H}_{2}-C{H}_{2}↑+{H}_{2}O }\)
              \(\rm{(1)(}\)改编\(\rm{)}\)用下列仪器,以上述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备\(\rm{1{,}2{-}}\)二溴乙烷\(\rm{{.}}\)如果气体流向为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rm{(}\)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rm{)}\):\(\rm{B}\)经\(\rm{A{①}}\)插入\(\rm{A}\)中,\(\rm{D}\)接\(\rm{A{②}}\);\(\rm{A{③}}\)接______ 接______ 接______ 接______ .

              \(\rm{(2)}\)装置\(\rm{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rm{{.}}\)若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碎瓷片忘加,应采取的正确操作是______
              A、立即补加   \(\rm{B}\)、冷却后补加   \(\rm{C}\)、不需补加   \(\rm{D}\)、重新配料
              \(\rm{(3)}\)装置\(\rm{C}\)的作用是______ .
              \(\rm{(4)}\)装置\(\rm{F}\)中盛有\(\rm{10{\%}}\) \(\rm{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 .
              \(\rm{(5)}\)在反应管\(\rm{E}\)中进行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
              \(\rm{(6)}\)处理上述实验后三颈烧瓶中废液的正确方法是______ .
              A.废液经冷却后倒入下水道中
              B.废液经冷却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C.将水加入烧瓶中稀释后倒入空废液缸中.
            • 5.

              实验室制取的乙烯常含有少量二氧化硫,现设计如下实验,确认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rm{(1)a}\)、\(\rm{b}\)、\(\rm{c}\)、\(\rm{d}\)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rm{a}\)____________,\(\rm{b}\)____________,\(\rm{c}\)____________,\(\rm{d}\)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rm{A.}\)品红溶液  \(\rm{B.NaOH}\)溶液

                  \(\rm{C.}\)浓硫酸    \(\rm{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rm{(2)}\)能说明二氧化硫气体存在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3)}\)使用\(\rm{b}\)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使用\(\rm{c}\)装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5)}\)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实验室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如下: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rm{l40℃}\)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rm{1}\),\(\rm{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rm{/g·cm^{-3}}\)

              \(\rm{0.79}\)

              \(\rm{2.2}\)

              \(\rm{0.}\) \(\rm{71}\)

              沸点\(\rm{/℃}\)

              \(\rm{78.5}\)

              \(\rm{132}\)

              \(\rm{34.6}\)

              熔点\(\rm{/℃}\)

              一\(\rm{l30}\)

              \(\rm{9}\)

              \(\rm{-1l6}\)

              回答下列问题:

              \(\rm{(1)}\)在此制各实验中,要尽可能迅速地把反应温度提高\(\rm{170℃}\)左右,其最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rm{(}\)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rm{)}\)

              \(\rm{a.}\)引发反应    \(\rm{b.}\)加快反应速度     \(\rm{c.}\)防止乙醇挥发      \(\rm{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rm{(2)}\)在装置\(\rm{C}\)中应加入__________\(\rm{(}\)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rm{)}\),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a.}\)水         \(\rm{b.}\)浓硫酸          \(\rm{c.}\)氢氧化钠溶液     \(\rm{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rm{(3)}\)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rm{(4)}\)将\(\rm{1}\),\(\rm{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__________层\(\rm{(}\)填“上”、“下”\(\rm{)}\);

              \(\rm{(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rm{Br_{2}}\),最好用___________洗涤除去\(\rm{(}\)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rm{)}\);

              \(\rm{a.}\)水         \(\rm{b.}\)氢氧化钠溶液    \(\rm{c.}\)碘化钠溶液       \(\rm{d.}\)乙醇

              \(\rm{(6)}\)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____________的方法除去;

              \(\rm{(7)}\)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rm{D}\),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

            • 7. 实验室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反应原理是先用乙醇制备出乙烯,再将乙烯通入溴水中发生如下反应:\(\rm{C{H}_{2}=C{H}_{2}+B{r}_{2}→BrC{H}_{2}C{H}_{2}Br }\)。可能存在的主要副反应有:乙醇在浓硫酸的存在下在\(\rm{{140}^{0}C }\)脱水生成乙醚。用少量的溴和足量的乙醇制备\(\rm{1}\),\(\rm{2-}\)二溴乙烷的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rm{(1)}\)写出装置\(\rm{A}\)中制备乙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实验开始要尽可能快地把反应温度提高到\(\rm{{170}^{0}C }\),其最主要目的是 ______ .
              A.引发反应    \(\rm{B.}\)加快反应速度     \(\rm{C.}\)防止乙醇挥发     \(\rm{D.}\)减少副产物乙醚生成
              \(\rm{(3)}\)在装置\(\rm{C}\)中应加入 ______  \(\rm{(}\)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rm{)}\),其目的是吸收反应中可能生成的酸性气体.
              A.水    \(\rm{B.}\)浓硫酸       \(\rm{C.}\)氢氧化钠溶液      \(\rm{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rm{(4)}\)将\(\rm{1}\),\(\rm{2-}\)二溴乙烷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加水,振荡后静置,产物应在 ______ 层\(\rm{(}\)填“上”、“下”\(\rm{)}\).
              \(\rm{(5)}\)若产物中有少量未反应的\(\rm{B{r}_{2} }\),最好用 ______ 洗涤除去.
              A.水    \(\rm{B.}\)氢氧化钠溶液    \(\rm{C.}\)碘化钠溶液    \(\rm{D.}\)乙醇
              \(\rm{(6)}\)装置\(\rm{B}\)的作用有两个,分别是检查实验进行时试管\(\rm{D}\)是否发生堵塞和 ______ .
              \(\rm{(7)}\)若产物中有少量副产物乙醚,可用 ______ 的方法除去.
              \(\rm{(8)}\)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rm{D}\),但又不能过度冷却\(\rm{(}\)如用冰水\(\rm{)}\),其原因是 ______ .
              \(\rm{(9)}\)判断该制备反应已经结束的最简单方法是 ______ .
            • 8.

              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学生在实验室里制取的乙烯中常混有少量的二氧化硫,老师启发他们并由他们自己设计了下列实验图以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rm{C_{2}H_{4}}\)和\(\rm{SO_{2}}\)。回答下列问题:


              \(\rm{(1)I}\)、\(\rm{II}\)、\(\rm{III}\)、\(\rm{IV}\)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依次为\(\rm{(}\)    \(\rm{)}\)

              \(\rm{①}\)品红溶液  \(\rm{②}\) \(\rm{NaOH}\)溶液     \(\rm{③}\)浓硫酸   \(\rm{④}\)酸性\(\rm{KMnO_{4}}\)溶液

              A. \(\rm{④②①③}\)     \(\rm{B.①②①③}\)       \(\rm{C.}\) \(\rm{①②①④}\)     \(\rm{D.}\) \(\rm{④②①④}\)

              \(\rm{(2)}\)能说明\(\rm{SO_{2}}\)气体存在的现象是                                

              \(\rm{(3)}\)使用装置\(\rm{III}\)的目的是                                        

              \(\rm{(4)}\)确定含有乙烯的现象是                                       

            • 9. 在实验室中,通常是加热酒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在\(\rm{170℃}\)时制得乙烯,在这个反应中,浓硫酸起催化剂和脱水剂的作用。
              I.参考上述资料,结合已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rm{(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rm{(}\)填序号\(\rm{)}\)
                 \(\rm{a.}\)一氯乙烯\(\rm{(CH_{2}=CHCl)}\)中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rm{b.}\)乙烯分子中的碳碳双键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共价键
                 \(\rm{c.}\)长途运输水果时,可用高锰酸钾吸收水果释放的乙烯,以保持水果新鲜
                 \(\rm{d.}\)除去乙烷中的乙烯,可以选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rm{(2)}\)实验室制取乙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rm{(3)}\)实验室制取的乙烯中混有\(\rm{SO_{2}}\)等气体杂质。下列试剂中,可用于检验乙烯中混有的  \(\rm{SO_{2}}\)的是         
                 \(\rm{a.}\)溴水                        \(\rm{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rm{c.}\)品红溶液

              Ⅱ\(\rm{.}\)已知乙烯能发生以下转化:


              \(\rm{(1)}\)有机物\(\rm{D}\)中官能团的名称为       。\(\rm{①}\)、\(\rm{④}\)的反应类型分别为           

              \(\rm{(2)}\)反应\(\rm{④}\)的化学方程式为             

              \(\rm{III.}\)乙酸乙酯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实验室利用下图的装罝制备乙酸乙酯。



              \(\rm{①}\)与教材采用的实验装置不同,此装置中采用了球形干燥管,其作用是:       

              \(\rm{②}\)试管Ⅱ中加入的试剂是               。

              \(\rm{③}\)为了证明浓硫酸在该反应中起到了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某同学利用该装置进行了以下\(\rm{4}\)个实验。实验开始先用酒精灯微热\(\rm{3min}\),再加热使之微微沸腾\(\rm{3min}\)。实验结束后充分振荡小试管Ⅱ,再测其中有机层的厚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试管\(\rm{I}\)中试剂

              试管Ⅱ中有机层的厚度\(\rm{/cm}\)

              \(\rm{A}\)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2mL 18 mol ⋅ L^{-1}}\)浓硫酸

              \(\rm{3.0}\)

              \(\rm{B}\)

              \(\rm{3mL}\)乙醇、\(\rm{2mL}\)乙酸

              \(\rm{0.1}\)

              \(\rm{C}\)

              \(\rm{3mL}\)乙醇、\(\rm{2mL}\)乙酸\(\rm{2mL3 mol ⋅ L^{-1}H_{2}SO_{4}}\)

              \(\rm{0.6}\)

              \(\rm{D}\)

              \(\rm{3mL}\)乙醇、\(\rm{2mL}\)乙酸、盐酸

              \(\rm{0.6}\)

              实验\(\rm{D}\)的目的是与实验\(\rm{C}\)相对照,证明\(\rm{H^{+}}\)对酯化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则进行实验\(\rm{D}\)时应加入       \(\rm{mL}\)   \(\rm{mol ⋅ L^{-1}}\)的盐酸。分析实验\(\rm{A}\)和实验\(\rm{C}\)的数据,可以推断出浓\(\rm{H_{2}S0_{4}}\)的       \(\rm{(}\)填“催化”或“吸水”\(\rm{)}\)作用提高了乙酸乙酯的产率。

              \(\rm{④}\)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rm{E}\),\(\rm{E}\)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74}\),其分子中碳、氢的质量分数分别为\(\rm{64.9\%}\)、\(\rm{13.5\%}\),其余为氧。求\(\rm{E}\)的化学式\(\rm{(}\)需写出计算过程\(\rm{)}\)。

            • 10. 菁优网如图是实验室制备1,2-二溴乙烷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加热及夹持设备已略).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乙醇 1,2-二溴乙烷 乙醚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密度/g/cm3 0.79 2.2 0.71
              沸点/℃ 78.5 132 34.6
              熔点/℃ -130 9 -116
              (1)A中药品为1:3的无水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液,使用连通滴液漏斗相比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液体的优点是 ______ ;B中插长玻璃管的作用有: ______
              (2)写出C装置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______ ;装置D中品红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3)反应过程中应用冷水冷却装置E,其主要目的是 ______ ;但又不能过度冷却(如用冰水),其原因是 ______
              (4)学生发现反应结束时,无水乙醇消耗量大大超过理论值,其原因是 ______
              (5)装置F的作用是 ______ ;写出F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