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制取硝基苯:先加入浓硫酸,再加入浓硝酸,最后滴入苯
              B.制备溴苯:先加入苯再加入液溴,然后加入铁粉
              C.组装分馏装置时按照从下往上从左往右的顺序安装仪器,拆卸时也按照此顺序进行
              D.除去溴苯中的溴杂质,可以先水洗,然后碱洗,再水洗,然后加入干燥剂过滤即可得纯溴苯
            • 2.

              实验室用\(\rm{{H}_{2} }\)还原\(\rm{W{O}_{3} }\)制备金属\(\rm{W}\)的装置如图所示\(\rm{(Zn}\)粒中往往含有硫等杂质,焦性没食子酸溶液用于吸收少量氧气\(\r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rm{①.②.③}\)中依次盛装\(\rm{KMn{O}_{4} }\)溶液\(\rm{.}\)浓\(\rm{{H}_{2}S{O}_{4} .}\)焦性没食子酸溶液
              B.管式炉加热前,用试管在\(\rm{④}\)处收集气体并点燃,通过声音判断气体纯度
              C.结束反应时,先关闭活塞\(\rm{K}\),再停止加热
              D.装置\(\rm{Q(}\)启普发生器\(\rm{)}\)也可用于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 3.

              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物质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rm{/(g⋅cm^{-3})}\)

              沸点\(\rm{/℃}\)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rm{88}\)

              \(\rm{0.8123}\)

              \(\rm{131}\)

              微溶

              你那里酸

              \(\rm{60}\)

              \(\rm{1.0492}\)

              \(\rm{118}\)

              乙酸异戊酯

              \(\rm{130}\)

              \(\rm{0.8670}\)

              \(\rm{142}\)

              难溶

              实验步骤:在\(\rm{A}\)中加入\(\rm{4.4g}\)异戊醇、\(\rm{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rm{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rm{A}\),回流\(\rm{50min}\)。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rm{MgSO_{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rm{MgSO_{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rm{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rm{3.9g}\)。回答下列问题:

              \(\rm{(1)}\)仪器\(\rm{B}\)的名称是________;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

              \(\rm{(2)}\)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rm{(}\)填标号\(\rm{)}\)。

                  \(\rm{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rm{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rm{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rm{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rm{(3)}\)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rm{MgSO_{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rm{(5)}\)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__\(\rm{(}\)填标号\(\rm{)}\)。

              \(\rm{(6)}\)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rm{(}\)填标号\(\rm{)}\)。

                  \(\rm{a.30\%}\)    \(\rm{b.40\%}\)    \(\rm{c.60\%}\)    \(\rm{d.90\%}\)

            • 4.

              某同学根据下列实验目的,从图中选择装置设计实验方案:

              \(\rm{(}\)Ⅰ\(\rm{)}\)为了制取纯净的乙炔\(\rm{(}\)不考虑杂质水蒸气\(\rm{)}\),设计实验方案:

              \(\rm{①}\)写出电石中的杂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rm{②}\)如图所示装置中可用来收集乙炔的装置是________\(\rm{(}\)填字母代号\(\rm{)}\)。

              \(\rm{③}\)选择装置,连接管口顺序\(\rm{a→}\)________\(\rm{(}\)气流方向从左至右\(\rm{)}\)。

              \(\rm{(2)}\)为探究乙炔与溴反应的本质。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rm{A→F→C→B}\)。

              \(\rm{①}\)能证明乙炔与溴水发生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rm{②}\)为了探究乙炔与溴水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还是取代反应,该同学进行如下操作:

              \(\rm{a.}\)测定反应前\(\rm{B}\)瓶溴水的\(\rm{pH}\);

              \(\rm{b.}\)连接装置将纯净的乙炔通入\(\rm{B}\)瓶;

              \(\rm{c.}\)________。

              他的实验依据是________\(\rm{(}\)结合必要文字和化学方程式说明\(\rm{)}\)。

            • 5. 实验探究:探究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的相对强弱。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rm{(1)}\)实验装置:

              填写所示仪器名称 \(\rm{A}\)_________            \(\rm{B}\)__________

              \(\rm{(2)}\)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药品后,打开 \(\rm{a}\)、然后滴入浓硫酸,加热

              \(\rm{(3)}\)问题探究:\(\rm{(}\)已知酸性强弱:亚硫酸 \(\rm{ > }\) 碳酸\(\rm{)}\)

              \(\rm{①}\)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rm{E}\)中足量酸性\(\rm{KMnO_{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能说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硅元素非金属性强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③}\)依据试管 \(\rm{D}\) 中的实验现象,能否证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rm{(}\)填 “能”或“否”\(\rm{)}\)

            • 6.
              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__
              \(\rm{①}\)蒸馏时,先点燃酒精灯,再通冷凝水
              \(\rm{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管后撤酒精灯
              \(\rm{③}\)实验室制取某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rm{④}\)分液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塞子,后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rm{⑤H_{2}}\)还原\(\rm{CuO}\)实验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酒精灯
              \(\rm{⑥}\)使用托盘天平称物质质量时,先放质量较小的砝码,后放质量较大的砝码
              \(\rm{⑦}\)蒸馏时加热一段时间,发现忘记加沸石,应迅速补加沸石后继续加热
              \(\rm{⑧}\)用\(\rm{98\%}\)的浓硫酸配制\(\rm{2mol/L}\)的硫酸时,稀释浓硫酸后先放置至室温后转移到容量瓶中.
            • 7.
              实验室进行\(\rm{NaCl}\)溶液蒸发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rm{①}\)放置酒精灯
              \(\rm{②}\)固定铁圈位置
              \(\rm{③}\)放置蒸发皿
              \(\rm{④}\)加热搅拌
              \(\rm{⑤}\)停止加热,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rm{(}\)  \(\rm{)}\)
              A.\(\rm{②①③④⑤}\)
              B.\(\rm{②③④⑤①}\)
              C.\(\rm{①②③④⑤}\)
              D.\(\rm{②③①④⑤}\)
            • 8.

              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装置探究\(\rm{SO_{2}}\)和\(\rm{Fe(NO_{3})_{3}}\)溶液的反应原理。已知:\(\rm{0.4mol/L}\)的\(\rm{Fe(NO_{3})_{3}}\)溶液的\(\rm{pH=1}\)。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rm{(1)}\)检验装置\(\rm{A}\)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在\(\rm{B}\)中加入适量水,连接好装置\(\rm{A}\)、\(\rm{B}\),________,则气密性好。装置\(\rm{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rm{(2)}\)为排除空气对实验的干扰,滴加浓硫酸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rm{(3)}\)在\(\rm{c}\)处虚线框内画出尾气吸收的装置图\(\rm{(}\)标注试剂\(\rm{)}\)。

              \(\rm{(4)}\)装置\(\rm{B}\)中产生了白色沉淀,其成分是________,说明\(\rm{SO_{2}}\)具有________性。

              \(\rm{(5)}\)猜想\(\rm{B}\)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猜想\(\rm{1}\):________;

              猜想\(\rm{2}\):由于\(\rm{SO_{2}}\)与\(\rm{F^{3+}}\)反应;

              猜想\(\rm{3}\):由于在酸性条件下\(\rm{SO_{2}}\)与\(\rm{{NO}_{3}^{-}}\)反应。

              \(\rm{①}\)若猜想\(\rm{2}\)成立,装置\(\rm{B}\)中依次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rm{②}\)为验证猜想\(\rm{3}\)成立,可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将装置\(\rm{B}\)中的\(\rm{Fe(NO_{3})_{3}}\)溶液替换为下列试剂是\(\rm{(}\)填序号\(\rm{)}\)________。

              \(\rm{a.5mL2.4mol/L}\)稀硝酸

              \(\rm{b.5mL0.8mol/LFeCl_{3}}\)溶液

              \(\rm{c.2.5mL0.4mol/L}\)盐酸和\(\rm{2.5mL4.8mol/LNaNO_{3}}\)溶液

            • 9.

              正丁醚常用作有机反应的溶剂。实验室制备正丁醚的反应和主要实验装置如下:

              \(\rm{2C{H}_{3}C{H}_{2}C{H}_{2}C{H}_{2}OH \underset{浓硫酸}{\overset{{135}^{o}C}{⇌}}{\left(C{H}_{3}C{H}_{2}C{H}_{2}C{H}_{2}\right)}_{2}O+{H}_{2}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沸点\(\rm{/℃}\)

              密度\(\rm{/(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rm{74}\)

              \(\rm{117.2}\)

              \(\rm{0.8109}\)

              微溶

              正丁醚

              \(\rm{130}\)

              \(\rm{142.0}\)

              \(\rm{0.7704}\)

              几乎不溶

              实验步骤:

              \(\rm{①}\)将一定量的浓硫酸和正丁醇,按一定顺序添加到\(\rm{A}\)中,并加几粒沸石。

              \(\rm{②}\)加热\(\rm{A}\)中反应液,迅速升温至\(\rm{135℃}\),维持反应一段时间。分离提纯:

              \(\rm{③}\)待\(\rm{A}\)中液体冷却后将其缓慢倒入盛有一定量水的分液漏斗中,振摇后静置,分液得粗产物。

              \(\rm{④}\)粗产物依次用蒸馏水、\(\rm{NaOH}\)溶液和蒸馏水洗涤,分液后再加入一定质量的无水氯化钙颗粒,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

              \(\rm{⑤}\)将上述处理过的粗产物进行蒸馏,收集馏分,得正丁醚。

              请回答:

              \(\rm{(1)}\)步骤\(\rm{①}\)中浓硫酸和正丁醇的添加顺序为________。

              \(\rm{(2)}\)加热\(\rm{A}\)前,需先从________\(\rm{(}\)填“\(\rm{a}\)”或“\(\rm{b}\)”\(\rm{)}\)口向\(\rm{B}\)中通入水。

              \(\rm{(3)}\)步骤\(\rm{②}\)中,若温度控制不当,最容易产生副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rm{(4)}\)分液漏斗在使用前须清洗干净并________,步骤\(\rm{③}\)中粗产物应从分液漏斗的________\(\rm{(}\)填“上”或“下”\(\rm{)}\)口分离出。

              \(\rm{(5)}\)步骤\(\rm{④}\)中加入\(\rm{NaOH}\)溶液洗涤的目的为________。

              \(\rm{(6)}\)步骤\(\rm{⑤}\)中,加热蒸馏时应收集________\(\rm{(}\)填选项字母\(\rm{)}\)左右的馏分。

              \(\rm{a.100℃}\)    \(\rm{b.117℃}\)    \(\rm{C.135℃}\)    \(\rm{d.142℃}\)

              \(\rm{(7)}\)反应过程中会观察到分水器中收集到液体物质,且分为上下两层,随着反应的进行,分水器中液体逐渐增多至充满时,上层液体会从左侧支管自动流回\(\rm{A}\)。分水器中上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下层液体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

            • 10.

              草酸\(\rm{(}\)乙二酸\(\rm{)}\)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其\(\rm{K_{1}=5.4×10^{-2}}\),\(\rm{K_{2}=5.4×10^{-5}}\)。草酸的钠盐和钾盐易溶于水,而其钙盐难溶于水。草酸晶\(\rm{(H_{2}C_{2}O_{4}·2H_{2}O)}\)无色,熔点为\(\rm{101℃}\),易溶于水,受热脱水、升华,\(\rm{170℃}\)以上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rm{(1)}\)甲组同学按照如上图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检验草酸晶体的分解产物。装置\(\rm{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可知草酸晶体分解的产物中有_____________。装置\(\rm{B}\)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2)}\)乙组同学认为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还有\(\rm{CO}\),为进行验证,选用甲组实验中的装置\(\rm{A}\)、\(\rm{B}\)和下图所示的部分装置\(\rm{(}\)可以重复选用\(\rm{)}\)进行实验。

              \(\rm{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rm{A}\)、\(\rm{B}\)、________________。装置\(\rm{H}\)反应管中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②}\)能证明草酸晶体分解产物中有\(\rm{CO}\)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3)}\)设计实验证明:草酸的酸性比碳酸的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