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______热反应;
              (2)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若将此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其______能转化为______能,则负极反应式为______,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时,则______(填“正极”或“负极”)产生标况下氢气体积约______
              (3)(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断裂旧键吸收的能量______形成新建释放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______其生成物的总能量(填“大于”或“小于”)。
            • 2. \(\rm{(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rm{20g Ba(OH)_{2}·8H_{2}O}\)晶体和\(\rm{10gNH_{4}Cl}\)晶体,然后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rm{3}\)滴\(\rm{~4}\)滴水的玻璃片上,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实验流程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rm{(2)}\)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

              \(\rm{(3)}\)通过结冰现象,说明该反应为____\(\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rm{(}\)填“小于”、 “大于” 或“等于”\(\rm{)}\)生成物的总能量。

            • 3.

              为了研究化学反应\(\rm{A+B=C+D}\)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rm{A}\)的试管中滴加试剂\(\rm{B}\)时,看到\(\rm{U}\)形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该反应为______ 反应\(\rm{(}\)填“放热”或“吸热”\(\rm{).(2)A}\)和\(\rm{B}\)的总能量比\(\rm{C}\)和\(\rm{D}\)的总能量______\(\rm{ (}\)填“高”或“低”\(\rm{)}\).
              \(\rm{(3)}\)物质中的化学能通过______ 转化成______ 释放出来.
              \(\rm{(4)}\)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______\(\rm{(}\)填“高”或“低”\(\rm{)}\)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
            • 4.
              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rm{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rm{10mL}\) \(\rm{2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rm{20℃}\)逐渐升至\(\rm{35℃}\),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rm{30℃}\),最终停留在\(\rm{20℃}\).
              方案二:如图\(\rm{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rm{10mL}\) \(\rm{2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rm{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rm{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rm{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 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 \(\rm{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rm{①}\) 氧化钙与水 左低右高
              \(\rm{②}\)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rm{(}\)充分搅拌\(\rm{)}\)
              \(\rm{③}\) 铝片与烧碱溶液 左低右高
              \(\rm{④}\) 铜与浓硝酸 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rm{(1)}\)方案一中,温度先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 ,
              升至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______ .
              \(\rm{(2)}\)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 ______ .
              \(\rm{(3)}\)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rm{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 ______ \(\rm{(}\)填“吸热”或“放热”\(\rm{)}\)反应.
              \(\rm{(4)}\)方案三实验\(\rm{②}\)的\(\rm{U}\)形管中的现象为 ______ ,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 ______ \(\r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m{)}\)生成物的总能量.
            • 5.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rm{.}\)其实验顺序是:\(\rm{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
              连接好\(\rm{.②}\)在\(\rm{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rm{(}\)或品红\(\rm{)}\)溶液\(\rm{.}\)打开\(\rm{T}\)型管螺旋夹使\(\rm{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rm{.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rm{1g}\)氧化钙,当滴入\(\rm{2mL}\)左右的蒸馏水后,同时打开螺旋夹即可观察\(\rm{.}\)试回答:
              \(\rm{(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
              \(\rm{(2)}\)该实验中必须进行的一步实验操作是 ______ .
              \(\rm{(3)}\)该实验的原理是 ______ .
              \(\rm{(4)}\)实验中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 .
              \(\rm{(5)}\)说明\(\rm{CaO}\)、\(\rm{H_{2}O}\)的能量与\(\rm{Ca(OH)_{2}}\)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______ .
              \(\rm{(6)}\)若该实验中\(\rm{CaO}\)换成\(\rm{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现象? ______ .
            • 6. (2016春•朔州校级期中)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度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滴入5mL盐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由此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 7. 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mL 2mol•L-1稀硫酸,再插
              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逐渐升至75℃,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最终停留在20℃.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mL 2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
              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氧化钙与水左低右高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
              铝片与烧碱溶液左低右高
              铜与浓硝酸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写 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方案一中,温度升至最大值后又下降的原因是    
              (3)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4)方案三中,如果甲试管里发生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则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左边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边.
              (5)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如果放置较长时间,可观察到U形管里的现象是    
              (6)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    ,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8. (2016春•桂林校级期中)为了研究化学反应X+Y=Z的能量变化情况,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当向盛有X的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U型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为    反应(填“放热”或“吸热”).
              (2)X和Y的总能量比Z的总能量    (填“高”或“低”).
              (3)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    于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填“高”或“低”).
            • 9. (2016春•高密市期中)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固体试剂A,再在试管中用滴管滴入5mL液体试剂B.可见到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推测试剂A和B各是什么?(写出两组)
              固体试剂A液体试剂B
              (2)解释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    
            • 10. 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mol/L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液体 固体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温度
              35mL水 2.5g NaHCO3 20℃ 18.5℃
              35mL水 3.2g Na2CO3 20℃ 24.3℃
              35mL盐酸 2.5g NaHCO3 20℃ 16.2℃
              35mL盐酸 3.2g Na2CO3 20℃ 25.1℃
              A.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
              B.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
              C.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D.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