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2NO2→N2O4
              比较HCl、H2CO2
              H2SiO3的酸性强弱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SO2 验证FeCl3对H2O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A.A
              B.B
              C.C
              D.D
            • 2.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及药品进行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rm{①}\)和\(\rm{②}\)中发生的反应均为复分解反应
              B.向\(\rm{Na_{2}SiO_{3}}\)饱和溶液中滴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C.一段时间后\(\rm{②}\)中有胶冻状物质生成
              D.该实验能证明酸性强弱的顺序是:硫酸\(\rm{ > }\)碳酸\(\rm{ > }\)硅酸
            • 3. 某学习小组用DIS系统(DIS系统即数字化信息系统,它由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计算机组成)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以溶液的导电能力来判断滴定终点.实验步骤如下:

              (1)用    (填仪器名称)量取10.00mL食用白醋,在    (填仪器名称)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100mL的    (填仪器名称)中定容,然后将稀释后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
              (2)量取20.00mL上述溶液倒入烧杯中,连接好DIS系统,向烧杯中滴加浓度为0.1000mol•L-1的氨水,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溶液导电能力随氨水体积变化的曲线(见图2).
              ①用滴定管盛氨水前,滴定管要用    润洗2~3遍,润洗的目的是    
              ②氨水与醋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食用白醋中醋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4.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夹持仪器未画出)(   )
              A.①装置用于检验1﹣溴丙烷消去产物
              B.②装置用于石油的分馏
              C.③装置用于实验室制硝基苯
              D.④装置可装置证明酸性:盐酸>碳酸>苯酚
            • 5. 在下列溶液中通入CO2至过量,原溶液一直保持澄清的是(   )
              A.硅酸钠溶液
              B.氯化钡溶液
              C.石灰水
              D.漂白粉溶液
            • 6. 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  )
              A.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B.苯酚钠饱和溶液
              C.醋酸钠饱和溶液
              D.氯化钙饱和溶液
            • 7.
              下列图中的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是\(\rm{(}\)  \(\rm{)}\)
              \(\rm{A}\) \(\rm{B}\) \(\rm{C}\) \(\rm{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温度对平衡的影响
              \(\rm{2NO_{2}→N_{2}O_{4}}\)
              比较\(\rm{HCl}\)、\(\rm{H_{2}CO_{2}}\)和
              \(\rm{H_{2}SiO_{3}}\)的酸性强弱
              除去\(\rm{CO_{2}}\)气体中混有的\(\rm{SO_{2}}\) 验证\(\rm{FeCl_{3}}\)对\(\rm{H_{2}O_{2}}\)分解反应有催化作用
              A.\(\rm{A}\)
              B.\(\rm{B}\)
              C.\(\rm{C}\)
              D.\(\rm{D}\)
            • 8.
              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rm{CO_{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rm{(}\)  \(\rm{)}\)
              A.氢氧化钙饱和溶液
              B.苯酚钠饱和溶液
              C.醋酸钠饱和溶液
              D.氯化钙饱和溶液
            • 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rm{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rm{N}\)、\(\rm{C}\)、\(\rm{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rm{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图\(\rm{2}\)中,\(\rm{A}\)、\(\rm{B}\)、\(\rm{C}\)三处分别是沾有\(\rm{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rm{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rm{(1)}\)甲同学实验中选用的物质名称为:\(\rm{A}\)____________,\(\rm{B}\)__________,\(\rm{C}\)____________;\(\rm{C}\)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rm{(2)}\)写出乙同学的实验中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A}\)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m{B}\)处的实验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