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粉末中除含有炭粉外,还可能含有铁、铝的单质和它们的某一种氧化物.某校实验小组通过实验确定该混合物粉末的成分.
              实验步骤:
              ①取m g固体粉末于一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稀溶液,有气体放出,过滤得到固体A和无色溶液B;
              ②将①中所得固体A洗涤后分成两份.一份加入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另一份加入足量稀硫酸,过滤得到固体C和棕黄色溶液D.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2)固体C的一种氧化物与过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3)向棕黄色溶液D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4)由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混合物粉末中一定含有碳和 ______ (填化学式,下同),含铁元素的物质可能是 ______ ______ .若要确定含铁元素的物质,还需要进行一步实验,该实验方法为 ______
            • 2. 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有时会产生错误结论,因此类推的结论最终要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决定其正确与否,下列几种类推结论中,错误的是(    )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所有金属与水反应都生成碱和H2
              ②铁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生锈;性质更活泼的铝不能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③化合物NaCl的焰色为黄色;Na2CO3的焰色也为黄色
              ④密度为1.1g•cm3与密度为1.2g•cm3的NaCl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NaCl溶液的密度介于1.1g•cm3与1.2g•cm3之间;NaK合金的熔点应介于Na和K熔点之间.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 3. 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mol/L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液体固体混合前温度混合后最高温度
              35mL水2.5g NaHCO320℃18.5℃
              35mL水3.2g Na2CO320℃24.3℃
              35mL盐酸2.5g NaHCO320℃16.2℃
              35mL盐酸3.2g Na2CO320℃25.1℃
              A.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
              B.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
              C.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D.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 4. 化学学习方法中的类推法是由已学知识通过迁移构建新知识的方法.下列类比正确的是(   )
              A.Ca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O2 , CaSO3也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SO2
              B.铜在Cl2中燃烧生成二价铜,铜也能在硫蒸气中燃烧生成二价铜
              C.锌可以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钠也能与溶液中的银离子发生置换反应
              D.钠与乙醇反应产生氢气,钾与乙醇也能反应产生氢气
            • 5. 为探究原电池的形成条件和反应原理,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并记录了现象:
              ①向一定浓度的稀硫酸中插入锌片,看到有气泡生成;
              ②向上述稀硫酸中插入铜片,没有看到有气泡生成;
              ③将锌片与铜片上端接触并捏住,一起插入稀硫酸中,看到铜片上有气泡生成,且生成气泡的速率比实验①中快;
              ④在锌片和铜片中间接上电流计,再将锌片和铜片插入稀硫酸中,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
              下列关于以上实验设计及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①、②说明锌能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不能
              B.实验③说明发生原电池反应时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实验③说明在该条件下铜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D.实验④说明该原电池中锌为正极、铜为负极
            • 6. 某化学课外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反应限度.
              (1)实验一:探究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及方案:在酸性溶液中,碘酸钾( KIO3)和亚硫酸钠可发生反应生成碘,反应原理是2IO3-+5SO32-+2H+═I2+5SO42-+H2O,生成的碘可用淀粉溶液检验,根据出现蓝色所需的时间来衡量该反应的速率.
              实验
              序号
              0.01mol/L KIO3酸性溶液
              (含淀粉)的体积/mL
              0.01mol/L Na2SO3
              液的体积/mL
              水的体
              积/mL
              实验温
              度/℃
              出现蓝色
              的时间/s
              5 5 V1 0
              5 5 40 25
              5 V2 35 25
              则V1= ______ mL,V2= ______ mL.
              (2)实验二:探究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l、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
              实验步骤:
              i.向5mL0.1mol/L KI溶液中滴加5~6滴0.1mol/L FeCI3溶液,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分成甲、乙、丙三等份;
              ii.向甲中滴加CCl4,充分振荡;
              iii.向乙中滴加试剂X.
              ①将KI和FeCl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补充完整.
              ______ I-+ ______ Fe3+______ I2+ ______ Fe2+
              ②步骤iii中,试剂X是 ______
              ③步骤ii和iii中的实验现象说明KI和FeCl3混合时生成KCI、I2和FeCl2的反应存在一定的限度,该实验现象是 ______
            • 7. 某烧碱样品中含有少量不与酸作用的可溶性杂质,为了测定其纯度,进行以下滴定操作:
              A.在250mL容量瓶中定容成250mL烧碱溶液;
              B.用碱式滴定管移取25mL烧碱溶液于锥形瓶中并滴加几滴甲基橙作指示剂;
              C.在天平上准确称取烧碱样品mg,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
              D.将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的标准H2SO4溶液装入酸式滴定管,调整液面,记下开始刻度为V1mL;
              E.在锥形瓶下垫一张白纸,滴定到终点,记录终点刻度为V2mL.
              回答下列问题: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______ ______ ______ →D→ ______
              (2)操作D中液面应调整到 ______
              (3)滴定至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
              (4)该烧碱样品的纯度计算式是 ______
              (5)下列各操作(其他操作均正确)中,将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 ______ (填写序号).
              ①操作B中的碱式滴定管只用蒸馏水洗未用所盛烧碱溶液润洗.
              ②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直接装入标准H2SO4溶液.
              ③滴定时,锥形瓶摇动太剧烈,有少量液体溅出.
              ④滴定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部分悬有液滴.
              ⑤酸式滴定管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 8. 大多数非金属元素有含氧酸根离子,某些金属元素也有含氧酸根离子:MnO4-、MnO42-、Cr2O72-等.某无机盐M是一种优良的氧化剂,为确定其化学式,某小组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
              ①无机盐M仅由钾离子和一种含氧酸根组成,其原子个数比为2:1:4;
              ②如图中,将1.98g该无机盐溶于水,滴加适量稀硫酸后,再加入1.12g还原铁粉,整个过程无气体生成,恰好完全反应得混合溶液N.
              ③该小组同学将溶液N分为二等份,分别按路线Ⅰ、路线Ⅱ进行实验.
              ④在路线Ⅱ中,首先向溶液N中滴加适量KOH至元素X刚好沉淀完全,过滤后将沉淀在空气中充分灼烧得纯净的Fe2O3粉末1.20g;再将滤液在一定条件下蒸干,只得到3.48g纯净的不含结晶水的正盐W.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由路线Ⅰ的现象可知,溶液N中含有的阳离子是 ______
              (2)由实验流程图可推得,含氧酸盐W的化学式是 ______ ;由路线Ⅱ可知,1.98g无机盐M中所含钾元素的质量为 ______ g.
              (3)无机盐M与1.12g还原铁粉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溶液N的化学反应方程为 ______
            • 9.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测定摩尔盐样品的组成.
              实验一:称取3.9200g摩尔盐样品配制250mL溶液.

              实验二:测定摩尔盐样品组成的方案如下:
              ①取少量配制液,加入过量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和红褐色沉淀.
              ②另取少量配制液,加入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
              ③定量测定实验如下:

              滴定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消耗高锰酸钾溶液体积/mL 10.32 10.02 9.98
              请回答问题
              (1)实验一中仪器名称:仪器A ______ 、仪器B ______
              (2)写出实验一中摇匀的实验操作 ______
              (3)实验二③中操作X为 ______ (按操作顺序填写).
              (4)实验二③中滴定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
              (5)通过上述实验能否确定摩尔盐样品的组成 ______ (填“能”、“不能”),若能
              请写出化学式,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______
            • 10.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实验(一)碘含量的测定

              取0.0100mol•L-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mL海带浸取原液于锥形瓶中,加2~3滴指示剂,达到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体积的平均值为20.00mL.
              (1)仪器A的名称为;若滴定管洗净后未用标准溶液润洗,其它操作正确,测出碘的含量可能 ______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 ______ %.
              实验(二)碘的制取
              另取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酸性条件下,I2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
              (3)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
              (4)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由乙醇代替
              (5)实验(二)中操作Z的名称是 ______
              (6)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