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rm{(1)K_{4}[Fe(CN)_{6}]}\)可用作食盐的抗结剂,高温下\(\rm{K_{4}[Fe(CN)_{6}]}\)会分解生成\(\rm{(CN)_{2}}\)、\(\rm{KCN}\)、\(\rm{N_{2}}\)、\(\rm{Fe_{3}}\)C、\(\rm{C}\)等物质,上述物质中涉及的几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rm{[Fe(CN)_{6}]^{4-}}\)中,铁原子不是采用\(\rm{sp^{3}}\)杂化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rm{(2)SO_{2}}\)气态为单分子时,分子中\(\rm{S}\)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分子的立体构型为________;\(\rm{SO_{3}}\)的三聚体环状结构如图\(\rm{1}\)所示,该结构中\(\rm{S—O}\)键长有\(\rm{a}\)、\(\rm{b}\)两类,\(\rm{b}\)的键长大于\(\rm{a}\)的键长的可能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rm{(3)}\)已知:多原子分子中,若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且这些原子有相互平行的\(\rm{p}\)轨道,则\(\rm{p}\)电子可在多个原子间运动,形成“离域\(\rm{π}\)键”\(\rm{(}\)或大\(\rm{π}\)键\(\rm{)}\)。大\(\rm{π}\)键可用\(\rm{π}\)\(\rm{{}^{m}_{n}}\)表示,其中\(\rm{m}\)、\(\rm{n}\)分别代表参与形成大\(\rm{π}\)键的电子数和原子个数,如苯分子中大\(\rm{π}\)键表示为\(\rm{π}\)\(\rm{{}^{6}_{6}}\)。

              \(\rm{①}\)下列微粒中存在“离域\(\rm{π}\)键”的是__________;

                \(\rm{A.O_{3}}\)        \(\rm{B.SO_{4}^{2-\;\;\;\;\;\;\;\;\;\;}}\)C.\(\rm{H_{2}S D.NO_{3}^{-}}\)

              \(\rm{②CS_{2}}\)分子中大\(\rm{π}\)键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

              \(\rm{(4)}\)       铁、钾两种单质的堆积方式剖面图分别如图\(\rm{2}\)、图\(\rm{3}\)所示。

              铁晶体中原子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________\(\rm{(}\)用含\(\rm{π}\)的式子表示\(\rm{)}\)。 

            • 2.

              磷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上应用非常广泛。


              \(\rm{(1)}\)磷元素位于周期表的_____区,基态磷原子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最高能层符号________。

              \(\rm{(2)}\)膦\(\rm{(PH_{3})}\)分子空间构型和\(\rm{NH_{3}}\)相似,其\(\rm{VSEPR}\)模型为______,\(\rm{PH_{3}}\)分子中的键角____\(\rm{(}\)填“大于”、“等于”或“小于”\(\rm{)NH_{3}}\)分子中的键角。

              \(\rm{(3)}\)磷的三种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如图\(\rm{1}\)所示。
              \(\rm{①}\)三种同素异形体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rm{(}\)填名称\(\rm{)}\)。
              \(\rm{②}\)红磷分子结构中\(\rm{a}\)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

              \(\rm{③}\)白磷易溶于\(\rm{CS}\)\(\rm{{\,\!}_{2}}\),其原因是___________。

              \(\rm{(4)}\)磷酸与\(\rm{Fe^{3+}}\)可形成\(\rm{H_{3}[Fe(PO_{4})_{2}]}\),\(\rm{Fe}\)、\(\rm{P}\)、\(\rm{O}\)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rm{(5)}\)噻替哌的结构简式如图\(\rm{2}\)所示,\(\rm{2mol}\)噻替哌中含有的\(\rm{σ}\)键数目为______。

              \(\rm{(6)}\)磷化铟\(\rm{(}\) \(\rm{InP)}\)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可用于光纤通信技术,其晶胞结构如图\(\rm{3}\)所示。
              \(\rm{①}\)结构化学上常用原子坐标参数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晶胞中\(\rm{P}\)原子的坐标参数分别有:\(\rm{P}\) \(\rm{(0,0,0)}\),\(\rm{P(}\)\(\rm{\dfrac{1}{2} }\),\(\rm{0}\), \(\rm{\dfrac{1}{2} }\)\(\rm{)}\);\(\rm{P(0, }\)\(\rm{\dfrac{1}{2} }\)\(\rm{\dfrac{1}{2} }\)\(\rm{)}\)等,则距离上述三个\(\rm{P}\)原子最近且等距离的\(\rm{In}\)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

              \(\rm{②}\)已知晶胞参数\(\rm{a=0.587}\) \(\rm{m}\),则\(\rm{InP}\)晶体的密度为______\(\rm{g/cm}\)\(\rm{{\,\!}^{3}}\)

            • 3.

              金属及其相关化合物在化工、医药、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rm{(1)}\)钒广泛用于催化及钢铁工业,基态钒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2)}\)二茂铁又叫双环戊二烯基铁\(\rm{[Fe(C_{5}H_{5})_{2}]}\),熔点是\(\rm{172.5~173 ℃}\),\(\rm{100 ℃}\)以上升华,二茂铁属于_____晶体。已知分子中的大\(\rm{π}\)键可用符号表示,其中\(\rm{m}\)代表参与形成大\(\rm{π}\)键的原子数,\(\rm{n}\)代表参与形成大\(\rm{π}\)键的电子数\(\rm{(}\)如苯分子中的大\(\rm{π}\)键可表示为\(\rm{)}\)。已知二茂铁的每个茂环带有一个单位负电荷,则每个环中的大\(\rm{π}\)键应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

              \(\rm{(3)}\)铜可以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rm{[Cu(NH_{3})_{4}(H_{2}O)_{2}]SO_{4}}\),若要确定\(\rm{[Cu(NH_{3})_{4}(H_{2}O)_{2}]SO_{4}}\)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最科学的方法是对其进行______实验,其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是_____,该化合物加热时首先失去的组分是\(\rm{H_{2}O}\),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m{(4)}\)最近发现,只含镁、镍和碳三种元素的晶体也具有超导性,该物质形成的晶体的立方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rm{①}\)与\(\rm{Mg}\)紧邻的\(\rm{Ni}\)有________个。

              \(\rm{②}\)原子坐标参数可表示晶胞内部各原子的相对位置。该晶胞中原子的坐标参数为\(\rm{a}\)为\(\rm{(0,0,0)}\);\(\rm{b}\)为\(\rm{(1/2,1/2,0)}\);\(\rm{d}\)为\(\rm{(1,1,1)}\)。则\(\rm{c}\)原子的坐标参数为_____________。

              \(\rm{③}\)若晶胞中\(\rm{Ni}\)、\(\rm{Mg}\)之间的最短距离为\(\rm{a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rm{N_{A}}\),则晶体的密度\(\rm{ρ=}\)______\(\rm{g·cm^{-3}(}\)用含\(\rm{a}\)、\(\rm{N_{A}}\)的代数式表示\(\rm{)}\)。

              \(\rm{(5)AlCl_{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rm{133.5}\),\(\rm{183 ℃}\)开始升华,易溶于水、乙醚等,其二聚物\(\rm{(Al_{2}Cl_{6})}\)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rm{1}\)键键长为\(\rm{206 pm}\),\(\rm{2}\)键键长为\(\rm{221 pm}\),从键的形成角度分析\(\rm{1}\)键和\(\rm{2}\)键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