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rm{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开始放入儿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rm{5mL}\)稀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rm{(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rm{(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rm{(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rm{(4)}\)由实验推知\(\rm{.MgCl_{2}}\)溶液和\(\rm{H_{2}}\)的总能量________\(\r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rm{)}\)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 2.

              已知:\(\rm{CH_{3}CHO(l)→CH_{4}(g)+CO(g)}\)反应的活化能为\(\rm{190kJ·mol^{-1}}\)。在含有少量\(\rm{I_{2}}\)的溶液中,该反应的机理为:

              \(\rm{CH_{3}CHO+I_{2}→CH_{3}I+HI+CO}\)  \(\rm{(}\)慢\(\rm{)}\)  \(\rm{①}\)

              \(\rm{CH_{3}I+HI→CH_{4}+I_{2}}\)  \(\rm{(}\)快\(\rm{)}\)  \(\rm{②}\)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rm{I_{2}}\)的浓度有关
              B.该反应的速率主要由反应\(\rm{②}\)决定
              C.反应焓变的绝对值等于\(\rm{190 KJ·mol^{-1}}\)
              D.\(\rm{v(CH_{4}) > v(CH_{3}CHO)=v(CO)}\)
            • 3.

              如图各装置在正常工作时,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其中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A.  电解水
              B.  电解水
              C.     水力发电
              D.    干电池
            • 4.

              “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下列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    )

              A.煤炭、石油、潮汐能
              B.水能、氢能、天然气
              C.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
              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
            • 5.

              在已经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外,非金属元素只有十多种,但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rm{(1)}\)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常将其气化为可燃性气体,主要反应是碳和水蒸气反应生成水煤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rm{(2)}\)氮是动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合成氨的反应对人类解决粮食问题贡献巨大,反应如下:\(\rm{N_{2}(g)+3H_{2}(g) \underset{高温高压}{\overset{催化剂}{⇌}} 2NH_{3}(g)}\)。

              \(\rm{①}\)合成氨的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该反应是反应___________\(\rm{(}\)填“吸热”或“放热”\(\rm{)}\),其原因是反应物化学键断裂吸收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rm{(}\)填“大于”或“小于”\(\rm{)}\)生成物化学键形成放出的总能量。

              \(\rm{②}\)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量的\(\rm{N_{2}}\)和\(\rm{H_{2}}\)的混合气体充入某定容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rm{(}\)填序号\(\rm{)}\)。

              A.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B.单位时间内断裂\(\rm{3 mol H-H}\)键的同时断裂\(\rm{6 mol N-H}\)键

              C.\(\rm{N_{2}}\)、\(\rm{H_{2}}\)、\(\rm{NH_{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rm{1:3:2}\)     

              D.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

              \(\rm{(3)}\)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rm{CO_{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rm{CO_{2}(g)+3H_{2}(g) \underset{}{\overset{}{⇌}} CH_{3}OH(g)+H_{2}O(g)}\),在体积为\(\rm{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rm{1 molCO_{2}}\)和\(\rm{3 molH_{2}}\),测得\(\rm{CO_{2}}\)和\(\rm{CH_{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rm{①}\)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rm{v}\)\(\rm{(H_{2})=}\)______________。

              \(\rm{②}\)达平衡时容器内平衡时与起始时的压强之比_____________.

            • 6. 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两个基本视角.


              \(\rm{(1)Na_{2}S_{2}O_{3}}\)是一种用途广泛的钠盐\(\rm{.}\)从理论上分析,下列物质组合中能用于制备\(\rm{Na_{2}S_{2}O_{3}}\)的是______\(\rm{(}\)填字母序号\(\rm{)}\).
              \(\rm{a.}\) \(\rm{Z+S}\)            \(\rm{b.}\) \(\rm{Na_{2}SO_{3}+Y}\)         \(\rm{c.X+S}\)
              \(\rm{(2)}\)硒\(\rm{(_{34}Se)}\)和\(\rm{S}\)位于同一主族\(\rm{.①H_{2}Se}\)的稳定性比\(\rm{H_{2}O}\)的\(\rm{(}\)填“强”或“弱”\(\rm{)}\)______,断开\(\rm{1molH-S}\) 键吸收的能量比断开\(\rm{1mol}\) \(\rm{H-Se}\)键吸收的能量\(\rm{(}\)填“多”或“少”\(\rm{)}\)______\(\rm{.②}\)写出\(\rm{SeO_{2}}\)与足量\(\rm{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rm{.(3)}\)已知拆开\(\rm{1mol H-H}\)键,\(\rm{1mol N-H}\)键,\(\rm{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rm{436kJ}\),\(\rm{391kJ}\),\(\rm{946kJ.}\)则消耗\(\rm{1molH_{2}}\)生成\(\rm{NH_{3}}\) ______热量\(\rm{(}\)填“吸收”或“放出”\(\rm{)}\)______\(\rm{ kJ}\);理论上,每生成\(\rm{1molNH_{3}}\)伴随的热量变化为 ______\(\rm{ kJ}\);事实上,反应的热量总______\(\rm{(}\)填“大于”或“小于”\(\rm{)}\)理论值.
            • 7.

              已知热化学方程式\(\rm{H_{2} (g)+Br_{2} (l)→ 2HBr(g)+72.8kJ}\)。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放热,无需加热即可反应
              B.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C.\(\rm{1 mol H_{2}}\)与\(\rm{1mol Br_{2}}\)反应放出\(\rm{72.8kJ}\)热量
              D.\(\rm{H_{2} (g)+Br_{2} (g)→ 2HBr(g)+Q}\),\(\rm{Q > 72.8kJ}\)
            • 8. 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其能量变化符合如图的是(    )

              A.铝热反应
              B.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C.\(\rm{B}\) \(\rm{a}\)\(\rm{(OH)_{2}⋅8H_{2}O}\)晶体和\(\rm{NH_{4}C}\) \(\rm{l}\)晶体混合
              D.碳酸钙的分解
            • 9.

              请回答下列问题:

              \(\rm{(1)}\)已知:\(\rm{N_{2}}\)、\(\rm{O_{2}}\)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分别是\(\rm{946kJ·mol^{-1}}\)、\(\rm{497 kJ·mol^{-1}}\),\(\rm{N_{2}(g)+O_{2}(g)=2NO(g)}\) \(\rm{ΔH=+180.0kJ·mol^{-1}}\)。则相同条件下破坏\(\rm{1molNO}\)中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_______\(\rm{kJ}\)。

              \(\rm{(2)25℃}\)时,\(\rm{pH=5}\)的\(\rm{CH_{3}COOH}\)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rm{c}\)\(\rm{(H^{+})=}\)____\(\rm{ kJ·mol^{-1}}\);若加入少量\(\rm{NaOH}\)固体,则溶液中\(\rm{\dfrac{c(C{{H}_{3}}COOH)}{c(C{{H}_{3}}CO{{O}^{-}})\cdot c({{H}^{+}})}}\) _____\(\rm{(}\)填“增大”、“减小”或“不变”\(\rm{)}\)。

              \(\rm{(3)25℃}\)下,向某\(\rm{Na_{2}CO_{3}}\)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其含碳元素的微粒物质的量分数\(\rm{(}\)\(\rm{φ}\)\(\rm{)}\)随溶液\(\rm{pH}\)变化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

              \(\rm{①}\)在同一溶液中,\(\rm{H_{2}CO_{3}}\)、\(\rm{HCO_{3}^{-}}\)、\(\rm{CO_{3}^{2-}}\)______\(\rm{(}\)填“能”或“不能”\(\rm{)}\)大量共存。

              \(\rm{②}\)当\(\rm{pH =7}\)时,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主要为________。溶液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rm{③}\)反应的\(\rm{CO_{3}^{2-}+H_{2}O⇌ HCO_{3}^{-}+OH^{-}}\)的平衡常数\(\rm{K}\)\(\rm{{\,\!}_{h}=}\)______。

            • 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B.化学反应可分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其反应物的量有关
              D.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都是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