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化学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rm{(}\)  \(\rm{)}\)
              A.生活中钢铁制品生锈主要是由于吸氧腐蚀所致
              B.石油的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C.天然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组成元素相同
              D.工业废水中的\(\rm{Cu^{2+}}\)、\(\rm{Hg^{2+}}\)等重金属阳离子可以通过加入\(\rm{FeS}\)除去
            • 2.
              为落实“五水共治”,某工厂拟综合处理含\(\rm{NH_{4}^{+}}\)废水和工业废气\(\rm{(}\)主要含\(\rm{N_{2}}\),\(\rm{CO_{2}}\),\(\rm{SO_{2}}\),\(\rm{NO}\),\(\rm{CO}\),不考虑其他成分\(\rm{)}\),设计了如下流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rm{(}\)  \(\rm{)}\)
              A.固体Ⅰ中主要含有\(\rm{Ca(OH)_{2}}\)、\(\rm{CaCO_{3}}\)、\(\rm{CaSO_{3}}\)
              B.\(\rm{X}\)可以是空气,且需过量
              C.捕获剂所捕获的气体主要是\(\rm{CO}\)
              D.处理含\(\rm{NH_{4}^{+}}\)废水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m{NH_{4}^{+}+NO_{2}^{-}=N_{2}↑+2H_{2}O}\)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rm{(}\)  \(\rm{)}\)
              A.“钴酞菁”的分子\(\rm{(}\)直径为\(\rm{1.3×10^{-9}m)}\)在水中形成的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氢氟酸可用细口玻璃试剂瓶保存
              C.粘附有硫单质的试管可用酒精洗涤
              D.“地沟油”分馏可制得矿物柴油
            • 4.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rm{.}\)下列叙述正确的是\(\rm{(}\)  \(\rm{)}\)
              A.“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涉及化学变化
              B.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C.明矾净水的原理和“\(\rm{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相同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 5. 下列关于浓H2SO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无色粘稠状的液体
              B.常温下使Cu发生钝化
              C.使蔗糖变黑体现其吸水性
              D.可用于干燥氨气
            • 6.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吃米饭的时候,多加咀嚼会有甜味?    
              (2)盛放碱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能用玻璃塞?    
              (3)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理念出发,请你就怎样消除环境污染提出一条可行措施.    
            • 7. 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大量废弃电池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已经受到人们的关注.废弃电池必须回收处理的原因是:    
              (2)常温下,浓硫酸可以用铝质容器储存的原因是:    
              (3)墨鱼骨粉(主要成分CaCO3)可作为治疗胃酸(含盐酸)过多的药剂.其理由是:    
            • 8.
              研究发现,\(\rm{NO_{x}}\)和\(\rm{SO_{2}}\)是雾霾的主要成分.
              \(\rm{(}\)一\(\rm{)NO_{x}}\)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
              已知:\(\rm{N_{2}(g)+O_{2}(g)⇌2NO(g)\triangle H=+180.50kJ⋅mol^{-1}}\)
              \(\rm{2CO(g)+O_{2}(g)⇌CO_{2}(g)\triangle H=-566.00kJ⋅mol^{-1}}\)
              \(\rm{(1)}\)为了减轻大气污染,人们提出在汽车尾气排气管口采用催化剂将\(\rm{NO}\)和\(\rm{CO}\)转化成无污染气体参与大气循环\(\rm{.}\)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
              \(\rm{(2)T℃}\)时,将等物质的量的\(\rm{NO}\)和\(\rm{CO}\)充人容积为\(\rm{2L}\)的密闭容器中,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反应过程\(\rm{(0-15min)}\)中\(\rm{NO}\)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rm{1}\)所示.

              \(\rm{①T℃}\)时该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rm{K=}\) ______ ;平衡时若保持温度不变,再向容器中充入\(\rm{CO}\)、\(\rm{N_{2}}\)各\(\rm{0.8mol}\),平衡将 ______ 移动\(\rm{.(}\)填“向左”、“向右”或“不”\(\rm{)}\)
              \(\rm{②}\)图\(\rm{1}\)中\(\rm{a}\)、\(\rm{b}\)分别表示在一定温度下,使用质量相同但表面积不同的催化剂时,达到平衡过程中\(\rm{n(NO)}\)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催化剂表面积较大的曲线是 ______ \(\rm{(}\)填“\(\rm{a}\)”或“\(\rm{b}\)”\(\rm{)}\)
              \(\rm{③15min}\)时,若改变外界反应条件,导致\(\rm{n(NO)}\)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______ .
              \(\rm{(}\)二\(\rm{)SO_{2}}\)主要来源于煤的燃烧\(\rm{.}\)燃煤烟气的脱硫减排是减少大气中含硫化合物污染的关健.
              \(\rm{(3)}\)用纯碱溶液吸收\(\rm{SO_{2}}\)可将其转化为\(\rm{HSO_{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 .
              \(\rm{(4)}\)如图\(\rm{2}\)所示的电解装罝可将雾霾中的\(\rm{NO}\)、\(\rm{SO_{2}}\)分别转化为\(\rm{NH_{4}^{+}}\)和\(\rm{SO_{4}^{2-}}\).
              \(\rm{①}\)写出物质\(\rm{A}\)的化学式 ______ ,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______ .
              \(\rm{②}\)该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 9.
              Ⅰ污水经过一级、二级处理后,还含有少量\(\rm{Cu^{2+}}\)、\(\rm{Hg^{2+}}\)、\(\rm{Pb^{2+}}\)等重金属离子,可加入沉淀剂使其沉淀\(\rm{.}\)下列物质不能作为沉淀剂的是 ______
              A.氨水                             \(\rm{B.}\)硫化氢气体
              C.硫酸钠溶液                       \(\rm{D.}\)纯碱溶液
              Ⅱ合成氨的流程示意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rm{(1)}\)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是氮气和氢气\(\rm{.}\)氮气是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通常使用的两种分离方法是 ______ , ______ ;氢气的来源是水和碳氢化合物,写出分别采用煤和天然气为原料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 , ______ ;
              \(\rm{(2)}\)设备\(\rm{A}\)中含有电加热器、触煤和热交换器,设备\(\rm{A}\)的名称 ______ ,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 ;
              \(\rm{(3)}\)设备\(\rm{B}\)的名称 ______ ,其中\(\rm{m}\)和\(\rm{n}\)是两个通水口,入水口是 ______ \(\rm{(}\)填“\(\rm{m}\)”或“\(\rm{n}\)”\(\rm{).}\)不宜从相反方向通水的原因 ______ ;
              \(\rm{(4)}\)设备\(\rm{C}\)的作用 ______ ;
              \(\rm{(5)}\)在原料气制备过程中混有\(\rm{CO}\)对催化剂有毒害作用,欲除去原料气中的\(\rm{CO}\),可通过如下反应来实现:
              \(\rm{CO(g)+H_{2}O(g)⇌CO_{2}}\) \(\rm{(g)+H_{2}}\) \(\rm{(g)}\)
              已知\(\rm{1000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rm{K=0.627}\),若要使\(\rm{CO}\)的转化超过\(\rm{90\%}\),则起始物中\(\rm{c(H_{2}O)}\):\(\rm{c(CO)}\)不低于 ______ .
            • 10.
              下列关于氧化物及过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rm{(}\)  \(\rm{)}\)
              A.因为\(\rm{H_{2}O_{2}}\)和\(\rm{Na_{2}O_{2}}\)都是过氧化物,所以二者化学键的类型完全相同
              B.标准状况下,\(\rm{2.24}\) \(\rm{L}\) \(\rm{NO_{2}}\)和\(\rm{N_{2}O_{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原子总数是分子总数的\(\rm{3}\)倍
              C.\(\rm{NO}\)、\(\rm{NO_{2}}\)、\(\rm{SO_{2}}\)、\(\rm{SO_{3}}\)都是酸性氧化物
              D.常温常压下,\(\rm{5.6}\) \(\rm{L}\) \(\rm{SO_{2}}\)与足量的\(\rm{O_{2}}\)混合,充分反应后,生成的\(\rm{SO_{3}}\)物质的量小于\(\rm{0.25}\) \(\rm{mol}\)
            0/40

            进入组卷